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思想政治高考命题预测(旧教材老高考)一、命题趋势预测1.继续保持平稳的命题风格对于江西、广西、贵州、甘肃、河南等自2021年秋季入学启用新教材的省份,2023届高考是旧教材的最后一届高考。预计这些省份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将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超出师生心理预期的情况。试卷的结构、题型和难度将与上一年保持总体稳定,以平和的命题风格、友好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情,顺利进入状态,更好发挥自身水平。2.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要求。预测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将进一步加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熏陶和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备考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近一年来在各种重大场合的讲话,如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3. 进一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试题情境是测试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预测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将进一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从经济社会现象、国家政策、领导人重要论述中广泛选材,合理设计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呈现出来的能力和素养,尤其是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同时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命题热点预测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布致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为保护湿地全球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俄乌冲突:习近平主席访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习近平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三、典型试题示例【2023届模拟卷】“两非”“两资”是指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截至2023年3月,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剥离清退完成率超过85%,全国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剥离“两非”“两资”对国有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是①深化国有企业混改,整合要素资源②促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聚焦主业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④增加法人数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⑤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 ②→③→⑤【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以国有企业剥离“两非”“两资”为背景材料,考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知识,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解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有企业剥离“两非”“两资”,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没有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①不选;增加法人数量不符合瘦身健体的要求,④不选。【2023届模拟卷】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践行“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三个务必”①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科学论断②有利于在加强党治国理政中确立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③聚焦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是检验政党政权的试金石④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忧患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务必”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解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执政地位早已确立,②错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错误。【2023届高考样卷】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六十年后,在这个利益多元、观念多样的时代,公与私、得与失、苦与乐的考验无处不在。雷锋身上所彰显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仍熠熠生辉。雷锋精神①要求我们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③有利于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义利观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以雷锋精神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解题分析】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不是完全对立的,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说法错误。【2023届冲刺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丰富发展②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背景材料,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解题分析】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深化,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②④不选。【2023届冲刺卷】“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材料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中国式现代化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现代化发展路径的选择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最佳选择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辨识与判断的能力。【解题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观点,不符合设问要求,①不选;各国国情不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必须要把握国情的特殊性,“最佳模式”说法不妥,④不选。【2023届冲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我国现行立法法于2000年制定,2015年作了部分修改。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总结新时代立法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法法再次迎来修改。2022年10月26日至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并于10月31日至11月29日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2年12月27日至12月30日,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二次审议,并再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此次修改立法法对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机制,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修改立法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立法法的修改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立法法的修改汇民意、聚民智,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立法法的修改贯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对规范立法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④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每点3分,共12分)【2023届模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茶道”蕴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待客之道。 在比利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总书记指出,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说:“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在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品茶时叙谈茶文化和中越两国人民友好。“‘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一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 以茶叙事,以茶述理。小小的叶子绿意盎然,淡雅的香茗沁润人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茶成为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国际关系中坚守“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的合理性。(12分)(2)以茶述理,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10分)(3)某班举办了以“中国茶文化在当代如何有效传承”的主题班会,请你据此话题谈两点看法。(4分)【答案】(1)①“和而不同”主要体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它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3分)“和而不同”是处理国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准则,只有坚持“和而不同”,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才能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3分)②“多元一体”要求处理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整体的统一性与部分的多样性、差异性之间的动态平衡(3分)。坚守“多元一体”有助于维护各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又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3分)。(2)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整体利益。(2分)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以茶为载体,以茶述理,能够借助“茶道”引发人们思考国家相处之道,引发对构建共同体的共鸣。(4分)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在国际关系中,以茶述理,能够让对方通过事例更直观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而产生心理认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4分)(3)弘扬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必须突出中国茶文化的民族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文化的茶文化活动;提倡生活茶艺,推动茶文化向人们生活渗透。(4分)(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