8.3法治社会课件(共14张PPT+4个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课件(共14张PPT+4个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必修三
政治
统编版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目标
主体
基础
依法执政
2022年11月2日6时许,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区分局工区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小区住宅楼有人不断高空抛物。民警随即赶往现场,通过勘察发现小区内部停车场、外部人行道及周边住户阳台散落着大量物品残骸。民警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路人员调取周边监控视频;一路人员在物业保安协助下,按照坠物位置逐层排查寻找抛物住户。最终,民警锁定了22楼一位住户。
经查,2022年11月2日凌晨5时许,被告人杨某(女)与朋友苏某在租住屋里因琐事发生争吵。后苏某离开房屋,留杨某一人在家。杨某因吵架情绪激动,为泄愤先后多次从其居住的22楼家中不同窗户,向下抛掷多件物品,造成低楼层住户阳台内雨棚、部分花盆及植物、养鱼池边缘损坏,碎片散落在小区内及小区外人行道等多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1月16日,四川绵阳涪城区法院对一起高空抛物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决杨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从法治政府层面,谈谈如何处理此类高空抛物现象?
社会层面呢,如何治理此类高空抛物现象?
《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民法典》第1254条第3款规定: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高空抛物罪”: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从法治意识来看
从法律实施来看
从实施效果来看
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含义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
一致追求---信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用法
树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能够使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具体表现(特征)
措施
意义
法治社会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新增)
居民主动为宠物狗办证,体现了怎样的法律意识?
认可和接受法律,信仰和崇敬法律;
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等。
2021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施行, 其中对“携带犬只出户应当佩戴犬牌、系犬绳”等作出明确规定。
但是,记者在街头走访时仍然发现有市民在小区和道路遛狗时并没有拴绳,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一新规。
思考:这启示我们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做什么?
建设法治社会措施之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之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①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②要求: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民为邦本
礼法并用
以和为贵
明德慎罚
法治社会的前提是法治意识,但法治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
古人云,“法贵必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社会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就是宪法法律得到普遍遵守、有效实施。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之二: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如何提高呢?
要求:
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①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道德规范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在村庄
三治结合:德治、自治、法治
礼法
具体要求: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措施之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有三大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 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法律援助电话:12348
(1)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2)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3)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
(4)人民调解活动等
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
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国家向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而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证人(限于自然人)等即时支付救助金
咬人恶犬被保安打死,狗主向保安索赔7000元
某小区内一只宠物狗突然冲向了一个小孩并拼命拉扯着小孩的裤子,眼看宠物狗就要咬到孩子了,保安大步上前拿起棍子对着咬人的恶狗便打了下去,恶犬在保安的棍子下失去了生命。
狗主人看到自己爱犬被保安打死便愤怒地要求保安赔偿7000元的费用,受害孩子的家长就站出来力挺保安,为了维护保安,不惜自己掏7000元赔偿狗主人,后来家长话锋一转表示:我可以拿7000元赔偿给狗主人,但是狗主人也需要赔偿自家孩子5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从法律实施效果看,法治社会应当是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但是和谐不是没有纠纷,而是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如何解决狗主人、保安、孩子家长之间的纠纷呢?
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措施之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具体要求: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法治
→机制
2、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①能够使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②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从法治意识来看
从法律实施来看
从实施效果来看
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含义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
一致追求---信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用法
树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能够使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具体表现(特征)
措施
意义
法治社会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新增)
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和重点,法治社会是基础,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拓展延伸】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
法治中国
易错提醒
1.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纠正: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2.法治政府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纠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4.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纠正: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5.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纠正: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3.法治社会是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人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纠正:.法治社会是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练一练: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为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行了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首创“百姓法治讲堂”,为居民普及法律常识,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实施“定制式普法”;实行党建引领、政府指导、群众自治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中发挥各种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法律援助,维护务工人员权益,及时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上访;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
答案 (1)该地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把法治与自治、德治结合起来,把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作用与其它各种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开辟“绿色通道”,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