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 6.3.1+6.4.2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文地理下册 6.3.1+6.4.2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2023年4月11日早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吃土”和“沙尘暴”更是一举登上热搜话题。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源于蒙古的沙尘污染带于4月12日傍晚影响浙江省北部区域,浙北部分区域空气质量短时可达中度-重度污染。
结合生活常识,你觉得“沙尘暴”问题是由什么引起的?
沙尘暴前的城市 沙尘暴后的城市
植被破坏,地表裸露
第1课时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阅读课本,用示意图表示出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当这种影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口
过多
向大自然过多
的索取资源
( )
排放的废弃
物过多
超过了自然界
的自动调节
能力
( )
超过了自然界的
自然净化能力
( )
资源短缺
生态失调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弋射收获图
现代都市
农耕图
(1)说一说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活动各有什么特点,是否会产生环境问题,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2)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环境问题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环境问题自古就有且不断发展
史前社会: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基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农业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时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等
工业社会: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时有发生
环境问题的发展
愈演愈烈
水土流失、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物种灭绝。
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分类
荒漠化
物种减少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大气污染
废弃物污染
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结合课本,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这些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有什么特点,会造成哪些危害。
图6-24 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对比图
使人们的皮肤癌、白内障的概率增大,使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等等。
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毁坏森林,污染水体,使一些生物丧失生存环境,部分地区的干旱加剧,容易导致荒漠化等。
容易引起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等。
海洋污染、森林锐减等。
环境问题的危害
图6-25 1850-2000年全球气温的变化
《巴黎协定》是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条文。它不仅是世界各国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与责任,更体现了各国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合作。
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是指国家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
碳达峰与碳中和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标志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进新阶段。
第2课时
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工业化快速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
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荒漠化
水土流失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废气污染
废水污染
固体污染
我国的环境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资料一:北京附近就有7,000座垃圾山,有8,000亩耕地被垃圾侵占。投资1亿元,工期近两年、占地60公顷的阿苏卫填埋场不过只解决了北京市1/5的垃圾,其他4/5的垃圾仍在露天堆放。
资料二:在广东省东莞市远丰村,自1995年起,村后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剧毒的腐烂物和脏水渗透地下,污染了人们生活饮用的水源。于是,这个仅有400人的村庄,10年间许多村民因患癌症死亡,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
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社会安定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结合材料,说说环境问题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环境问题的影响
①加强立法
②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③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④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以下图片信息分析我国治理环境有哪些举措?
治理环境问题的举措
1.国家角度
2.个人角度
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②积极宣传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③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
④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治理环境问题的举措
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
今日“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塞罕坝
1.阅读p91的材料,说说塞罕坝建设者为什么能获得“地球卫士奖”?
2.“塞罕坝精神”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什么意义?
塞罕坝建设者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
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环境治理的效果
1998年的滇池
2018年的滇池
近十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云南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共投入资金千亿元,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如今,滇池污染持续减轻,水质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滇池的彻底治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环境治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