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物质的特殊性质特殊性质1.物质的保存(1)自磷在空点中易与氧反应而自燃,必须保存在盛有水并且密封的光口瓶中,切割时只能在水下进行,用镊子取用(2)易挥发物质的存放,要密封保存且放于低温处,如浓盐酸、硝酸、氨水等(3)见光易分解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并置于阴凉处,如浓硝酸、硝酸银等(4)有强腐蚀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固体及各种碱溶液,要用橡胶塞密封保存(5)Na、K等活性金属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6)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7)CH3CH2OH等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8)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9)石灰水、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10)双氧水,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避免与碱性及氧化性物质混合。应避光、避热,置于常温下保存2.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0、P2O5、Ca0、Ca(OH)2、NaOH、 NaCl、Na2CO3等红色固体:Cu、Fe2O3等暗红色固体:红磷等绿色固体:Cu2(OH)2C03等淡黄色固体:S等黑色固体:C(木炭粉)、Cu0、MnO2、Fe3O4、Fe(粉)等紫黑色固体:KMnO4等(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3)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4)火焰的颜色淡蓝色火焰:CH4、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蓝色火焰:C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3.物质的气味(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等(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4.物质的挥发性有挥发性的物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食醋、汽油等5.物质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钠(NaHCO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H2CO3)、氧化汞(HgO)、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难溶的碱(Mg(OH)2、Al(OH)3、Cu(OH)2、Fe(OH)3等)等6.物质的还原性氢气(H2)、一氧化碳(CO)、碳(C)等7.物质的特殊名称(1)氯化钠 (NaCl)—— 食盐(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3)氢氧化钠(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 ——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 ——干冰(7)氢氯酸(HCl) ——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 ——蓝矾、胆矾(10)甲烷 (CH4) ——沼气(11)乙醇(C2H5OH) ——酒精(12)乙酸(CH3COOH) ——醋酸(13)过氧化氢(H2O2) ——双氧水(14)汞(Hg) ——水银(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8.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中国(16)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17)最早发现电子的——英国的汤姆森(18)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法国的拉瓦锡(19)熔点最高的金属——钨(20)最早使用的金属——铜(21)肥效最高的氮肥——尿素(2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23)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蒸馏模拟预测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除异味 B.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灭火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3.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5. 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蒸馏 D.过滤6.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应用于超导领域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CO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于炼铁7.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 B.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C.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8.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 B.MgCl2 C.KMnO4 D.FeCl39. 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NaOH—苛性钠 B.Ca(OH)2—生石灰C.Na2CO3—烧碱 D.NaHCO3—苏打10.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11.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稀有气体 ②汞 ③金刚石 ④活性炭 ⑤聚乙烯 ⑥食盐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__。(3)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__。(4)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________。(5)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________。(6)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__。13.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已知,请写出P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5)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______。14. 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在性质③中,X代表______类物质。(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写一个)15. 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先用铁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Fe(OH)2生成,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转变成红褐色沉淀Fe(OH)3。(1)请写出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反应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四 物质的特殊性质特殊性质1.物质的保存(1)自磷在空点中易与氧反应而自燃,必须保存在盛有水并且密封的光口瓶中,切割时只能在水下进行,用镊子取用(2)易挥发物质的存放,要密封保存且放于低温处,如浓盐酸、硝酸、氨水等(3)见光易分解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并置于阴凉处,如浓硝酸、硝酸银等(4)有强腐蚀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固体及各种碱溶液,要用橡胶塞密封保存(5)Na、K等活性金属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6)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7)CH3CH2OH等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8)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9)石灰水、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10)双氧水,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避免与碱性及氧化性物质混合。应避光、避热,置于常温下保存2.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0、P2O5、Ca0、Ca(OH)2、NaOH、 NaCl、Na2CO3等红色固体:Cu、Fe2O3等暗红色固体:红磷等绿色固体:Cu2(OH)2C03等淡黄色固体:S等黑色固体:C(木炭粉)、Cu0、MnO2、Fe3O4、Fe(粉)等紫黑色固体:KMnO4等(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3)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4)火焰的颜色淡蓝色火焰:CH4、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蓝色火焰:C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3.物质的气味(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等(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4.物质的挥发性有挥发性的物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食醋、汽油等5.物质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钠(NaHCO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H2CO3)、氧化汞(HgO)、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难溶的碱(Mg(OH)2、Al(OH)3、Cu(OH)2、Fe(OH)3等)等6.物质的还原性氢气(H2)、一氧化碳(CO)、碳(C)等7.物质的特殊名称(1)氯化钠 (NaCl)—— 食盐(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3)氢氧化钠(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 ——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 ——干冰(7)氢氯酸(HCl) ——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 ——蓝矾、胆矾(10)甲烷 (CH4) ——沼气(11)乙醇(C2H5OH) ——酒精(12)乙酸(CH3COOH) ——醋酸(13)过氧化氢(H2O2) ——双氧水(14)汞(Hg) ——水银(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8.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中国(16)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17)最早发现电子的——英国的汤姆森(18)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法国的拉瓦锡(19)熔点最高的金属——钨(20)最早使用的金属——铜(21)肥效最高的氮肥——尿素(2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23)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蒸馏模拟预测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除异味 B.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灭火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解析】A、活性炭除异味是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错误;B、氢气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错误;C、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正确;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和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性质,错误。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答案】A【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可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的药剂,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水中异味和色素,不能使硬水软化,错误。3.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吸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性质,正确;B、氢氧化钠是白色片状是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是物理性质,正确;C、氢氧化钠水溶液显碱性,酸碱性是化学性质,错误;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化学性质,正确。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含量最多的是氮气。5. 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蒸馏 D.过滤【答案】C【解析】A、通过吸附沉淀主要除去悬浮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净化程度不高,错误;B、通过过滤主要除去一些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净化程度不高,错误;C、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正确;D、通过过滤而除去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所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错误。6.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应用于超导领域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CO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于炼铁【答案】A【解析】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与用于制铅笔芯无关,用于制铅笔芯利用了是质软的性质,错误;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应用于超导领域,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硬度大,可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正确;D、CO具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于炼铁,正确。7.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 B.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C.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答案】B【解析】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只有汞是液体,正确;B、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错误;C、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潮湿的空气中既含有氧气,又含有水蒸气,满足铁生锈的条件,因此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正确;D、目前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正确。8.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 B.MgCl2 C.KMnO4 D.FeCl3【答案】B【解析】A、CuSO4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显蓝色,错误;B、MgCl2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正确;C、KMnO4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显紫红色,错误;D、FeCl3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显黄色,错误。9. 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NaOH—苛性钠 B.Ca(OH)2—生石灰C.Na2CO3—烧碱 D.NaHCO3—苏打【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正确;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错误;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错误;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错误。10.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答案】D【解析】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错误;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正确。11.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答案】C【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浓硫酸易吸水,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C、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减少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正确;D、烧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错误。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稀有气体 ②汞 ③金刚石 ④活性炭 ⑤聚乙烯 ⑥食盐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__。(3)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__。(4)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________。(5)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________。(6)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__。【答案】(1)⑥ (2)⑤ (3)② (4)① (5)④ (6)③【解析】(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食盐,食盐有咸味;(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聚乙烯,乙烯加聚后可形成聚乙烯,根据需要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塑料;(3)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汞,汞的熔点-38.87℃;(4)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5)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活性炭,活性炭有吸附性;(6)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金刚石,金刚石硬度大。13.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已知,请写出P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5)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______。【答案】(1)需要氧气 (2)防止污染大气 P2O5 + 6NaOH = 2Na3PO4 +3H20 (3)C (4)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5)加水密封保存(或保存在水中)【解析】(1)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是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图2与图1相比,图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会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则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 + 6NaOH = 2Na3PO4 +3H20;(3)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错误;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错误;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正确。(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带走了热量,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不会燃烧;(5)白磷着火点较低,容易自燃,应保存在水中。14. 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在性质③中,X代表______类物质。(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写一个)【答案】(1)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Na2SO4+Cu(OH)2↓ (2)酸(3)Fe(或Zn、HCl、NaCl等合理即可)【解析】(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实验现象是由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2)盐除了能和某些金属、某些碱、某些盐反应,还可以和某些酸反应,故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3)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可以是金属活动性比银强的金属,例如Fe、Zn等,也可以是含有Cl-的物质,例如HCl、NaCl等,任写一种,合理即可。15. 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先用铁和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Fe(OH)2生成,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转变成红褐色沉淀Fe(OH)3。(1)请写出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反应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Fe+H2SO4=FeSO4+H2↑ (2)4FeSO4+8NaOH+O2+2H2O=4Na2SO4+4Fe(OH)3↓【解析】(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2)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4FeSO4+8NaOH+O2+2H2O=4Na2SO4+4Fe(OH)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物质的特殊性质-冲刺2022年中考考前30天必背知识清单+模拟预测(原卷版).docx 专题04 物质的特殊性质-冲刺2022年中考考前30天必背知识清单+模拟预测(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