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期末复习(下)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卷(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下)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卷(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一课 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
第一框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概况
(1)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有差异的。
①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缓慢增长:
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迅猛增长,使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2.有关人口的统计指标: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3.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迁移。
4.世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代表国家:印度)
(2)人口增长过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社会,增加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代表国家:日本)
(3)结论: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框 我国的人口与发展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其影响:
数量角度:现状——人口总量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影响——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
措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生育政策。
质量角度:现状——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
影响——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口负担,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就业难度,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策——实行计划生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年龄结构角度:现状——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影响——增加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策——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如增强综合国力等。
我国的人口政策: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不断完善生育政策:原因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第一框 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
1.资源的作用: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2.分类:(1)可再生资源:如土地、生物、水、气候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如铁、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3.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①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不再增加,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也会造成区城性资源短缺。
4.解决办法:“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方法: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研制自然资源的替代品。
②“节流”的方法:开发节能产品,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消耗,重视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科技在“开源”与“节流”中的作用:在“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框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1.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
(1)现状1——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导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现状2——空间分布不均衡。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资源区域性短缺。
(3)现状3——自然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
2.对策: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2)跨区域调配。
(3)立足自身的自然特点和优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
(4)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开源)
同时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节流)
(5)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特色。
(6)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治的轨道。
(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均意识和节约意识。
第三课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第一框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1.产生: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当这种影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2.发展:环境问题自古就有,但其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有所不同,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有巨大差异。
3.分类:(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森林锐减等。
4.解决: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第二框 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1.问题:(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2.影响:环境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举措:
国家角度: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
(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3)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个人角度:
(1)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一小步,都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2)积极宣传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3)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不乱扔垃圾,不焚烧废弃物,少坐私家车等。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第一框 可持续发展与新发展理念
1.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②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③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
(1)涵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维度: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4)措施:①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二框 因地制宜谋发展 第三框 向贫困宣战
1.我国的四大地区: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可把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地区。(与四大地理区域相区别: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总体特点:从四大地区的共同点看,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少的均是第一产业。从四大地区的差异看,西部地区面积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占比最高。(三大产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3.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因地制宜意义: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2)优势互补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向贫困宣战
(1)原因:贫困是很多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恶化又会严重阻碍这些地区的 发展。因此,消除贫困既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目标。
(2)成就:如今,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理念:贫困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所面临的挑战。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下,推动世界各国从安全格局、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让各国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展,全球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
资料的分类:
第一手资料: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所获得的资料。(如:我看见某处发生火灾。)表现:原始档案、日记、信函、照片、录像。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如:我通过媒体知道某处发生火灾。)表现:传说、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
注: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第一课 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
第一框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概况
(1)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有 的。
①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 增长:
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 。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迅猛增长,使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2.有关人口的统计指标: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通常用 来表示。
3.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迁移。
4.世界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引发 与 、 、 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代表国家: )
(2)人口增长过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出现 ,增加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代表国家: )
(3)结论:一个地区保持 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二框 我国的人口与发展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其影响:
数量角度:现状——人口总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但增长势头明显 。
影响——引发 与 、 、 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
措施——坚持 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生育政策。
质量角度:现状—— 大幅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
影响——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口负担,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就业难度,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策——实行 ;优先发展 事业,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年龄结构角度:现状——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 程度不断加深。
影响——增加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策——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 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如增强综合国力等。
我国的人口政策:
基本国策: 。
不断完善生育政策:原因是 不断加深。
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第一框 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
1.资源的作用:是人类 的基本条件。
2.分类:(1) :如土地、生物、水、气候资源等。
(2) :如铁、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3.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①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 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 ,其蕴藏量不再增加,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也会造成 。
4.解决办法: 与 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方法: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 ,扩展自然资源的 ,研制自然资源的 。
②“节流”的方法:开发节能产品,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 ,重视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科技在“开源”与“节流”中的作用:在“开源”与“节流”过程中,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框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1.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
(1)现状1——总量 ,种类相当 ,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水平。影响——导致资源 ,影响经济社会 和 。
(2)现状2——空间分布 。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导致资源 。
(3)现状3——自然资源 低,破坏与浪费严重。影响——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
2.对策:
(1)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 发展理念。
(2) 调配。
(3)立足自身的自然特点和优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
(4)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 。(开源)
同时建立以 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节流)
(5)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形成 、
的区域发展特色。
(6)完善 ,严格 ,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治的轨道。
(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 和 。
第三课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第一框 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1.产生:人们在开发利用 的过程中,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当这种影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2.发展:环境问题自 就有,但其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有所不同,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有巨大差异。
3.分类:(1)环境污染:包括 、 、 、噪声污染、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生态破坏:包括 、 、 、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森林锐减等。
4.解决:需要世界各国 。
第二框 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1.问题:(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和 。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的 。
2.影响:环境问题不仅危害 ,制约我国的 ,还影响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 与 的重大问题。
3.举措:
国家角度:(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 列为基本国策。
(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 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3)加强宣传教育,树立 、 、 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 的世界。
个人角度:(1)从自身做起,从 做起,每个人的一小步,都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2)积极宣传环保,提高 意识。
(3)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自觉履行 的义务,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采取 、 的生活方式。如:不乱扔垃圾,不焚烧废弃物,少坐私家车等。
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第一框 可持续发展与新发展理念
1.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②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③只有通过协调 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
(1)涵义: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 的需求,又不对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 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 应负的责任。
(3)维度:可持续发展包含 、 和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4)措施:①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 、 、 、
、 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 发展,坚定走 、 、 的 道路,加快建设 、 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二框 因地制宜谋发展 第三框 向贫困宣战
1.我国的四大地区: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可把全国划分为 、 、 、 四大地区。(与四大地理区域相区别: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总体特点:从四大地区的共同点看,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少的均是 。从四大地区的差异看,
面积最大, 第三产业的占比最高。(三大产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
3.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 。
(1)因地制宜意义:只有 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 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2)优势互补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 ,实现 。
4.向贫困宣战
(1)原因:贫困是很多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 又会严重阻碍这些地区的 发展。因此,消除贫困既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目标。
(2)成就:如今,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 脱贫。
(3)理念:贫困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所面临的挑战。只有在 新理念下,推动世界各国从 、 和 等方面作出努力,让各国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展,全球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综合探究六 区域的变化
资料的分类: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所获得的资料。(如:我看见某处发生火灾。)表现:原始档案、日记、信函、照片、录像。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如:我通过媒体知道某处发生火灾。)表现:传说、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
注:一般来说,第 手资料比 手资料更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