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上册)2022-2023学年七上复习专题:带着地形图去越野(地形图的判读)一、单选题北京某地区乙村688户,1417人;丙村170户,500人:丁村84户,150人。读该地区“聚落分布图”,完成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为丘陵B.丙村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C.丁村位于寺庙的西南方向D.聚落的规模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2.本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 )A.山坡 B.山谷 C.山峰 D.陡坡3.本地区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山谷分布②连接主要聚落区③沿等高线分布④连接主要农业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1.A2.B3.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形海拔较低,主要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以丘陵为主,A正确。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丙村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B错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丁村位于寺庙的西北方向,C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的聚落随着海拔的升高,聚落越来越少,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形成了聚落,聚落主要沿山谷分布,因为山谷地带有河流,水源充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由图可知,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线主要沿山谷分布,连接了主要的聚落区,因为聚落区的人口密集,①②正确。该地区的交通线没有沿等高线分布,图中没有显示主要的农业区,③④错误。故选A。我国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图2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3为玻璃栈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游览图中的玻璃栈道,其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图中学校和④地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620米 B.480米 C.350米 D.300米6.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下了观察记录,其中可信的是( )A.小河在②处比①处流速快B.周庄在学校的西南方向C.甲处坡度大,适宜植树造林;乙处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D.如果在A处修建一个水库大坝蓄水,赵庄需要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答案】4.C5.B6.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成的旅游观光悬空透明栈道,故只有在陡崖上才会出现,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故A错误;②处位于河流沿上,故B错误;③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故C正确;④处位于两山峰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5.相对高度是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本图等高距为100米,学校的海拔低于100米,④处的海拔高于500米,低于6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应高于400米,低于600米,四个选项中最有可能是480米,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6.读图可知,河流①处等高线比②处要密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快,故A不可信;图中出现纬度23°N,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周庄在学校的东南方向,故B不可信;甲处坡度大,可以植树造林,乙处地势平坦,但是靠近23°N,位于热带地区,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是温带农作物,故C不可信;赵庄位于盆地,海拔较低,如果要修建大坝,需要搬迁到其它地势较高的地方,故D可信;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8.关于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B.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慢C.在甲处可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D.在山顶无法看到王村【答案】7.D8.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7.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地势是中间低、四周高,表示的是盆地地形,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故答案为:D。8.图中可根据一般定向法判断方向,可以看出,河流是由东北向西南流,故A错误。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图中①河段的等高线比②河段更密集,流速更快,故B错误。在甲处可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故C正确。山顶可以看到王村,中间无遮挡,故D错误。故答案为:C。图为北京延庆西北部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S为竞速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10.图中道路多为“之”字型,是为了( )A.欣赏美丽风光 B.避免山洪危害C.防止植被破坏 D.减缓路面坡度11.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B.全程在山谷区滑行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D.雪道坡度逐渐变陡【答案】9.A10.D11.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9.图示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属于山地,A正确;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疏密程度可知,图示区域不属于高原、丘陵、盆地,BCD错误。故答案为:A。10.滑雪赛道呈“之”字形,可以减缓赛道坡度,有利于滑雪安全,D正确;滑雪赛道呈“之”字形不是为了“欣赏美丽风光”,也不是为了“避免山洪危害”,更不是为了“防止植被破坏”,ABC错误。故答案为:D。1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A说法正确;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先沿山脊滑行,再沿山谷滑行,且一直下坡滑行,B和C说法错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所以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雪道坡度逐渐变缓,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广州市某地进行研学实践。下图为广州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3.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4.根据调研分析,该区域大部分面积适宜种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麦【答案】12.C13.B14.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50米,甲地为山峰,海拔较高,海拔范围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为:C。13.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图中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图中地形地势特征,故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C正确,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图中海拔较高,地形崎岖,故C错误。故答案为:B。14.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为主,区域大部分面积适宜种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为:A。15.下图甲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略图,图中虚线是盘山公路。图乙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野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阴影区域坡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B.阴影区域坡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b点有必要设置凸面镜D.c点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阴影区域由西向东等高线越来越密集,坡度逐渐扩大,故A错误。阴影区域坡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小,故B错误。b点位于急弯处,有必要设置凸面镜,故C正确。c点视线开阔,没有必要设置凸面镜,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图是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根据图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右图中的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错了,它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山脊18.如果由你来改进这些模型作品,你认为这四个作品应该共同增加的元素是( )A.经纬网 B.指向标 C.水平比例尺 D.垂直比例尺【答案】16.B17.C18.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6.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模型的形状和指向标可以判定,图中等高线是根据乙图的模型制作的。故答案为:B。17.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等高线闭合,中部高四周低是山顶,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是鞍部。读图可知,图中山谷处标注错误,应该是山脊。故答案为:C。18.垂直比例尺是指图上高度比实际高度缩小的程度,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高度多少米,图上有水平比例尺和指向标,不需要经纬网,所以这四个作品中应该增加的元素是垂直比例尺。故答案为:D。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等高距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0.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21.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A.12℃ B.12.6℃ C.13.8℃ D.14.4℃【答案】19.B20.C21.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9.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0.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21.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2.甲的的海拔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2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答案】22.C2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2.根据图形,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所以甲地海拔为3000米。故答案为:C。23.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为:B。读北京市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A.南高北低 B.东高西低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25.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答案】24.C25.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4.读图分析,图示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所以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故答案为:D,ABC错误。25.读图分析,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判断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所以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故答案为:D,ABC错误。26.沿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所做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可能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读图可得,甲和乙的海拔高度范围都是200-300米间。沿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是:高-低-高-低-高,其最高处海拔高度范围是300-400米,最低处海拔高度范围是100-200米,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户外研学活动,为进一步研究地形地貌,绘制出了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D点的海拔高度为(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00米28.山谷的位置是( )A.A B.C C.E D.F29.适合攀岩的地点是( )A.B B.C C.E D.F【答案】27.B28.D29.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7.由图可知,D点位于300米等高线上,故D点海拔为300米,故B正确,故答案为:B。28.凸高为低,为山谷,图中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故D正确,故答案为:D。29.由图可知,C点等高线交汇,为陡崖,地势落差大,适合攀岩,故B正确,故答案为:B。30.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故答案为:C【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山谷B.乙为山峰C.该地为丘陵地区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32.①②③④中,不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答案】31.B32.A33.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1.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故B正确。该地区地形崎岖,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故C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2000米~2500米之间,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两地的相对高度在0~500米之间,不会大于5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3.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处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比丙处更便利,故A错误。丁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丁村水源更为丰富,故B错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发生滑坡灾害,丁村距离山谷较远,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故D错误。故答案为:C。34.图中四个地点可能会出现瀑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瀑布形成与山谷中的陡崖,有水流,有落差。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容易形成瀑布,A正确。②处也是山谷,但是没有陡崖,③ 处没有发育河流,④处地势平坦,都没有形成瀑布,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5.国庆节,小明与同学登上图中的甲山顶观看日出,甲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700米 B.900米 C.1050米 D.1100米36.小明在甲山顶观看日出的正确方向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5.B3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进行判断,但读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箭头代表的是方向还是风向,河流的流向等。35.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200米,可判定,甲山顶的海拔高度位于800- 1000米之间,可能是900米。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36.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可判定,小明在甲山顶观看日出的正确方向应该是②。①是南方,③是北方,④是西方,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凯凯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凯凯同学通过研究地图发现( )A.烽火台海拔最高,易远观 B.关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C.城墙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 D.道路沿山谷建设,难度大38.凯凯同学攀登长城时会发现( )A.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①和②的距离约为100米 D.③到④的高差约为100米【答案】37.C38.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7.读图可知,烽火台位于等高线650至700之间,海拔不是最高,排除A;四面环山为盆地地形,关城位于两条等高线相对平行的地方,地势平坦,排除B;城墙沿等高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修建,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C正确;沿山谷建设,难度小,道路沿山脊建设,难度大,排除D;故答案为:C。38.①到②的等高线较②到③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②到③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小,排除A;根据指向标表示,③在④的西北方向,排除B;根据比例尺可知,①和②的距离约为500米,排除C;③位于等高线850米至800米之间,④位于等高线线750米至700米之间,高差约为100米,D正确,故答案为:D。在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桑植白茶”带动荼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读洪家关白族乡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9.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安湖溪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C.①地处于山谷位置 D.②山海拔不超过900米40.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下列该区域发展举措可行的是( )①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完善茶叶产业链②利用清洁山泉水,发展饮用水产业③依托洪家关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④大力开采矿产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39.C40.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以山地为主,A正确。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安湖溪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B正确。①地处于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位置,C错误。图示等高距为100米,②山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间,不超过900米,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C。40.①该区以山地为主,降水多,适合发展茶叶种植,完善茶叶产业链,①正确;②利用清洁山泉水,发展饮用水产业,②正确;③此地为贺龙元帅的故乡,依托洪家关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③正确;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④错误。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41.D42.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1.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位于缓坡,故A错误;②处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处,位于山谷,故B错误;③处等高线稠密,位于陡坡,故C错误;④处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位于山脊,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且海拔位于100米以下,地形平坦开阔,适宜聚落建设,A正确。乙丙丁位于山顶或坡地,不适合建设聚落,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3.图中甲处表示(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44.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5.图中C地的海拔是(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46.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A.3km B.4km C.5km D.6km【答案】43.D44.C45.B4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3.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44.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45.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46.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7.图中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 )A.490米 B.540米 C.580米 D.620米48.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山体部位中,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7.C48.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47.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故图中最高峰的海拔位于550米至600米之间,故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580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48.①位于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排除A;②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③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排除C;④位于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排除D;故答案为:B。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施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家乡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后绘制了如下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9.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瀑布向北入湖泊 B.山峰海拔低于甲C.地形以山地为主 D.乙河流量很稳定50.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A.矿产开采 B.水电开发 C.水稻种植 D.生态旅游【答案】49.C50.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9.读图可知,根据指向标判断瀑布向西入湖泊,A错误; 根据等高距为100米判断,山峰海拔880米,甲海拔低于 500 米,山峰海拔高于甲,B 错误; 根据此地海拔高度在 400 米 -880 米之间判断,此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C 正确; 乙河流由高到低流,落差大,流量不稳定,D 错误。 故答案为:C。50.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生态旅游。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水稻适合种植在地形平坦、水热充足的地区,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完成下面小题。51.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丘陵、平原 B.高原、山地 C.高原、平原 D.山地、盆地52.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53.从图中可看出甲地成为区域内最大村落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 )①矿产丰富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51.A52.A5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1.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海拔几乎都在500米以下,大部分范围小于200米,且海拔5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由此可判定,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平原。故答案为: A正确。52.图中四条河流,只有①地流经等高线最密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流速越快,相对来说②地、③地、 ④地较缓,A正确。53.读图可知,甲村地势平坦开阔,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规模大,②③正确;图中无体现矿产,①错误;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④错误;排除ACD,选B。5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局部),图中 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米),X 海拔 500 米,L 为河流,H 为湖泊。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L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B.L河为外流河C.Y海拔为600米 D.A地海拔可能为260米【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河流L注入湖泊H,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流向自西南向东北流,A正确;河流L注入湖泊H,故L河为内流河,B错误;河流由高向低流,X大于Y,X是500,等高距为100,Y的值为400,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的值比Y小,范围是300-400,A地海拔不可能是260米,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5.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答案】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56.沙特拟投资5000亿美元修建“NEOM城”,该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NEOM城”选址在图示区域的主要优势是(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温暖湿润C.地理位置优越 D.多贫瘠的沙漠【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根据材料,“NEOM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C正确。图中“NEOM城”所在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地势起伏大,且该地属沙漠广布,气候干旱,ABD项不是该城的优势,故答案为:C。【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酒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6月5日10时44分发射成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7.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场到发射成功期间,图示地区( )A.昼短夜长昼渐长B.正午时清水河位于甲山顶阴影中C.清水河正值枯水期D.盛行箭头①所示风向的风58.甲山顶海拔可能是( )A.568米 B.435米 C.478米 D.523米【答案】57.D58.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7.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场到发射成功期间是从5月29日至6月5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此时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故A错误。正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区域以南,甲山顶影子朝向北,不可能覆盖到清水河,故B错误。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河流进入汛期,故C错误。盛行箭头①所示风向的东南风,故D正确。故答案为:D。58.由题目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以推测甲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在400米至450米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59.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地形为(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60.图中AB两地与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别是( )A.185米、205米 B.155米、125米C.80米、100米 D.75米、115米61.从张村到李村走最短线路,沿途经过( )A.两座山 B.两道山谷C.一座山,一道山谷 D.一个陡崖62.图中河流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 C.东南向西北 D.西南向东北63.图中C处为一陡崖,该陡崖顶端的海拔可能是( )A.301米 B.260米 C.270米 D.290米【答案】59.B60.D61.C62.B63.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9.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坡度和缓的为丘陵,B正确;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排除A;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为山地,排除C;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排除D;故答案为:B。60.读图可知,该地最高峰海拔为335米,A、B两地的海拔分别是260米,220米,因此A、B两地与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别是75米,115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61.从张村到李村走最短线路,即为两点之间连一条直线,直线经过了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故经过了一座山、经过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经过一道山谷,C正确,排除AB;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未经过陡崖,排除D;故答案为:C。62.读图可知,图中无指向标、无经纬网,故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河流是由海拔较高处向低处流,故流向是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63.读图可知,C处陡崖的等高线海拔最高为280米。图中等高距为20米,故陡崖顶端的海拔为280米至300米,D290米位于该区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读某地地形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4.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5.丙点的海拔可能是( )A.200米 B.350米 C.500米 D.550米【答案】64.A65.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6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坡度最陡的是甲,此处等高线最密集,故答案为:A。65.由图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等高线海拔是200至500米之间,以上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350米,其余三个选项不在范围内,故答案为:B。暑期地理研学中,同学们领到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66.图中甲地海拔是( )A.300m B.250m C.150m D.1000m67.同学要调查该山的河流水文特征,最合适的调查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答案】66.C67.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66.结合图示,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即等高距是200m,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7.图中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可能发育成河流,最适合调查该山的河流水文特征,B正确;①、③、④三处等高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不太可能发展成河流,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图示意福建某山区地形及登山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8.该山区的最高峰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69.途经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70.6月份在该山区登山时应注意防范( )A.干旱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答案】68.C69.D70.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68.由图可知,按照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该山区的最高峰海拔为1162米,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北部,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答案为:C。69.两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由图可知,途经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线是丁,故D正确;甲没有经过鞍部,乙、丙没有经过山谷,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70.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山地,夏季降水多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月份降雨多,在该山区登山时应注意防范泥石流,故C正确;干旱主要发生在季风区,且不影响登山,故A错误;寒潮在冬季对我国影响的范围比较大,6月福建不受寒潮影响,故B错误;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发生在干旱的春季,故D错误。故答案为:C。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图为崇礼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1.“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A.1600米 B.1635米 C.1650米 D.1750米72.图示冬奥场馆中(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答案】71.B72.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1.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范围是1600-1650米,最有可能是1635米。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72.读图可得,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故A错误。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故B正确。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谷部位,该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C错误。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处,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玻璃栈道景观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73.图中甲地附近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A.355米 B.455米 C.555米 D.655米74.图中最适合建大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5.游客在景区体验了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该景点最可能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73.C74.B75.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73.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甲地附近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故可能为555米,故答案为:C,排除ABD。74.读图可知,图中甲在山峰附近,无河流,不适宜修建大坝,排除A;乙地在峡谷出口的最窄处,集水范围大,工程量小,乙地适宜修建大坝,B正确;丙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河流发育,不宜修建大坝,排除C;丁地位于山谷地区,只有一条河流,集水范围小,排除D,故答案为:B。75.据所学知识可知,玻璃栈道适合在陡崖处修建。读图可得,①处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该景点应位于①处,A正确;②为盆地内部,③是山脊,④位于平原地区,不适宜修建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排除BCD,故答案为:A。二、图文分析题7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通过途中的各种障碍,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材料二: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参加定向越野活动,图为比赛用图。(1)选手拿到比赛用图后发现,该地图的等高距为 米,线路中最高点(标点2)海拔为 米。(2)比赛区域地形类型为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3)主办方在标点4的前方设立了危险警示牌,并安排了志愿者引导员,其原因是该标点在 (山体部位)附近。(4)到达标点4的选手,他能否通过回望看到位于标点3的选手?请简述理由。(5)定向越野中有两个赛段:①从标点1到标点2;②从标点6到标点7。这两个赛段哪个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请从地形、路线长短角度简述理由(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10;360(2)丘陵(3)陡崖(4)不能;标点4和标点3之间是山脊,山脊等高线往低处凸出,视线被阻挡。(5)①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 ①赛段比②赛段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①赛段比②赛段路线更长。【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为等高距,等高距为10米,由等高距可知,线路中最高点(标点2)海拔为360米。(2)读图可知,海拔低于500米且相对高度没有超过200米,起伏和缓,为丘陵。(3)读图可知,标点4等高线重叠,为陡崖。(4)读图可知,标点3和标点4之间等高线由高出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阻挡了视线。(5)读图可知,①从标点1到标点2,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同时路程更长,所以该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澄海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1)方案一中,同学们登顶的大青山海拔约 米。方案二能开展徒手攀岩活动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学们参观的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2)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3)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4)同学们发现,王村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庄,原因是 。【答案】(1)550~600米范围内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2)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3)可行,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方案二开展徒手攀岩,因此该活动途径地形部位为陡崖。通过指向标定位,上面为北方,可知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2.5千米。(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3)河流流经山谷部位,水往低处流,溪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会有人居住。因此可行。(4)读图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非洲某区域图(如图),该区域植被茂密。材料二:大多数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慢,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1)图 中河流流域内面积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2)据图,通过等高线判断 C 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原因是 .(3)与 AB 河段相比,BC 河段的流速较 ,原因是 .(4)通过实地考察,BC 河段水量丰富,但在入海口处并没有三角洲的形成,推测其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答案】(1)盆地(2)山谷;等高线弯曲,由低处凸向高处(3)快;BC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河流流域内面积最大的地区等高线呈闭合曲线,且海拔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地形类型是盆地。(2)通过等高线判断可知, C处等高线弯曲,且由低处凸向高处,因此地形部位是山谷。(3)读图分析可知, 与 AB河段相比,BC河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因此流速快。(4)读图分析可知,BC 河段水量丰富,但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另外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因此在入海口处并没有三角洲的形成。故答案为:(1)盆地;(2)山谷;等高线弯曲,由低处凸向高处;(3)快;BC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 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本题考查刚果河在入海口处并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 / 1人文地理(上册)2022-2023学年七上复习专题:带着地形图去越野(地形图的判读)一、单选题北京某地区乙村688户,1417人;丙村170户,500人:丁村84户,150人。读该地区“聚落分布图”,完成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为丘陵B.丙村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C.丁村位于寺庙的西南方向D.聚落的规模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2.本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 )A.山坡 B.山谷 C.山峰 D.陡坡3.本地区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山谷分布②连接主要聚落区③沿等高线分布④连接主要农业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我国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图2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3为玻璃栈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游览图中的玻璃栈道,其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图中学校和④地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620米 B.480米 C.350米 D.300米6.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下了观察记录,其中可信的是( )A.小河在②处比①处流速快B.周庄在学校的西南方向C.甲处坡度大,适宜植树造林;乙处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D.如果在A处修建一个水库大坝蓄水,赵庄需要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盆地8.关于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B.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慢C.在甲处可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D.在山顶无法看到王村图为北京延庆西北部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S为竞速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盆地10.图中道路多为“之”字型,是为了( )A.欣赏美丽风光 B.避免山洪危害C.防止植被破坏 D.减缓路面坡度11.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B.全程在山谷区滑行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D.雪道坡度逐渐变陡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广州市某地进行研学实践。下图为广州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3.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4.根据调研分析,该区域大部分面积适宜种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麦15.下图甲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略图,图中虚线是盘山公路。图乙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野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阴影区域坡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B.阴影区域坡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b点有必要设置凸面镜D.c点有必要设置凸面镜图是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根据图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右图中的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错了,它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谷 D.山脊18.如果由你来改进这些模型作品,你认为这四个作品应该共同增加的元素是( )A.经纬网 B.指向标 C.水平比例尺 D.垂直比例尺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等高距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0.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下列四个山体部位中,易发生山洪的是( )A.A处 B.BC处 C.EF处 D.G处21.甲山顶的气温为13.2℃,则乙山顶的气温约是( )A.12℃ B.12.6℃ C.13.8℃ D.14.4℃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2.甲的的海拔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2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读北京市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A.南高北低 B.东高西低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25.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26.沿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所做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可能是( )A. B.C. D.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户外研学活动,为进一步研究地形地貌,绘制出了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D点的海拔高度为(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00米28.山谷的位置是( )A.A B.C C.E D.F29.适合攀岩的地点是( )A.B B.C C.E D.F30.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山谷B.乙为山峰C.该地为丘陵地区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32.①②③④中,不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34.图中四个地点可能会出现瀑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5.国庆节,小明与同学登上图中的甲山顶观看日出,甲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700米 B.900米 C.1050米 D.1100米36.小明在甲山顶观看日出的正确方向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凯凯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凯凯同学通过研究地图发现( )A.烽火台海拔最高,易远观 B.关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C.城墙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 D.道路沿山谷建设,难度大38.凯凯同学攀登长城时会发现( )A.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①和②的距离约为100米 D.③到④的高差约为100米在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桑植白茶”带动荼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读洪家关白族乡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9.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安湖溪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C.①地处于山谷位置 D.②山海拔不超过900米40.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下列该区域发展举措可行的是( )①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完善茶叶产业链②利用清洁山泉水,发展饮用水产业③依托洪家关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④大力开采矿产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3.图中甲处表示(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陡崖44.图中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5.图中C地的海拔是(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46.若A地和B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A.3km B.4km C.5km D.6km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7.图中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 )A.490米 B.540米 C.580米 D.620米48.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山体部位中,表示山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施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家乡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后绘制了如下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9.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瀑布向北入湖泊 B.山峰海拔低于甲C.地形以山地为主 D.乙河流量很稳定50.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A.矿产开采 B.水电开发 C.水稻种植 D.生态旅游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完成下面小题。51.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丘陵、平原 B.高原、山地 C.高原、平原 D.山地、盆地52.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53.从图中可看出甲地成为区域内最大村落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 )①矿产丰富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局部),图中 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米),X 海拔 500 米,L 为河流,H 为湖泊。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L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B.L河为外流河C.Y海拔为600米 D.A地海拔可能为260米55.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56.沙特拟投资5000亿美元修建“NEOM城”,该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NEOM城”选址在图示区域的主要优势是(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温暖湿润C.地理位置优越 D.多贫瘠的沙漠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酒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6月5日10时44分发射成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7.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场到发射成功期间,图示地区( )A.昼短夜长昼渐长B.正午时清水河位于甲山顶阴影中C.清水河正值枯水期D.盛行箭头①所示风向的风58.甲山顶海拔可能是( )A.568米 B.435米 C.478米 D.523米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59.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地形为(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60.图中AB两地与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别是( )A.185米、205米 B.155米、125米C.80米、100米 D.75米、115米61.从张村到李村走最短线路,沿途经过( )A.两座山 B.两道山谷C.一座山,一道山谷 D.一个陡崖62.图中河流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B.西北向东南 C.东南向西北 D.西南向东北63.图中C处为一陡崖,该陡崖顶端的海拔可能是( )A.301米 B.260米 C.270米 D.290米读某地地形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4.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5.丙点的海拔可能是( )A.200米 B.350米 C.500米 D.550米暑期地理研学中,同学们领到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66.图中甲地海拔是( )A.300m B.250m C.150m D.1000m67.同学要调查该山的河流水文特征,最合适的调查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图示意福建某山区地形及登山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8.该山区的最高峰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69.途经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70.6月份在该山区登山时应注意防范( )A.干旱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图为崇礼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1.“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A.1600米 B.1635米 C.1650米 D.1750米72.图示冬奥场馆中(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玻璃栈道景观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73.图中甲地附近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A.355米 B.455米 C.555米 D.655米74.图中最适合建大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75.游客在景区体验了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该景点最可能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图文分析题7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通过途中的各种障碍,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材料二: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参加定向越野活动,图为比赛用图。(1)选手拿到比赛用图后发现,该地图的等高距为 米,线路中最高点(标点2)海拔为 米。(2)比赛区域地形类型为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3)主办方在标点4的前方设立了危险警示牌,并安排了志愿者引导员,其原因是该标点在 (山体部位)附近。(4)到达标点4的选手,他能否通过回望看到位于标点3的选手?请简述理由。(5)定向越野中有两个赛段:①从标点1到标点2;②从标点6到标点7。这两个赛段哪个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请从地形、路线长短角度简述理由(写出两点即可)。7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澄海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1)方案一中,同学们登顶的大青山海拔约 米。方案二能开展徒手攀岩活动是因为沿途经过 (地形部位)。方案三中,同学们参观的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2)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3)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你认为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4)同学们发现,王村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村庄,原因是 。7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非洲某区域图(如图),该区域植被茂密。材料二:大多数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慢,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1)图 中河流流域内面积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2)据图,通过等高线判断 C 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原因是 .(3)与 AB 河段相比,BC 河段的流速较 ,原因是 .(4)通过实地考察,BC 河段水量丰富,但在入海口处并没有三角洲的形成,推测其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B3.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形海拔较低,主要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以丘陵为主,A正确。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丙村的海拔在250-300米之间,B错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丁村位于寺庙的西北方向,C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的聚落随着海拔的升高,聚落越来越少,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形成了聚落,聚落主要沿山谷分布,因为山谷地带有河流,水源充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由图可知,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线主要沿山谷分布,连接了主要的聚落区,因为聚落区的人口密集,①②正确。该地区的交通线没有沿等高线分布,图中没有显示主要的农业区,③④错误。故选A。【答案】4.C5.B6.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成的旅游观光悬空透明栈道,故只有在陡崖上才会出现,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故A错误;②处位于河流沿上,故B错误;③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故C正确;④处位于两山峰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5.相对高度是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本图等高距为100米,学校的海拔低于100米,④处的海拔高于500米,低于6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应高于400米,低于600米,四个选项中最有可能是480米,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6.读图可知,河流①处等高线比②处要密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快,故A不可信;图中出现纬度23°N,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周庄在学校的东南方向,故B不可信;甲处坡度大,可以植树造林,乙处地势平坦,但是靠近23°N,位于热带地区,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是温带农作物,故C不可信;赵庄位于盆地,海拔较低,如果要修建大坝,需要搬迁到其它地势较高的地方,故D可信;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7.D8.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7.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地势是中间低、四周高,表示的是盆地地形,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故答案为:D。8.图中可根据一般定向法判断方向,可以看出,河流是由东北向西南流,故A错误。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图中①河段的等高线比②河段更密集,流速更快,故B错误。在甲处可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故C正确。山顶可以看到王村,中间无遮挡,故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9.A10.D11.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9.图示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属于山地,A正确;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疏密程度可知,图示区域不属于高原、丘陵、盆地,BCD错误。故答案为:A。10.滑雪赛道呈“之”字形,可以减缓赛道坡度,有利于滑雪安全,D正确;滑雪赛道呈“之”字形不是为了“欣赏美丽风光”,也不是为了“避免山洪危害”,更不是为了“防止植被破坏”,ABC错误。故答案为:D。1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A说法正确;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先沿山脊滑行,再沿山谷滑行,且一直下坡滑行,B和C说法错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所以运动员从竞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雪道坡度逐渐变缓,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2.C13.B14.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50米,甲地为山峰,海拔较高,海拔范围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为:C。13.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图中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图中地形地势特征,故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C正确,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图中海拔较高,地形崎岖,故C错误。故答案为:B。14.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为主,区域大部分面积适宜种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为:A。15.【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阴影区域由西向东等高线越来越密集,坡度逐渐扩大,故A错误。阴影区域坡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小,故B错误。b点位于急弯处,有必要设置凸面镜,故C正确。c点视线开阔,没有必要设置凸面镜,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答案】16.B17.C18.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6.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模型的形状和指向标可以判定,图中等高线是根据乙图的模型制作的。故答案为:B。17.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等高线闭合,中部高四周低是山顶,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是鞍部。读图可知,图中山谷处标注错误,应该是山脊。故答案为:C。18.垂直比例尺是指图上高度比实际高度缩小的程度,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高度多少米,图上有水平比例尺和指向标,不需要经纬网,所以这四个作品中应该增加的元素是垂直比例尺。故答案为:D。【答案】19.B20.C21.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9.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读图可知,该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0.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在夏季暴雨后,山谷地区易发生山洪。四个山体部位中,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发生山洪,C正确。A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A错误;B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是分水岭,B错误;G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错误。故答案为:C。21.甲山顶的海拔为1150米,乙山顶的海拔为1350米,两者高差200米,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故乙处的气温 = 甲处气温-2×0.6℃=13.2℃ -1.2℃=12℃。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22.C2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2.根据图形,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所以甲地海拔为3000米。故答案为:C。23.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为:B。【答案】24.C25.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4.读图分析,图示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所以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故答案为:D,ABC错误。25.读图分析,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判断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所以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故答案为:D,ABC错误。26.【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读图可得,甲和乙的海拔高度范围都是200-300米间。沿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是:高-低-高-低-高,其最高处海拔高度范围是300-400米,最低处海拔高度范围是100-200米,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答案】27.B28.D29.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7.由图可知,D点位于300米等高线上,故D点海拔为300米,故B正确,故答案为:B。28.凸高为低,为山谷,图中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故D正确,故答案为:D。29.由图可知,C点等高线交汇,为陡崖,地势落差大,适合攀岩,故B正确,故答案为:B。30.【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故答案为:C【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答案】31.B32.A33.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1.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故B正确。该地区地形崎岖,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地,故C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为500米,甲地海拔高度为20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2000米~2500米之间,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2000米~2500米) -2000,两地的相对高度在0~500米之间,不会大于5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3.丙村位于盆地中,丁村处位于盆地以外,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比丙处更便利,故A错误。丁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丁村水源更为丰富,故B错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故C正确。丙村位于山谷附近,可能发生滑坡灾害,丁村距离山谷较远,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故D错误。故答案为:C。34.【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瀑布形成与山谷中的陡崖,有水流,有落差。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容易形成瀑布,A正确。②处也是山谷,但是没有陡崖,③ 处没有发育河流,④处地势平坦,都没有形成瀑布,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答案】35.B3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进行判断,但读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箭头代表的是方向还是风向,河流的流向等。35.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200米,可判定,甲山顶的海拔高度位于800- 1000米之间,可能是900米。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36.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可判定,小明在甲山顶观看日出的正确方向应该是②。①是南方,③是北方,④是西方,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37.C38.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7.读图可知,烽火台位于等高线650至700之间,海拔不是最高,排除A;四面环山为盆地地形,关城位于两条等高线相对平行的地方,地势平坦,排除B;城墙沿等高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修建,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C正确;沿山谷建设,难度小,道路沿山脊建设,难度大,排除D;故答案为:C。38.①到②的等高线较②到③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②到③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小,排除A;根据指向标表示,③在④的西北方向,排除B;根据比例尺可知,①和②的距离约为500米,排除C;③位于等高线850米至800米之间,④位于等高线线750米至700米之间,高差约为100米,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39.C40.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以山地为主,A正确。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安湖溪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B正确。①地处于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位置,C错误。图示等高距为100米,②山海拔位于800﹣900米之间,不超过900米,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C。40.①该区以山地为主,降水多,适合发展茶叶种植,完善茶叶产业链,①正确;②利用清洁山泉水,发展饮用水产业,②正确;③此地为贺龙元帅的故乡,依托洪家关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③正确;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④错误。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答案】41.D42.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1.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位于缓坡,故A错误;②处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处,位于山谷,故B错误;③处等高线稠密,位于陡坡,故C错误;④处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位于山脊,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且海拔位于100米以下,地形平坦开阔,适宜聚落建设,A正确。乙丙丁位于山顶或坡地,不适合建设聚落,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43.D44.C45.B46.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3.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叠,表示陡崖,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44.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图中看③线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45.图中C地位于200米等高线上,海拔为200米,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46.结合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km,A地和B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4km,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答案】47.C48.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47.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故图中最高峰的海拔位于550米至600米之间,故最高峰的海拔可能是580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48.①位于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排除A;②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③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排除C;④位于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排除D;故答案为:B。【答案】49.C50.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9.读图可知,根据指向标判断瀑布向西入湖泊,A错误; 根据等高距为100米判断,山峰海拔880米,甲海拔低于 500 米,山峰海拔高于甲,B 错误; 根据此地海拔高度在 400 米 -880 米之间判断,此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C 正确; 乙河流由高到低流,落差大,流量不稳定,D 错误。 故答案为:C。50.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生态旅游。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水稻适合种植在地形平坦、水热充足的地区,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答案】51.A52.A5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1.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海拔几乎都在500米以下,大部分范围小于200米,且海拔5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由此可判定,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平原。故答案为: A正确。52.图中四条河流,只有①地流经等高线最密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流速越快,相对来说②地、③地、 ④地较缓,A正确。53.读图可知,甲村地势平坦开阔,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规模大,②③正确;图中无体现矿产,①错误;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④错误;排除ACD,选B。54.【答案】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河流L注入湖泊H,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流向自西南向东北流,A正确;河流L注入湖泊H,故L河为内流河,B错误;河流由高向低流,X大于Y,X是500,等高距为100,Y的值为400,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的值比Y小,范围是300-400,A地海拔不可能是260米,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5.【答案】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56.【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根据材料,“NEOM城”位于沙特西北部贫瘠的沙漠区,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贸易航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C正确。图中“NEOM城”所在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地势起伏大,且该地属沙漠广布,气候干旱,ABD项不是该城的优势,故答案为:C。【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答案】57.D58.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7.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场到发射成功期间是从5月29日至6月5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此时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故A错误。正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区域以南,甲山顶影子朝向北,不可能覆盖到清水河,故B错误。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河流进入汛期,故C错误。盛行箭头①所示风向的东南风,故D正确。故答案为:D。58.由题目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以推测甲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在400米至450米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59.B60.D61.C62.B63.D【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59.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坡度和缓的为丘陵,B正确;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排除A;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为山地,排除C;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排除D;故答案为:B。60.读图可知,该地最高峰海拔为335米,A、B两地的海拔分别是260米,220米,因此A、B两地与最高峰的高度差分别是75米,115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61.从张村到李村走最短线路,即为两点之间连一条直线,直线经过了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故经过了一座山、经过了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经过一道山谷,C正确,排除AB;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未经过陡崖,排除D;故答案为:C。62.读图可知,图中无指向标、无经纬网,故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河流是由海拔较高处向低处流,故流向是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63.读图可知,C处陡崖的等高线海拔最高为280米。图中等高距为20米,故陡崖顶端的海拔为280米至300米,D290米位于该区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64.A65.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6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坡度最陡的是甲,此处等高线最密集,故答案为:A。65.由图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等高线海拔是200至500米之间,以上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350米,其余三个选项不在范围内,故答案为:B。【答案】66.C67.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66.结合图示,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即等高距是200m,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7.图中②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可能发育成河流,最适合调查该山的河流水文特征,B正确;①、③、④三处等高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不太可能发展成河流,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68.C69.D70.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68.由图可知,按照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该山区的最高峰海拔为1162米,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北部,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答案为:C。69.两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由图可知,途经山谷和鞍部的登山路线是丁,故D正确;甲没有经过鞍部,乙、丙没有经过山谷,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70.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山地,夏季降水多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月份降雨多,在该山区登山时应注意防范泥石流,故C正确;干旱主要发生在季风区,且不影响登山,故A错误;寒潮在冬季对我国影响的范围比较大,6月福建不受寒潮影响,故B错误;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发生在干旱的春季,故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71.B72.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1.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范围是1600-1650米,最有可能是1635米。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72.读图可得,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故A错误。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故B正确。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谷部位,该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故C错误。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处,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73.C74.B75.A【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73.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甲地附近山峰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故可能为555米,故答案为:C,排除ABD。74.读图可知,图中甲在山峰附近,无河流,不适宜修建大坝,排除A;乙地在峡谷出口的最窄处,集水范围大,工程量小,乙地适宜修建大坝,B正确;丙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河流发育,不宜修建大坝,排除C;丁地位于山谷地区,只有一条河流,集水范围小,排除D,故答案为:B。75.据所学知识可知,玻璃栈道适合在陡崖处修建。读图可得,①处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该景点应位于①处,A正确;②为盆地内部,③是山脊,④位于平原地区,不适宜修建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排除BCD,故答案为:A。76.【答案】(1)10;360(2)丘陵(3)陡崖(4)不能;标点4和标点3之间是山脊,山脊等高线往低处凸出,视线被阻挡。(5)①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 ①赛段比②赛段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①赛段比②赛段路线更长。【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为等高距,等高距为10米,由等高距可知,线路中最高点(标点2)海拔为360米。(2)读图可知,海拔低于500米且相对高度没有超过200米,起伏和缓,为丘陵。(3)读图可知,标点4等高线重叠,为陡崖。(4)读图可知,标点3和标点4之间等高线由高出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阻挡了视线。(5)读图可知,①从标点1到标点2,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同时路程更长,所以该赛段的难度更大、体力消耗会更多。【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7.【答案】(1)550~600米范围内均能得分;陡崖;西南;2.5(2)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3)可行,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居住。(4)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可知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方案二开展徒手攀岩,因此该活动途径地形部位为陡崖。通过指向标定位,上面为北方,可知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米,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2.5千米。(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③,路线③沿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较省力。(3)河流流经山谷部位,水往低处流,溪流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在河流附近一般会有人居住。因此可行。(4)读图可知,王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聚落。【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78.【答案】(1)盆地(2)山谷;等高线弯曲,由低处凸向高处(3)快;BC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河流流域内面积最大的地区等高线呈闭合曲线,且海拔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地形类型是盆地。(2)通过等高线判断可知, C处等高线弯曲,且由低处凸向高处,因此地形部位是山谷。(3)读图分析可知, 与 AB河段相比,BC河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因此流速快。(4)读图分析可知,BC 河段水量丰富,但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另外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因此在入海口处并没有三角洲的形成。故答案为:(1)盆地;(2)山谷;等高线弯曲,由低处凸向高处;(3)快;BC段等高线稠密,落差大,流速快;(4) 入海口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刚果河上游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点评】(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4)本题考查刚果河在入海口处并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册)2022-2023学年七上复习专题:带着地形图去越野(地形图的判读)(学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册)2022-2023学年七上复习专题:带着地形图去越野(地形图的判读)(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