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导学案(新授课)班级______ 小组_____ 姓名 _______ 使用时间 2023年 5 月 日 编号 7218课 题 S9-2法律保障生活 编制人 审核人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健全人格: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导 学 展 示 模 块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旧知运用 1、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我国为什么要走法治之路?二、 微课自学 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_____ 、 _____ 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 _____ 。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 _____ 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_____,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 _____ 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是由国家 _____ 保证实施的。 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_____ 、习俗 _____ 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最王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_____ 。 3、为什么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_____ 。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 _____ 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 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_____ 。 4、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 _____ , 保护着我们的 _____ ,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 _____ 。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 _____ ,应该履行的 ____ _ 。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 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 _____ 、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_____ 教育人向善。 (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 _____ ,又受到法律的 _____ 。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_____ 、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 _____ 。三、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 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 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道德校纪校规探究活动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探究活动三:法律规定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 阅读教材P93探究与分享“小云被迫辍学”,探讨: 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四、 师生总结训 练 展 示 模 块 (训练题目分两个模块,由易到难,达标任务建议课上完成,拓展任务可课下完成。)一、达标任务1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但要遵守社会公德,如不随地吐痰、不攀折花草树木,而且要遵守各种法律,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材料意在说明道德与法律( ) ①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 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 ④都对社会秩序起到维护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今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颁布并实施26年后的首次大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 )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是人们维护权益的有力手段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小闽绘制了右侧思维导图,请你选出正确填充的一组( ) A.①国家强制力②规章制度B.①教育②行政 C.①国家强制力 ②社会舆论 D.①教育②风俗 4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 ) ①李某开了一家餐馆,每月按时纳税 ②亮亮认为在车辆少或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③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④小峰在网上购买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他自认倒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如果社会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列疾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表明( )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只要不违法就可以远离法律 C.法律保障和规范社会生活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这些规定分别体现了法律的( ) A.保护作用和评判作用 B.保护作用和规范作用 C.保护作用和惩戒作用 D.规范作和评判作用 7.2022年3月25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宁波市海曙区委原书记褚某某受贿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褚某某有期徒刑10年3个月,并处罚金50 万元,对褚某某受贿所得赃款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体现了( ) ①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8.近几年,电动车自燃引发火灾的案例频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等地停放电动车或充电,拒不改正的个人,最高可处以1 000 元罚款.......该规定说明法律( ) ①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②为评判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③主要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④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下列选项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B.教育部就《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刻意孤立”作出界定,并明确提出不得故意安排学生单独坐在最后一排 C.孙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 000元 D.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10. 生活中的现象:亲友相聚,按需点餐;服务人员主动引导,“不够再加”;用餐结束,剩菜打包…元旦假期,类似的场景,在各地餐厅随处可见。 反食品浪费法条文摘要:第七条: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防止食品浪费: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 第十四条:个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外出就餐时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用餐需求合理点餐、取餐。 上述信息表明( ) ①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消费者既受法律的规范约束,也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法律,就必须承担责任 ③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告诉我们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 ④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②③ B.①③ C. ①② D.③④二、挑战任务观察漫画“民法典护航生活”,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结合漫画“民法典护航生活”,说说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三、拓展任务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四、自我反思你觉得这节课效率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节课哪些知识点还需要注意?哪些做题方法还需要再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