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课时2)教学设计目标与策略:(学材与学情:学材:选用丰富的地图、图片和资料。学情: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很多国家,为学习澳大利亚奠定了基础,无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农业、工业等人文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学策略: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高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因地制宜布局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3.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发展思维。4.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思维导图,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归纳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3.通过澳大利亚的学习,知道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图复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2、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的特点和对农牧业的影响。3、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在世界的地位。难点:分析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课堂实物展示: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澳大利亚特有物种:袋鼠、考拉、鸸鹋、鸭嘴兽、绵羊等系列图片,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深入课堂,引发学习兴趣。进而联系澳大利亚的特殊地理位置,进一步回顾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设计意图:自制精美图片可以刺激学生的感觉系统,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澳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澳大利亚代表性的景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反应评价学生是否引起兴趣,是否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学生回答,评价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程度。) 教学环节二: 案例学习 ,读图用图案例学习一:通过读图训练,复述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归纳结论:澳大利亚位于 半球, 线横穿中部;东临 洋,西临 洋,主要有 大陆, 岛等组成,是 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首都 。由此可见,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美称。通过图片承转:展示澳大利亚绵羊图片,在澳大利亚还有一种数量更多的动物——绵羊。案例学习二:指导学生读图探究,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方法指导:根据材料分析,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合发展养羊业的自然条件呢?地形: ? 气候: ? 河流、水源: ?问题引领:学生根据澳大利亚地形图和气候图,进行探究活动,(1)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图,找出主要三大地形区,并分析特点;(2)阅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点;(3)阅读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找出降水分布规律;(4 )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方法梳理: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淡绿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说明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低高原广阔,仅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通过阅读澳大利亚气候图,发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为主,降水偏少,对种植业不利,但利于畜牧业。根据降水分布图,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中部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适合畜牧业生产。(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推测、验证、归纳、分析、总结等环节进行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展示结论,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地形图和气候图正确归纳出澳大利亚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正确分析出地形、气候、水源对农牧业的影响,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成为世界农牧产品出口大国,并且被冠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美称。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牧羊带,并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拓展: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影响。方法梳理:第一步:根据地形图和气候图,总结归纳地形和气候的突出特点。第二步:联系生产实际,总结农业生产对地形和气候的要求。第三步:总结归纳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水源对农牧业的影响。澳大利亚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成功发展农牧业的典型,值得很多国家学习。 (设计意图:以澳大利亚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读图归纳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影响农牧业生产的步骤,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帮学生建立认知思路,初步形成地理学科思维。教学评价:通过看学生表述,看他头脑中是否有对地形、气候、农业部门的认知结构,是否准确、完整,判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否形成。)案例学习三:展示澳大利亚大型矿区图片,澳大利亚除了一望无边的牧场以外,还经常看到类似的大型矿区,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组织学生读图分析,探究学习:(2001~2008年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1)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矿产;(2)说出几个工业中心的名称并指出所处位置;说说澳大利亚矿产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小组各位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活动,然后派代表汇报展示。总结归纳: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开采的矿石80%以上出口,工矿业成为国家主要产业之一,是世界重要矿产品出口大国。因此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拓展,读图分析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总结归纳:沿海地区矿产丰富,交通便利,劳力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等,既便于发展工业,也利于出口矿产。由此可见,发展工业也需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一个地区最大的优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交往欲。小组成员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使学生更加乐于思考。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是否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评价学生是否会利用地图和资料解决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教学环节三:梳理归纳指导学生自己利用思维导图尝试建立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最后师生在学生建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见板书设计和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设计意图:地理思维导图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既对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也能深刻理解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教学评价:为了增强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本人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理清位置、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的“头衔”——“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产上的国家”美称的影响,设计并展示学生作品,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能形象的评价学生是否知道学习一个国家应了解的主要内容,并正确归纳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农牧业、工矿业特征,认识到自然环境特征对国家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澳大利亚(课时2)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一)绵羊数量多、农牧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二)自然环境:1.地形——三大地形区:东西高、中间低2.主要河流:墨累河3.气候:呈半环形状分布三、坐在矿产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出口量大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整体感知澳大利亚的“独特”开始,到理性分析澳大利亚“独特”的原因结束。分别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突出的矿产优势等三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生物古老独特、养羊业发达、工矿业发达的优势条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本人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理清位置、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的“头衔”——“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产上的国家”美称的影响,设计并展示学生作品,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本节课我深深悟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以“标”为椐,以人为本。学生的作品初期是比较粗糙的,这要经过教师不断的指导,最终让学生在头脑形成自己的智慧树——思维导图。(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