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第四课 情绪万花筒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第四课 情绪万花筒 教案

资源简介

情绪万花筒
【活动理念】
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折射外部世界的一面镜子。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主要任务在情绪主题中体现为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样也包括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且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本节课依据此纲要以初一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基本情绪的认知体验与表达活动以及提出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实现让学生自己学会缓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绪事件,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生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同学们情绪特征具有外显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针对城关中学七(10)班学生的调查显示,同学们在需要应对情绪的情境中,通常与生活体验、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父母期望等方面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现象既体现了10班同学的个体性,同时也代表了整个初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共性。因此利用科学的情绪调控法,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理论结合埃利斯ABC理论: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个体因诱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相关信念(即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C代表个体在事件中产生的心理情绪以及相应的行为。A是引发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信念B。错误信念也称非理性信念,有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概括的评价以及糟糕至极的结果。错误信念导致学生情绪失调,行为偏激,陷入困境难以应对。
通过本节课希望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情绪,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初步了解情绪ABC理论与应用方法,提出常见的有效处理情绪的小技巧,为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基本情绪的种类、表现方式
2.情感目标:回忆、感受近一周的情绪变化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进行个性化案例分析,掌握调控情绪的ABC理论基本方法及实践应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基本情绪及影响因素,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难点:发现并理解各种情绪,分析情绪ABC理论的各个部分含义并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中,建立新的、合理的替代性观念。
【活动形式】讲述、分享、小组讨论、团体活动、视频赏析、PPT
【活动准备】学生分组卡纸、成语卡片、盲盒箱、话筒、学习单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7分钟)
【你猜我演】在分组时预设了隐藏卡片,邀请手持星星、心形图案卡片同学上台,在盲盒中抽取成语卡片:喜出望外、怒发冲冠、垂头丧气、坐立不安的意思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竞猜,比一比谁猜的又快又准,举手回答。猜完后提出问题:
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征
四个成语对应了情绪的四种类别,分别说说哪四种?
【设计意图】以游戏增加课程趣味性,打破同学边界感,重新塑造新的课堂合作团体,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情绪主题”。
二、心路星语(27分钟)
第一节:情绪百花园(4分钟)
通过PPT展示真人图片表情,扩展情绪的种类,介绍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普鲁奇克的情绪理论,认为:人有8种基本情绪,且两两对立,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恐惧、信任与厌恶、期待与惊讶。
画出我的一周心情曲线图
感受分享-小组讨论
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情绪曲线图,学会表达自己和聆听别人的心情。引导学生回忆近一周每天的主要心情,并着重感受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件事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感受发言-教师提问
选取3名学生分享自己过往一周的情绪体验,并说说自己应对消极情绪的策略。
教师概括过渡:
情绪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同时也是折射外部世界的一面镜子。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世界丰富多彩,情绪五彩缤纷。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的来源与应用情绪的策略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去体验和思考情绪的来源与过程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联想如何处理应对情绪。
第二节:情绪侦探(8分钟)
观看PPT中同学的对话视频,观察不同人物可能有的情绪
分组发言你认为的可能的情绪是什么?并且评定等级?(情绪等级按照强烈程度设置0—5分,0分为心境平和,无明显情绪;5分为情绪非常强烈)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为什么同一个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解释和感受不一样的情绪等级呢?
分组讨论影响我们情绪的因素。
教师概括过渡:大家对于刚才三个情景分别判断出的情绪进行了原因分析,老师还有其他的原因补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双关图,从中归纳出主要原因:角度不同,调整情绪的方法之一——“换个角度看问题,事情变得大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中的同学拍摄的真实情景,直观带入让同学们对于情绪的体验更加深刻,同时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发现同一情景产生不同感受的影响因素。为引入情绪ABC理论如何调控认知观念B进行铺垫。诱发学生思考,以图像形式更加清晰地领悟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引导出如何调整情绪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节:情绪ABC理论(15分钟)
教师过渡语:刚才,我们同学们绘制分享了自己的一周情绪曲线图,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一些新的描述情绪的词语,那么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
外部原因:介绍人脑负责情绪功能的大脑
通过《头脑脑特工队》介绍各个情绪的功能,播放短视频,以趣味性的动画形象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加深对于情绪的理解,进而引导情绪具有两面性,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
内部原因:介绍埃利斯情绪ABC理论内容
学以致用——此环节为每组同学抽取盲盒(盲盒内为该班同学的课前调查,精选了困扰自己情绪的一件具体实例),将情绪ABC理论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具体的真实案例,帮助小主人公提供新的思考思路和方式,进而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设计意图】运用实践和互动的方法,使学生沉浸式体验情绪的特征,促进学生对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理解,将ABC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做情绪主人的目标。
心旅导航(5分钟)
同学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化身小记者进行身份采访)
教师总结:调整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和听音乐”。为同学们提供日常处理情绪的小妙招,邀请同学分享还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心灵牧场(1分钟)
课堂结束-美好祝愿
向你身旁的同学说一句“祝你有个开心的一天”。
分享相关影视作品《头脑特工队》等,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更加多元化理解情绪与关注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感谢您的聆听!
附件一:
《情绪万花筒》 学习单
一、结合你对自己的了解,回忆一周内的心情,画出属于自己的心情曲线。
1、选择一个最符合每一天的情绪,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评分(0-10分)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快乐
愉悦
平静
郁闷
焦虑
生气
难过
伤心
在相应的格子中画个小圈,再将它们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二、运用ABC理论分析盲盒实例,填写属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来分享。
诱发事件A
信念B1
信念B2
行为的结果C1
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