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7.1《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德修养:(1)培育自由、平等意识,崇尚法治精神,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观。;(2)增强道德意识,养成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良好习惯,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制观念:(1)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2)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责任意识: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习难点:无法不自由,法眼看平等。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______;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_________;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_________。2、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_______,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______,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_________的、_______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________。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自由主要指人们在_________规定的范围内,依照_________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___________的各项权利。4、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__________,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_______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________,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__________。法治既规范自由又________。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5、平等是人类的_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___________,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__________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7、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________规定的各项义务。8、我国公民的_________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____________的特权。(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自由有哪些意义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意义?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表现 三、合作探究1.2022年1月,某公安局民警成功将砸车盗窃的嫌疑人李某抓捕归案。经询问了解到,李某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最近迷上了手游,盗窃财物是为了买手机。因李某未满16周岁,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不执行、罚款500元等处罚,并让监护人带回家加强监管。有人认为,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处罚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材料一予以说明。2.阅读材料,简要回答。材料一 贵州省出台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规定烈士子女考生加20分,在服兵役期间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加2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20分。材料二 在我国,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1)上述两则材料的规定,你认为矛盾吗?请你说说理由。(2)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层面的重要价值取向,某校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自由篇】讨论会上关于“自由”两位同学这样说。强强:疫情期间限制自由出入,就是对公民自由权利的侵犯乐乐:你说的不对、因为我国是法治国家,处理好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需要认识到……(1)运用所学知识,补充完整乐乐的话,【平等篇】关于“平等”,小维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残疾人补贴和残疾人等级是相关的,等级不同,福利待遇也会有所差别。材料二 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两则材料中的”有所差别”和“不得因人而异”体现了“平等”这一价值取向的两方面含义。(2)请你分别指出“平等”的不同含义。【公正篇】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司法担当化解矛盾纠纷。以公正司法实现公平正义。同学们对“人民法院如何实现司法公正”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3)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徐某与其妻丁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徐某将妻子残忍杀害。该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徐某以自己有发明创造为由请求改判,并写下“万言书”,希望通过贡献社会洗刷自己的罪过。近200人也以徐某曾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以及其他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是一位对社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由,上书法院请求从轻判决。如果你是这个案件的法官,你会怎么审判徐某的罪行?为什么会这样审判?5.2022年6月,上海陈先生的摩托车被一位老人在小区楼下故意推倒,损失16000多元。事后老人和家属拒不赔偿,陈先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今年2月因老人去世,法院依法终止了刑事案件审理,不过陈先生表示,他会坚持民事诉讼,起诉老人的继承人。2月20日,车主陈先生正式对老人继承人提起民事诉讼,诉讼的请求为:老人继承人支付陈先生修车款16704元。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金桥人民法庭开审并当庭宣判:被告朱某某(肇事老人儿子)在遗产继承范围内赔偿原告修车款16704元;承担案件受理费100余元。陈先生坚持维权的做法引发公众热议。有人认为:陈某主张权利无可厚非,但和一位老人如此较真实属不该。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不同意。平等在法律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李某“未满16周岁”是未成年人,“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处罚”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司法保护),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1)不矛盾。因为,在法律意义上,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2)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犯罪一律平等地被依法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等。3.(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规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材料一: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材料二:同等情况同等对待。(3)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等等。(答对两点即可)4.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核准徐某的死刑判决。理由: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5.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摩托车被老人损害后,陈某有权要求赔偿。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也不例外。我们应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合法权利。陈某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符合法定程序,不应该受到指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