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盐类的水解一、单选题1.(2023·全国·模拟预测)25℃时,将HCl气体缓慢通入的氨水中,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为B.时,C.点所示溶液:D.点所示溶液:2.(2022·浙江·高三期中)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不正确的是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 比较ClO-、CH3COO-结合H+的能力强弱 配制相同浓度的NaClO溶液与CH3COONa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pH pH:NaClO>CH3COONa,说明 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的强B 探究Mg与Al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常温下,用pH计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MgCl2和AlCl3溶液的pH pH(MgCl2)>pH(AlCl3),则金属性:Mg>AlC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两粒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铜粒,分别投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 铜粒与浓硝酸反应更剧烈,则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 探究Fe3+、Cu2+对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强弱 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2mL 5% H2O2溶液,分别滴入0.2 mol/L FeCl3溶液和0.3 mol/L CuCl2溶液各0.5mL 若a中产生气泡快于b中,则说明Fe3+的催化效果强于Cu2+A.A B.B C.C D.D3.(2023春·四川内江·高三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恒温25℃下,向一定量的0.1mol/L的B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pC表示,pC= -1gc(H+)水]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OH为弱碱且Kb的数量级为10-7B.b、d点溶液呈中性C.c-d点间溶液中:c(BOH)+c(OH-)>c(H+)D.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且c(B+)<c(Cl-)4.(2023春·四川内江·高三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5℃时,用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0mol·L-1顺丁烯二酸H2A溶液,溶液中主要粒子的分布系数α (例如图中实线)以及pH(图中虚线)随V(NaOH溶液)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1对应的粒子为HA-B.NaHA溶液中C.H2A的电离常数Ka1数量级为10-2D.顺丁烯二酸H2A溶液体积为25.0mL5.(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是二元酸。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该过程溶液中只有2种含R的粒子,其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电离方程式为,B.溶液中有C.pH=6.5的溶液中D.的数量级为6.(2023·天津·统考一模)常温下,将0.01mol L-1盐酸逐滴加入10mL0.01mol L-1NaA溶液中。滴加过程中,A-、H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pH=7时,溶液中c(Cl-)=c(Na+)B.水解平衡常数Kh(NaA)=10-9.5C.b点对应溶液中:c(Cl-)>c(A-)>c(OH-)D.c点对应溶液中:c(A-)+c(HA)=0.01mol L-17.(2023秋·黑龙江大庆·高三大庆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NH4Cl、Na2SO3、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液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水解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③>①>②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当溶液的pH=10时,=10 0.3(已知H2CO3的电离常数:Ka1=10 6.4、Ka2=10 10.3)8.(2023春·湖北十堰·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B.曲线M表示pH与的关系C.D.溶液pH从2.6到6.6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9.(2023·上海·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已知:常温下,H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现将 pH=3,体积均为V0的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 V,pH 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dB.a 点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与 NaOH 恰好完全中和后,溶液中n(Na+)相同C.曲线I表示CH3COOH溶液的变化曲线D.同温下 pH 相同的 NaOH 溶液、CH3COONa 溶液、HCOONa 溶液、NaHCO3溶液的浓度:c(NaOH)<c(NaHCO3)<c(CH3COONa)<c(HCOONa)10.(2023春·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 HClO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C.室温下,同浓度、、NaClO溶液的pH关系: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11.(2023春·安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草酸是二元弱酸,常温下,用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溶液中或与混合溶液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Ⅱ为随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时,C.常温下,草酸的电离常数D.水的电离程度12.(2023秋·山西阳泉·高三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 将CuCl2·2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 制备CuCl2固体B 向FeCl2 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证明Fe2+具有还原性C 将Mg、Al分别加入浓NaOH溶液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比较Mg和Al的金属活动性D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制取氨气并干燥A.A B.B C.C D.D13.(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25℃时,用HCl气体调节0.1 mol/L氨水的pH,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对数值(1gc)、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与pH的关系如下图。若忽略通入气体后溶液体积的变化,[x=] 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P1>P2>P3B.P2所示溶液中:c(Cl-)=c()+c(NH3·H2O)C.P3所示溶液中:c()>c(Cl-)>c(OH-)>c(H+)D.25℃时,的水解常数为10-9.2514.(2023·河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H3PO3(亚磷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溶液中lg或lg随溶液的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线b代表lg与pH的关系B.Y点溶液的pH=4.5C.2H++HPOH3PO3的平衡常数为108.1D.pH=7时,c(Na+)>c(OH-)>c(HPO)>c(H2PO)二、原理综合题15.(2022秋·河南郑州·高三校考期末)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单位省略)见下表。化学式电离平衡常数(1)25℃,取10mLpH=2的醋酸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值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2)25℃,取等体积、pH=2的和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_______pH()(填“>”“<”或“=”)。(3)常温下,用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①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②a点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4)常温下,将通入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的_______。16.(2023秋·上海·高三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考期末)室温下,测得醋酸溶液的电离度约为1%。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上述醋酸溶液的_______;水电离出的_______。(2)加水稀释上述醋酸溶液,相对于原溶液,此时___。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大 C.无明显变化(3)向上述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溶液。①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加入促进了醋酸的电离B.C.混合后溶液呈中性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②如果,此时溶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不包括水分子)。已知室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的电离平衡常数:,。(4)、、给合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5)将少量醋酸滴入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该反应进行的本质原因:_______。17.(2020秋·浙江宁波·高三余姚中学校考期中)实验室为测定食醋中CH3COOH的浓度,取25mL食醋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并摇匀。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稀释后的醋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指示剂,然后用0.1000mol 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1)盛NaOH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排除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图1中的___ 操作。(填“甲”、“乙”、“丙”)(2)指示剂应为___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石蕊(3)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管使用前需进行润洗,润洗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重复上述实验三次,0.1000mol 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前后的读数如表所示,则该食醋中CH3COOH的浓度为___ mol L-1。实验次数 稀释后的醋酸溶液体积/mL NaOH滴定前读数/mL NaOH滴定后读数/mL第1次 25.00 0.10 24.05第2次 25.00 0.50 23.50第3次 25.00 0.20 24.25(6)用0.1000mol 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 。A.碱式滴定管内滴定后产生气泡。B.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俯视,滴定到终点后仰视C.配制0.1000mol L-1NaOH溶液时,固体NaOH中含有结晶水。D.碱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入标准液进行滴定。(7)室温下,在25mL 0.1mol 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NaOH溶液,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0.1 mol/L CH3COOH溶液中,CH3COOH电离度约为1%B.B点满足:c(CH3COO-)-c(CH3COOH)=2c(OH-)-2c(H+)C.C点时的离子浓度关系为:c(CH3COO-)=c(Na+)>c(H+)=c(OH-)D.D点时的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CH3COO-)>c(OH-)>c(H+)18.(2022·天津·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其合成总反应可表示为: 。回答下列问题:(1)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和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mol L-1和3amol L-1,反应平衡时,的转化率为,则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2)恒压下,和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为1∶3时,该反应在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平衡产率和有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①甲醇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②P点甲醇产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_______。(3)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3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在t=250℃下的、在p=5×105pa下的如图所示。①图中对应等温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填“M”或“N”)。②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的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4)已知:的,H2CO3的,。工业生产尾气中的捕获技术之一是氨水溶液吸收技术,工艺流程是将烟气冷却至20℃后用氨水吸收过量的。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所得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A.题图中点溶液的,,此时,则的电离平衡常数,A正确;B.时,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和,由题图可知此时溶液显碱性,则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B正确;C.点所示溶液,,根据的电离常数得,故,C错误;D.点时,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得,D正确;选C。2.D【详解】A.相同浓度的NaClO溶液与CH3COONa溶液,pH:NaClO>CH3COONa,说明 ClO-水解能力大于CH3COO-,即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的强,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A正确;B.常温下pH(MgCl2)>pH(AlCl3),说明镁离子水解能力比铝离子弱,所以氢氧化镁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所以金属性:Mg>Al,B正确;C.取两粒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铜粒,分别投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铜粒与浓硝酸反应更剧烈,则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正确;D.两支试管中铁离子和铜离子浓度不同,所以是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不正确,D错误;故选D。3.D【详解】A. 当加入盐酸的体积为0时,溶液为0.1mol L-1的BOH溶液,此时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 11.3mol/L,则0.1mol/L的BOH溶液电离出的,则BOH为弱碱,,则Kb的数量级为10 5,A错误;B. b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 7mol/L,溶质为BOH和BCl,氢离子均来自水,溶液中c(H+)=c(OH-),溶液为中性,d点溶液中溶质为BCl和HCl,盐酸也会电离出氢离子,故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10-7mol/L,溶液呈酸性,B错误;C. 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此时盐酸与BOH恰好反应,溶质为BCl,结合质子守恒可得:c(BOH)+c(OH )=c(H+),cd段HCl过量,则c(BOH)+c(OH )D. c点恰好反应生成BCl,溶液呈酸性,则c(OH )故选D。4.B【详解】A.从图象分析,原溶液中的H2A最多,其次为HA-,最少的为A2-,故α0对应H2A,α1对应的是HA-,A项正确;B.取α1最高点为NaHA溶液,溶液pH<7,溶液显酸性,HA-电离大于水解,则c(Na+)>c(HA-)>c(A2-)>c(H2A),B项错误;C.当c(HA-)=c(H2A)时,看对应相同横坐标时代表pH变化的虚线对应的右侧纵坐标,c(H+)≈10-2mol/L,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Ka1=10-2,C项正确;D.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5mL时,全为HA-,即氢氧化钠和H2A恰好反应生成NaHA,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丁烯二酸H2A溶液体积为25.0mL,D项正确。故选B。5.C【详解】A.根据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该过程溶液中只有2种含R的粒子即R2-和HR-,说明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故电离方程式为,,故A错误;B.由A项可知,溶液中不存在H2R微粒,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pH=6.5的溶液中,又溶液显酸性,即,故有,故C正确;D.,根据pH=6.5的溶液中,所以=10-6.5,数量级为10-7,故D错误;故选C。6.C【详解】A.依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Cl-)+c(A-)+c(OH-),当pH=7时,c(OH-)=c(H+),溶液中c(Cl-)+c(A-)=c(Na+),A不正确;B.在a点,c(A-)=c(HA),则水解平衡常数Kh(NaA)== c(OH-)=10-4.5,B不正确;C.b点对应溶液中,反应后,c(Cl-)=c(A-)=c(HA),但此时溶液呈碱性,则A-发生水解,浓度减小,所以c(Cl-)>c(A-)>c(OH-),C正确;D.c点对应溶液的体积为20mL,恰好为NaA溶液体积的二倍,依据物料守恒,c(A-)+c(HA)=0.005mol L-1,D不正确;故选C。7.B【详解】A.NH4Cl溶液蒸干没有任何物质,Na2SO3溶液蒸干得到硫酸钠,FeCl3溶液蒸干得到氢氧化铁,故A正确;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故B错误;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醋酸铵中铵根离子、醋酸根离子相互促进双水解,铵根离子少,硫酸氢铵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铵根水解,则铵根离子浓度大,因此三种溶液中c(NH):③>①>②,故C正确;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当溶液的pH=10时,,则=10 0.3,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8.A【分析】,,因为纵坐标为或,分别取a、b点,则此时对应曲线上有c(H2A)=c(HA-)和c(A2-)=c(HA-),故对应曲线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2.6和10-6.6,因为Ka1>Ka2,所以Ka1=10-2.6,Ka2=10-6.6。【详解】A.a点对应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HA-)+2c(A2-),且c(H2A)=c(HA-),所以c(Na+)+c(H+)=c(OH-)+c(H2A)+2c(A2-),a点对应溶液的pH=2.6,则c(H+)>c(OH-),所以c(Na+)<c(H2A)+2c(A2-),A错误;B.Ka1>Ka2,所以Ka1=10-2.6,Ka2=10-6.6,曲线M、N分别表示pH与和pH与的关系,故B正确;C.,故C正确;D.题图中初始溶质为H2A,呈酸性,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完全反应时生成Na2A,Na2A水解呈碱性,促进水的电离,则溶液pH从2.6到6.6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正确;选A。9.D【详解】A.酸抑制水电离,酸中c(H+ )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c(H+): a>b>c>d,则水电离程度:aB.pH相同的两种酸,c(HCOOH)< c(CH3COOH),相同体积a点的两种酸n(酸):n(HCOOH)< n(CH3COOH),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溶液中n(Na+)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反应后溶液中n(Na+): 甲酸小于乙酸,B错误;C.甲酸酸性比乙酸强,pH相同的这两种酸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较大的酸酸性较强,根据图知I表示甲酸、II表示乙酸,C错误;D.同温下pH相同的这几种溶液,碱性越强物质的水溶液浓度越小,这几种物质碱性:NaOH>NaHCO3>CH3COONa>HCOONa,则溶液浓度:c(NaOH)<c(NaHCO3)<c(CH3COONa)<c(HCOONa),D正确;故选D。10.D【详解】A.因为,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不可能生成,故A错误;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具有强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因为,所以水解能力,室温下同浓度、、NaClO溶液的pH关系:,故C错误;D.,水解能力(促进水电离的能力):,为电离出,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出的最小,故D正确;故选D。11.B【分析】常温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时,根据Ka1不变,可知溶液中增大,根据Ka2不变,可知减小,由图可知,曲线Ⅰ为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曲线Ⅱ为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Ⅱ为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b点时,溶液中=,则溶液中,选项B正确;C.由图可知,a点=0.7、pH=2,则==100.7×10-2=10-1.3,选项C错误;D.由图可知,a、b、c三点的氢离子浓度依次减小,抑制水电离的程度依次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选项D错误;答案选B。12.D【详解】A.由于CuCl2+2H2OCu(OH)2+2HCl,HCl易挥发,导致加热促进上述水解平衡正向进行,故将CuCl2·2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得不到CuCl2,而是得到CuO,A不合题意;B.由于Cl-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向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B不合题意;C.由于Mg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与NaOH溶液反应,而Mg的金属性比Al的强,则实验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活动性,C不合题意;D.发生Ca(OH)2+2NH4ClCaCl2+2NH3↑+2H2O,生成的产物中杂质只有水,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干燥氨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D【详解】A.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P1、P2、P3点对应的溶质分别为:NH3·H2O和少量的NH4Cl,NH3·H2O和较多的NH4Cl,NH4Cl,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对水的电离其促进作用,其含量越高促进作用越强,故水的电离程度:P1<P2<P3,A错误;B.由A项分析可知,P2点溶液的溶质为NH3·H2O和较多的NH4C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P2所示溶液中:c(Cl-)<c()+c(NH3·H2O),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P3点溶液的溶质为NH4Cl,溶液呈酸性,故P3所示溶液中: c(Cl-)> c()>c(H+)>c(OH-),C错误;D.由题干图示信息P1点可知,当c()=c(NH3·H2O)是溶液的pH值为9.25,故25℃时,的水解常数Kh==c(H+)=10-9.25,D正确;故答案为:D。14.C【详解】A.随pH的增大减小,增大,因此lg增大,lg减小,即直线a代表与pH的关系,直线b代表lg与pH的关系,A错误;B.依据图像信息及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求出的电离平衡常数,,Y点为两直线的交点,即,可得Y点存在,即,B错误;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Y点时、,,C正确;D.z点pH=6.7, c(HPO)=c(H2PO),时,溶液为和的混合溶液,c(Na+)>c(HPO)>c(H2PO)> c(OH-),D错误;故选C。15.(1)减小(2)<(3) 0.1 c(Na+)>c()>c(H+)>c()>c(OH-);(4)1.5【详解】(1)向 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醋酸分子浓度增大,的比值减小;(2)由于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故稀释相同的倍数后pH()(3)①根据题给信息可知,c点为反应终点,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0.1mol/L;②a点是草酸与氢氧化钠按物质的量之比1:1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草酸氢钠,根据H2C2O4 的电离平衡常数:K1=5.4×10-2、K2=5.4×10-5,草酸氢钠溶液中,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所以a点所示溶液中,c(Na+)、c(H+)、c(OH-)、c()、c()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H+)>c()>c(OH-);(4)常温下,将SO2通入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的===1.5。16.(1) 4 10—10 mol/L(2)C(3) AC c(CH3COO—)>c(Na+)>c(H+)>c(OH—)(4)>>CH3COO—(5) CH3COOH+=+CH3COO— 在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H2O+ OH—,加入的少量醋酸与O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的生成【详解】(1)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分步电离,电离常数表达式为,由溶液的电离度约为1%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10—4mol/L,溶液的pH为4,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总是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可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 mol/L,故答案为:;4;10—10 mol/L;(2)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加水稀释上述醋酸溶液时,溶液中和不变,故选C;(3)①向上述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amol/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和醋酸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促进醋酸的电离、促进水的电离, 由于醋酸溶液部分反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0.1mL,故选AC;②如果a=0.05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pH<7说明醋酸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故答案为:c(CH3COO—)>c(Na+)>c(H+)>c(OH—);(4)由电离常数可知,醋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依次增大,与氢离子的结合能力依次增强,则三种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3COO—,故答案为:>>CH3COO—;(5)在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H2O+ OH—,加入的少量醋酸与O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的生成,则将少量醋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故答案为:CH3COOH+=+CH3COO—;在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H2O+ OH—,加入的少量醋酸与O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的生成。17.(1)丙(2)C(3)滴加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为浅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发生变化(4)往滴定管中注入少量待装液,倾斜滴定管,小心转动,使待装液润湿整支滴定管内壁,把液体从滴定管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5)0.96(6)BCD(7)BD【详解】(1)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在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管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排出,故答案为:丙;(2)NaOH是强碱,醋酸是弱酸,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应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故答案为:C;(3)实验室用0.100mol 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当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为浅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加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为浅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发生变化;(4)滴定管水洗后需进行润洗,润洗操作是往滴定管中注入少量待装液,倾斜滴定管,小心转动,使待装液润湿整支滴定管内壁,把液体从滴定管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故答案为:往滴定管中注入少量待装液,倾斜滴定管,小心转动,使待装液润湿整支滴定管内壁,把液体从滴定管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5)3次实验中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3.95mL、23.00mL、24.05mL,则第2次数据误差大,舍去,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23.95mL+24.05mL)=24.00mL,反应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则n(CH3COOH)=n(NaOH)=cV,即c(H3COOH)×25.00×10-3L=0.1000mol L-1×24.0×10-3L,c(H3COOH)=×0.0960mol/L,该食醋中CH3COOH的浓度为0.0960mol/mol× =0.96mol/L,故答案为:0.96;(6)A.碱式滴定管内滴定后产生气泡,导致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选项A错误;B.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俯视,滴定到终点后仰视,导致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选项B正确;C.配制0.1000mol L-1NaOH溶液时,固体NaOH中含有结晶水,使标准液的浓度偏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选项C正确;D.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选项D正确;答案选BCD;(7)A.0.1mol/LCH3COOH溶液中电离CH3COOH为10-3mol/L,所以CH3COOH电离度约为 ×100%=1%,选项A正确;B.B点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物料关系为c(CH3COO-)+c(CH3COOH)=2c(Na+),电荷关系为c(CH3COO-)+c(OH-)=c(Na+)+c(H+),消去c(Na+)有c(CH3COO-)-c(CH3COOH)=2c(H+)-2c(OH-),选项B错误;C.C点溶液呈中性,即c(H+)=c(OH-),电荷关系为c(CH3COO-)+c(OH-)=c(Na+)+c(H+),显性离子浓度大于隐性离子浓度,所以c(CH3COO-)=c(Na+)>c(H+)=c(OH-),选项C正确;D.D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a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c(OH-)>c(CH3COO-),电荷关系为c(CH3COO-)+c(OH-)=c(Na+)+c(H+),所以c(Na+)>c(OH-)>c(CH3COO-)>c(H+),选项D错误;答案选BD。18.(1)(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或平衡常数减小) 分子筛膜从反应体系中不断分离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甲醇产率升高(3) N(4) 碱性【详解】(1)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CO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mol L-1和3amol L-1,发生反应,则的转化率为,解得,平衡时 ;;;,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或平衡常数减小),所以甲醇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或平衡常数减小);②因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 减小,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甲醇产率升高,所以 P 点甲醇产率高于 T 点;故答案为:分子筛膜从反应体系中不断分离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甲醇产率升高;(3)①该反应为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如图,对应曲线为N;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对应曲线为M;故答案为:N;②如图,曲线N为等温曲线,曲线M为等压曲线,图中a、b、c三点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50℃、270℃、22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平衡常数、、的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答案为:;(4)根据题意,用氨水吸收过量的反应为,已知的,H2CO3的,因为电离程度:,所以水解程度:,水解呈碱性,所以所得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碱性。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