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民法典的制定和施行
(1)制定时间: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施行时间:2021年1月1日。
(2)制定的依据
①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规范;②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③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
(3)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
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民 法
作用 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特点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意义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其包含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1)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依法享有民事义务,承担民事义务。P4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到终止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3)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法治与德治关系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2.民法基本原则
目的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含义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内容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身份权:亲权、配偶权、亲属权(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权利)
(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权利,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 2)、姓名权
①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②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盗用、假冒他人的姓名权。④具有一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3)肖像权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作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
(4)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英烈条款:侵害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隐私权(不愿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①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③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需要获取他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④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
人身权的重要性和类别
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类别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重要性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侵权责任 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姓名肖像受保护——姓名权
依据 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内容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表现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姓名肖像受保护——肖像权
含义 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内容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名誉隐私不可侵——名誉权
名誉的含义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名誉隐私不可侵——隐私权
隐私的含义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原因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一框 保障各类物权
1.财产权及其分类
财产制度
作用 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
地位 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财产权
含义 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范围 包括所有权、他物权
意义 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
2.所有权
所有权
含义 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类型 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原则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不动产与动产而有所不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形成共有财产
3.他物权
含义 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
类别 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
第二框 尊重知识产权
1.著作权
著作权
含义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
内容 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按照作品的不同使用方式,相应地分为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法律保护 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2.专利权
专利权
含义 专利权是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
重要性 专利权是维护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获得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
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保护期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算。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3.商标权
商标权
商标的含义 商标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标志
注册商标 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
申请注册商标的要求 (1)可以用于注册商标的有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2)禁止作为商标使用并不得注册的包括:与我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一般也不得作为商标
商标权的保护 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地获得法律保护
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第一框 订立合同学问大
一、订立合同
(一)合同的种类和作用
1、合同的含义: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种类: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劳务合同等。
3、合同的作用。
(1)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社会财富。
(2)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二)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
1、合同订立第一个阶段:要约
(1)要约含义: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双方: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一方)、受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
(3)要约的法律效力: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2、合同订立的第二个阶段:承诺
(1)承诺含义: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承诺有效的要求:①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确定期限内到达;
②承诺的意思表示内容要与要约内容一致。
3、承诺可能转化为要约(要约在前,承诺在后。但在后的不一定是承诺)
如果受要约人的“承诺”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该项“承诺”就不再是承诺,而是转化为新的要约 ——内容实质性变更、超过要约期限
(三)合同生效的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主体适格)
2、意思表示真实(不得强逼、欺诈)
3、内容合法
(四)订立书面合同
1、合同的形式: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直接履行行为产生的合同
2、书面合同: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
3、书面合同适用情形:适用于权利义务复杂、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情形
4、书面合同作用
(1)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双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2)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证据,有利于案件公正裁决。
表格归纳
项目 内容
内涵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类型 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
法律特征 合同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
约束力 只要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订立意义 ①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②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订立过程 要约 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 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形式 口头合同 通常用在一些金额比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书面合同 内容清晰,有据可查,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采用书面形式有助于避免和减少纠纷
注意:要约和要约邀请
①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②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竞争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③一般情况下,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属于要约邀请。但是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比较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的异同
口头合同 书面合同
含义 是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一致所形成的合同 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它是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
适用对象 可以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 适用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或重要的合同
优点 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签订书面合同有助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书面合同还可以作为仲裁机构、司法机关仲裁、调解、处理合同纠纷的证据
缺点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订立书面合同比口头合同稍复杂
注意:依据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若非上述两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框 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一、合同的履行
1、合同履行的含义: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2、履行合同的原则
(1)诚信原则: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要求正确履行义务。
(3)积极配合: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3、明确合同内容:履行合同的关键
(1)必备条款:明确的当事人、合同标的、一致意思表示
(2)一般条款:价款、履行期限和地点、违约责任等。
缺少合同一般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
4、合同解除
(1)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2)合同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责任
1、法律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
3、免责事由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表格归纳:
1.一诺千金 重在履行:
含义 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原则 诚信原则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全面履行原则 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协作履行原则 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关键 明确合同内容是履行合同的关键。合同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它来体现。合同内空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合同的变更、修改或解除 ①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合同履行期限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2.言而有信 违约有责:
含义 违约责任既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
限度 依据民法典,对守约方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收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承担方式 ①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违约责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一框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一、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法律对侵害民事权利的规定
(1)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方式 含义 案例
停止侵害 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行为,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 加害人一直威胁受害人,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其停止不正当行为
排除妨碍 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被侵害人有权请求侵害人排除妨碍 小区公共楼道堆放杂物,影响他人正常通行,杂物堆放者应当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危险的,权利人可以要求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 汽车厂商有义务召回已售因设计、质量等原因造成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返还财产 侵占他人财物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返还财产 抢劫、盗窃、强行占有他人财物等侵占行为需要返还财物。拾得别人遗失物,应返还不当得利
恢复原状 恢复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其适用以须有恢复的可能与必要为前提 房屋装修中对房屋进行结构性改造,因而影响其他住户的房屋安全,须承担恢复原状责任
赔偿损失 合同当事人给对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时,由违约方以其财产赔偿对方所蒙受的财产损失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 甲使用乙提供的掺假的原料生产,造成经济和名誉等损失,乙负有赔偿责任
赔礼道歉 对他人利益造成妨碍或损害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向对方表示歉意进而请求对方原谅的一种情感表达行为 自然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侵权人在侵权行为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不良后果、恢复受害人名誉的一种补救措施 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言论,在什么范围内给他人造成损害,就应当在什么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诉讼时效:三年。
二、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
1、侵权责任一般规定:三个构成要件
①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损害事实)
②行为人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
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时存在因果关系
2、过错推定: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要承担侵权责任
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等(因被损害方举证困难)
3、无过错侵权责任:行为人只要有损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
家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生产者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
三、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
1、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2、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社会公正。
3、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框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1.民事权利有限制
含义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对不同民事权利的限制 名誉权的限制 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
著作权的限制 ①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必不必支付使用费②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③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
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邻里因权利行使超过边界导致侵权)
(1)相邻关系: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2)相邻关系主要类型/表现
相邻用水、排水,相邻能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装,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
(3)相邻关系处理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4)法律对相邻关系权利限制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为相邻权利人提供必要的便利;尽量避免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表格归纳:
含义 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主要类型 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处理原则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处理依据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承担责任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