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第一节 系统及其特性(第二课时)任务二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性一、教学目标:1.技术意识——通过简单系统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系统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有意识的应用系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2.创新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对教师提出的系统问题应用创新的方案进行解决。3.工程思维——对于多因素的系统问题,能够分析系统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并为了实现主要目标而进行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解决方案。4. 图样表达——能够应用技术图样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辨析生活中系统的特性三、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分组讨论。四、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先通过具体实例对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对系统概念的深入研究,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五、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系统,系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思想方法,具有一些基本的特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析系统的基本特性,为我们接下来的实操任务做好准备。新课:系统基本特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提问:汽车的任意一个子系统如果损坏了,汽车还能正常工作么?提问:决定班级篮球赛胜负的关键是什么?教师分享中国女排的故事,强调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关联的。系统的各组分或元素只要有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元素和组分实现其功能。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汽车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提问: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悬挂系统以及制动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经过了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构成汽车的子系统相互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些系统之间还会相互制约,这就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是区别这一系统与那一个系统的标志。设计和分析一个系统时,必须先弄清其目的,否则就无法构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现实系统。案例分析:汽车的各个子系统的目的都各不相同,而现在各式各样的汽车也拥有不同的目的,每一个对于系统的改进都是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存在。系统的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在分析认识系统时,不仅要看到它的现在,还要看到它的未来,掌握系统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系统的将来。案例分析:生病和看病治疗过程;台式计算机的CPU上安装的小风扇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动态控制CPU 温度。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思考1:家用电冰箱是紧贴墙壁放置?汽车在雪地行走轮胎要加链条,这是都为什么?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只有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分析投石车系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投石车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投石车系统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组成部分,那些部分是相互促进的,哪些部分是相互制约的,会受到什么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课堂小结:(一)系统的基本特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相关性3、系统的目的性4、系统的动态性5、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