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道法最后冲刺必读必背必练18倒计时第3天(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中考道法最后冲刺必读必背必练18倒计时第3天(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道法最后冲刺必读必背必练18
考点透视 满分技巧 真题回眸 妙趣横生
倒计时 第3天——师长情谊(七上)
考点透视
(一)师生之间
1.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4)具体做到: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怎样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
3.如何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如何增进师生关系)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二)亲情之爱
4.孝亲敬长的原因?(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5.如何孝亲敬长?
(1)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2)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3)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4)体谅父母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6.亲子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难以避免。
7.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和父母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2)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我们要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4)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也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沟通技巧有哪些: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8.和谐家庭我出力
(1)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矛盾?
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2)怎样为立和谐家庭做贡献?
①家和万事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家务我分担。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
(3)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如果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情绪过激,可以适时地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并表示理解。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决矛盾时不偏袒某一方。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家庭成员聊天,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却又碍于面子时,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如初。
满分技巧
3.谈启示、警示=为什么+怎么做;启示类是“意义+怎么做”,警示类是“危害+怎么做”
4.评析类
(1)解题技巧:“一辨二析三总结”
评析、评论、评价、理解、认识等=是什么(判断正误或行为定性;说明什么观点、问题)+为什么(分析说明)+怎么做(总结评价)
①是什么(判断正误)
依据教材知识,判断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找准题目的“辨点”。
②为什么(分析说明)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错误;正误混合型观点,既要肯定正确部分并分析原因,又要指出错误部分并分析原因。
在分析时要看清有几个行为主体、是否指定了从什么角度分析,若指定了具体的角度就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若没有指定或只指定了范围,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先给出理论依据,再结合材料对具体言行进行分析,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
③怎么做(总结评价)
在辨别正误、分析说明的基础上总结评价,点明自己的观点或正确做法等。语言要精炼概括,做到首尾呼应、保持一致。
(2)注意点拨
①辨别正误这一步一般都要写。②重点在分析。分析时既要联系知识点,又要结合材料,不能只有知识的罗列,而不对材料进行分析;一定要多角度进行分析。③要有总结,一般总结正确的做法。
真题回眸
1.上课时老师发现小晨在偷偷看小说,便严厉批评了他。对此,小晨应( )
①理解老师,端正态度 ②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③顶撞老师,自暴自弃 ④反省自己,改正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返程时爸妈塞满的后备箱都让人泪奔。面食论袋给、鸡蛋成筐拿、蔬菜以捆计、水果靠箱装,打开后备箱,俨然就是一个小型超市。我们总嫌装得太多,而父母却嫌容纳的空间不够大。这表明( )
①生活中我们要去理解父母的做法,体味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②家是温暖的牵挂,满满的后备箱塞下的是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③父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对子女爱的方式
④子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着重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边漫画表明( )
A.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 B.教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C.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教与学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4.“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5.“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6.家是年的方向,远方有年,故乡也有年。有亲情的地方,那才是故乡。父母牵挂着孩子,孩子惦记着父母。孩子们不要责怪父母的嗔怪与唠叨,有家人的呵护,会成为你奋斗的动力。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在慢慢长大,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别忘了常回家看看。从这首散文片段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感恩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明确教师权利义务、提高教师准入门槛、突出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并在教师待遇和保障方面作出规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②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③教师能让我们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
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妈妈:“小宇,是谁来的电话?作业做完了吗?还在上网?……”小宇:“妈妈,你讲完了吗?烦都烦死了!”如果要避免发生类似小宇这样的错误,我们应该(  )
①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
②无视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的“爱的冲突”
③换位思考,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和期盼
④与父母有效沟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列经典语句及其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语句 理解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只要有乐趣就够了
②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③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广交朋友是有益的
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与教各行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1年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下列能体现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透视现象 明理导行】
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会引发你什么感悟?
(2)请你结合漫画一,对漫画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在生活中,父母、老师、同学可能同时也是我们的朋友,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是人生的幸运。
你如何认识朋友和友谊的作用,在父母、老师、同学中任选一方,谈谈他们带给你的幸运。
妙趣横生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大道理: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道法最后冲刺必读必背必练18
考点透视 满分技巧 真题回眸 妙趣横生
倒计时 第3天——师长情谊(七上)
考点透视
(一)师生之间
1.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4)具体做到: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怎样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
3.如何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如何增进师生关系)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二)亲情之爱
4.孝亲敬长的原因?(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5.如何孝亲敬长?
(1)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2)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3)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4)体谅父母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6.亲子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难以避免。
7.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和父母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2)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我们要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4)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也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沟通技巧有哪些: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8.和谐家庭我出力
(1)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矛盾?
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2)怎样为立和谐家庭做贡献?
①家和万事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家务我分担。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
(3)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如果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情绪过激,可以适时地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并表示理解。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在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明确自己的任务是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解决矛盾时不偏袒某一方。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家庭成员聊天,引导家庭成员全面看待家庭关系,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后,都有和好之意却又碍于面子时,可以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如初。
满分技巧
3.谈启示、警示=为什么+怎么做;启示类是“意义+怎么做”,警示类是“危害+怎么做”
4.评析类
(1)解题技巧:“一辨二析三总结”
评析、评论、评价、理解、认识等=是什么(判断正误或行为定性;说明什么观点、问题)+为什么(分析说明)+怎么做(总结评价)
①是什么(判断正误)
依据教材知识,判断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找准题目的“辨点”。
②为什么(分析说明)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错误;正误混合型观点,既要肯定正确部分并分析原因,又要指出错误部分并分析原因。
在分析时要看清有几个行为主体、是否指定了从什么角度分析,若指定了具体的角度就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若没有指定或只指定了范围,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先给出理论依据,再结合材料对具体言行进行分析,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
③怎么做(总结评价)
在辨别正误、分析说明的基础上总结评价,点明自己的观点或正确做法等。语言要精炼概括,做到首尾呼应、保持一致。
(2)注意点拨
①辨别正误这一步一般都要写。②重点在分析。分析时既要联系知识点,又要结合材料,不能只有知识的罗列,而不对材料进行分析;一定要多角度进行分析。③要有总结,一般总结正确的做法。
真题回眸
1.上课时老师发现小晨在偷偷看小说,便严厉批评了他。对此,小晨应( )
①理解老师,端正态度 ②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③顶撞老师,自暴自弃 ④反省自己,改正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①④: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可知,小晨应理解老师,端正态度,反省自己,改正错误,①④正确;
②③:都是没有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表现,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返程时爸妈塞满的后备箱都让人泪奔。面食论袋给、鸡蛋成筐拿、蔬菜以捆计、水果靠箱装,打开后备箱,俨然就是一个小型超市。我们总嫌装得太多,而父母却嫌容纳的空间不够大。这表明( )
①生活中我们要去理解父母的做法,体味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②家是温暖的牵挂,满满的后备箱塞下的是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③父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对子女爱的方式
④子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着重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体味亲情、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①②: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返程时爸妈塞满的后备箱都让人泪奔,我们总嫌装得太多,而父母却嫌容纳的空间不够大,表明生活中我们要去理解父母的做法,体味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家是温暖的牵挂,满满的后备箱塞下的是中国味的浓浓亲情,①②正确;
③: 没有正确理解题意,③错误;
④:孝敬父母不仅要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下边漫画表明( )
A.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 B.教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C.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教与学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的正确认识。
B:漫画内容“教师是我成长的阶梯”旨在强调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即教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B说法正确;
A: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A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C: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D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做到教学相长,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4.“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B: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我们应该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故B正确;
A:错误,父母是我们的亲人,不能敬而远之,排除;
CD:错误,不能与父母顶嘴,也不能完全顺从父母的做法,排除;
故本题选B。
5.“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亲子关系。
AC:对父母敬而远之、经常与父母顶嘴等行为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故AC做法错误;
B:依据教材知识,面对亲子冲突,我们要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故B说法正确;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一切要求的做法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故D做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家是年的方向,远方有年,故乡也有年。有亲情的地方,那才是故乡。父母牵挂着孩子,孩子惦记着父母。孩子们不要责怪父母的嗔怪与唠叨,有家人的呵护,会成为你奋斗的动力。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在慢慢长大,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别忘了常回家看看。从这首散文片段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感恩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①②④: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从这首散文片段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③:感恩父母,并不是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③错误;
故本题选A。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明确教师权利义务、提高教师准入门槛、突出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并在教师待遇和保障方面作出规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②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③教师能让我们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
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师作用的认识。
①②④:根据所学知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故①②④正确;
③:教师能让我们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
故本题选A。
8.妈妈:“小宇,是谁来的电话?作业做完了吗?还在上网?……”小宇:“妈妈,你讲完了吗?烦都烦死了!”如果要避免发生类似小宇这样的错误,我们应该(  )
①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
②无视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的“爱的冲突”
③换位思考,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和期盼
④与父母有效沟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③④:题文中小宇与妈妈的对话是亲子发生冲突的表现,此时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和期盼,与父母有效沟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③④正确;
①:绝对服从的观点太绝对,①错误;
②:无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②错误;
故本题选D。
9.下列经典语句及其理解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语句 理解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只要有乐趣就够了
②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③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广交朋友是有益的
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与教各行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学习、认识自己、友谊、教学相长。
①:错误,学习不但要有乐趣,还要有方法,要坚持等等,故观点错误;
②:正确,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意思是:使用人的长处,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避开人的短处,世上就没有可废弃的人才,这体现了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③:错误,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这并不是启示人们要广交朋友,是要广交益友;
④:错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并不是学与教各行其是;
故本题选B。
10.2021年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下列能体现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相关知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故①正确;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对深厚友谊的描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与教师的无私奉献符合,故③正确;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1.【透视现象 明理导行】
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会引发你什么感悟?
(2)请你结合漫画一,对漫画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小铭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及时鼓励小铭,这说明了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不管是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我们都要正确对待,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与老师和谐相处。②承认老师的差别;从多角度了解老师的职业和生活,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试看主动和老师交往,从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开始,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问的距离。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漫画一带给你的感悟,联系漫画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小铭谢谢老师的批评,老师表扬小铭进步→小铭尊重老师,老师帮助学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小铭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及时鼓励小铭,这说明了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对漫画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联系漫画一的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喜欢老师的表扬→也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有效信息②: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与老师和谐相处+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在生活中,父母、老师、同学可能同时也是我们的朋友,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是人生的幸运。
你如何认识朋友和友谊的作用,在父母、老师、同学中任选一方,谈谈他们带给你的幸运。
【答案】【作答示例】
朋友对一个人影响很大,朋友见证一个人的成长。真诚的友谊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深刻感悟生命的美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
老师:指导我们学习知识,引领我们精神成长。
同学:让我们孤独少了、温暖多了,学会交往。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朋友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如何认识朋友和友谊的作用→联系朋友的重要性。
关键词②:老师给我们的幸运→联系传授知识,教我们做人。
关键词③:父母给我们的幸运→联系给予我们生命,我们操劳。
关键词④:同学给我们的幸运→联系朋友对我们的帮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妙趣横生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大道理: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