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流程的组成与描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流程的组成与描述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

资源简介

“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呆章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流程的基本组成,流程的描述,进一步带领学生系统地分析流程的基本组成要素,以及如何去描述流程和识读流程图。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工程思维和图样表达等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流程思维,加深学生对于流程的理解,为学生后面学习如何设计和优化流程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环节和时序的概念,流程的描述方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难点:环节、时序的判断和安排。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流程的环节、时序的概念。
2.理解流程的环节和时序的内在意义,知道任何流程都包含具体的环节和时序关系,能够确定简 单流程的环节与时序,通过实例分析流程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3.了解流程有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通过实例分析时序改变后的结果,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
4.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通过绘制和识读流程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流程的含义,理解了工作流程与工艺流程的区别,形成了一定 的流程思想。但尚未掌握流程的环节和时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流程的组成和规律。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许多流程的描述方式,如日常用品的安装说明、课程安排表、校运会赛 事安排、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流程图等。在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也遵循着一定的流程,但学生一般没有 在技术意识上去理解和分析它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学习流程的组成和描述,掌握 描述流程的方法。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
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 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使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流程思想方法,让学生从环节和时序的角度,深入讨论流程案例,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流程的可行性,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流程的基本组成分析
展示自行车的车轮,提出问题:要完成一个自行车车轮的装配,需要哪些步骤?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1.环节和时序的含义。
(1)引入自行车车轮装配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流程需要必要的步骤及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些步骤其 实就是环节,完成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引出环节和时序 的含义,并进行板书。
(2)流程是由一系列环节(工作、活动、工艺环节或 加工环节)组成,这些环节之间有时序(先后顺序)和一 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2.环节和时序需要合理搭配。
(1)播放“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视频,提出问题:是否完成了实验的所有步骤就能达到实验的目标?完成实验还需要什么?如果我们不按照实验流程中的时序去完成每一个环节,如先加热再通入氢气,或先停止通入氢气再停止加热,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2)找一个熟悉的实验,写出该实验的流程。分析该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并试分析在做这个实验时,如果改变实验操作环节或时序,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或造成安全问题。
备注: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内容。这些环节都对实验的完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实验都无法完成。可以用箭头表示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就是流程的时序。我们把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的过程的若干个阶段或小过程称为环节。环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问题性质的不同和不同人的理解,环节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分法不一)。环节中又可包含若干个可以分解的、目标更具体的事项(可分解性)
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任何一项生产或生活活动都有时序。三类:可颠倒,不可颠倒,同时进行。
思考问题:工作流程、工艺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分别有什么作用?
思考冰墩墩的设计稿征集流程是怎么样的,提出问题:该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对它有什么作用?
思考“现代造纸工艺流程” 案例,思考问题:这个流程中的环节冇什么特点?时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学习的工作流程有什么区别?
工作流程反映完成一项任务、一件事情的全过程,他也是由环节和时序组成的。其中,环节是一系类必须做的具体工作内容,时序是做这些工作时需要遵循的顺序。
工艺流程反映了完成生产、制造某种产品的全过程。在工业生产和制造中,工艺流程带有一定的技术与工艺的特征。工艺流程的环节和时序与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和工艺设备等密切相关。
拓展:带领学生观看制作电路板的全过程,提岀问题:在这个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哪些流程?这些流程都属于什么类型的流程?流程与流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流程的描述
观看手动造纸的全过程,接着提出问题:分析制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能够直观、高效地描述这个流程?
接着上面的案例,提出问题:在我们生产、生活 中有各种流程,我们是怎么描述这些流程的呢?流程有哪 些描述的形式?哪一种的效率最高呢?让小组代表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不同的流程表 达形式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最终让学生投票选出最直观、最高效的流程描述形式。
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流程描述形式,同时列 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验证这些描述形式。
常见的流程描述形式:文字表达:工序、会议程序。表格表达:课程表、列车时刻表等。图示表达:公交车的线路图、公园游览线路图。程序图表达:计算机编程。结构图表达:比赛程序。动画演示:Flash动画。模型表达:斗拱中各构件的组装顺序。
方框流程图是最简便易行和应用最广泛的流程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框流程图在工程学、自然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确定了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后,可利用相应的几何图形和符号将流程图绘制出来。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的“实践”,根据其中的资料说明,自行绘制城市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图,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互评。
流程图的识读是指根据流程图的几何图形或符号,来理解完成某件事情或制造某种产品所需的环节和时序关系的全过程。通过流程图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和发现问题,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做准备。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第59、第60页“(二)识读流 程图”的内容,并对教材中的“某工厂原材料进厂验收流 程图”进行识读。先自己对流程图进行识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对比教材中的识读结果,分析自己识读流程图时的不足之处。
展示自行车的
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1小时,用电饭锅煮饭要30分钟,烧菜需要40分钟,吃饭需要20分钟,看报纸需要10分钟,如果是你来做,你会怎么安排?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简单的“求和算法流程图”和“拨打电话工作流程图”,请学生分别对两个流程图进行识读,并引导班上的其他学生对识读的结果进行评价和纠正。
学生完成教材第62页“习题”中的第2题和第4题,并与组内同学师提问部分小组关于习题的解答,并给出习题答案。分享和讨论答案。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教材中部分案例的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氛围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因此做了教学的改进:多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有趣案例来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教师发现在对一些工艺流程图进行解读时,学生表示出不解,也许和他们的知识水平有关,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査找与案例对应的动画或视频素材。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素材,加深学生对相应流程的了解,在具体认识流程后再对流程图进行绘制或识读,这样会更高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