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小不代表没烦恼——心向阳光,摆脱焦虑小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育目标】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开拓者,通过宣讲、分享和交流等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充盈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游戏互动及学习焦虑与情绪管理的知识讲解,以便同学们调节和对抗学习焦虑,合理释放和控制情绪。【课前准备】制定活动计划2、教师制作ppt课件【教育过程】(一)认识儿童焦虑1.导言:少年不识愁滋味,最是天真浪漫的时候,焦虑症不该跟孩子扯上什么关系啊。可事实上,儿童焦虑症远比我们大家想象的要常见得多,严重得多。根据美国流行病学家进行的全国性研究发现,在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近1/3受到焦虑症的影响。国内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这个问题同样不容小觑。2.焦虑是儿童情绪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普遍性,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儿童焦虑情绪危害之大,会影响其正常学习与生活,且会带来一系列的行为问题。3.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肋,而产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骆伯巍,1997)。若儿童长时间处于高焦虑状态,不加以控制容易发展成为焦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学习。4.咱们人小,不代表没烦恼正所谓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快乐,也有每个年龄段的痛苦。(二)理性认识儿童焦虑1.学生讨论:当你出现下面的情况时,说明心里真的焦虑:● 烦躁,坐立不安● 无法集中精力● 出现头痛或胃痛等身体症状● 回避● 发脾气● 大哭当你出现下面的情况时,说明心里真的焦虑:● 拒绝上学● 临上学前因为衣服、头发、鞋子、袜子这样的小事崩溃● 放学后因为家庭作业崩溃● 入睡困难● 对自己做任何事期待都很高2.了解儿童焦虑分类①社交恐怖:指儿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和回避行为。②分离性焦虑:指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儿童自己在分离后会受到伤害。③躯体化/惊恐:指儿童突然出现极度的紧张不安、惊恐、烦躁、呼吸困难并伴有躯体化症状。④广泛性焦虑:指儿童对未来的事情、个人的行为与能力、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过分的担心与忧虑。(三)如何应对焦虑1.老师讲解:积极心理学倡导“三件好事”的幸福方法,即每天写下三件令自己快乐、感动或有意义、有意思的小事,比如看到同学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礼物,交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好朋友……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2.老师讲解:注意情绪宣泄,不是胡乱撒泼发脾气。说出来 。有负面的情绪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就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释放出来写出来。情绪监督日记(梳理,堵塞),不敢直接语言表达的,也可以用写日记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哭出来。眼泪也是宣泄负面情绪的良药,哭过之后,情绪就会好很多了3.老师号召: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约三五个要好的同学,打几场酣畅淋漓的体育比赛。呼吸放松训练是缓解焦虑很好的方法。深呼吸,昂首挺胸。深深地吸气让腹部鼓起,吸气2秒后迅速呼气3秒(不要屏住呼吸),重复做两次,就会感到很放松。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一个真正爱上读书的人,一定会挤出时间去读书的。4.学生谈感受:如果有不良的情绪,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下注意力。在别的地方获得成就感,那么自然而然就和不开心的事情和解,达到了释放情绪、调整情绪的效果。5.主动求助班主任、父母、好友、心理咨询、医院求诊班主任寄语长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探究每件事情的结果和真相,长大也必然伴随着焦虑与敏感。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站起来、走出去,去做自己该做的、喜欢的、能做的事。行动,就是最好的消化法。【教育活动小结 】 学生在拥有五彩缤纷生活的同时,也经历着学习上的焦虑和丰富的情绪变化体验。通过此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认识了主动调节学习焦虑和合理释放情绪的重要性,明白了生活的律动,定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化多姿的曲折里。愿孩子们不惧风浪,迎难而上,学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