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导学案(新授课)班级______ 小组_____ 姓名 _______ 使用时间 2023年 5 月 日 编号 7217课 题 S9-1生活需要法律 编制人 审核人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政治认同: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健全人格: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难点:法治的脚步导 学 展 示 模 块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旧知运用 1、我们怎样与集体共成长? 2、你能列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请写出来。二、 微课自学 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_____和_____,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_____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对生活加以 _____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作为_____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_____,而且指导着人们_____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_____,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_____。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_____和发展的空间。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_____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_____判断是非曲直、_____和纠纷的标尺。 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 _____进行治理,强调_ _ 、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_____。 法治的作用?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_____。 ②法治助推_____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_____、民心稳定、国家_____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国家。三、 合作探究 ■探究交流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感悟交流:材料说明了什么? ●体验交流: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探究交流二:法治的脚步 ◇材料一 ◇材料二 据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我国每年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千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材料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节选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体验探究: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大妈的行为? ●互动交流:材料二中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请结合两则材料,劝说那些不按照法律规定过马路的人们。 ●点拨归结:什么是法治?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四、 师生总结训 练 展 示 模 块 (训练题目分两个模块,由易到难,达标任务建议课上完成,拓展任务可课下完成。)一、达标任务1.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 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法律与公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只和中学生相依相伴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婚姻法、劳动法等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3右图体现了( ) A.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 少年 青年 老年 B.法律相伴我们一生 C.法律约束着我们的一生 D.法律解决一切问题 4.小明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有同学在笔记本里作了如下图示: 下列观点在图示中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的是( )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②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③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22 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首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对于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确保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可见这部利国利民的法律( ) A.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B.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C.使有组织犯罪的行为彻底消除 D.规定了公民的各项义务 6“国家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其运行必须有章可循,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行,国家承担的职能就难以实施。”以下观点与此相对应的是( A.国家的经济生活离不开法律 B.国家的政治生活离不开法律 C.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的工具 D.国家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7.对右侧漫画理解正确的有( ) ①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 ②强调用人治代替法治 ③要坚持建设法治国家 ④ 法律至上,尊崇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中学在进行普法教育时,要求学生梳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下表是小军梳理的结果: 出生后,父母要为我们申报户口,申办居民身份证。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们去上学。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时,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们。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我们才能就业。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年满十八周岁,我们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选举法工作后,我们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宪法、劳动法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由此可见( ) ①法律与我们的成长相伴一生 ②法律规范我们的每一个行为 ③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④ 法律是我们的最高价值准则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案例中,能够体现法治这一要求的有 ( ) 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②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音乐会的门票,请自己的4个舍友一起看演出 ③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被环保部门依照相关法律处以巨额罚款 ④ 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二、挑战任务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曾追求人治的完善,将治国理想寄托在“圣人”“明君”身上,但历史的车轮却一次次无情地碾碎了这一幻想……当人权写进宪法,当法治成为治国方略,当每一份权利与责任都镶嵌进法治的版图,这昭示着中国法治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推进,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社会将进一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社会将更加和谐、有序。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法治”的内涵和意义。三、拓展任务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与同学分享中华民族法制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并谈谈你的体会。(提示:唐朝的狄仁杰、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四、自我反思你觉得这节课效率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节课哪些知识点还需要注意?哪些做题方法还需要再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