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复习导案
一、思维导图(构建主干)
二、核心知识(夯实基础)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1)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
(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①我国公民;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言论自由等
内容: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行使原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人身自由
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禁止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③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财产权
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说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在选择题中有时会让你区分,具体看表格:
内容 含义 举例
占有权 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用自己的合法收入买了一辆汽车
使用权 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 每天开车上下班
收益权 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把汽车租给别人获得租金
处分权 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 事实上的处分(如吃掉、用掉)和法律上的处分(如财产捐给、赠给、送给、卖给他人)
(2)劳动权
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重要性: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内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公民享有这些权利,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受教育权
内容:公民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保障措施:义务教育制度+资助政策
(5)文化权利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6)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5.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④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6.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方式 参与人 依据 适用 特点
和解 当事人 事实、法律、道理 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快速、简便、最常用
调解 当事人、调解人 事实、法律法规政策、社会公德 广泛适用 有效方式
仲裁 当事人、仲裁庭 仲裁协议、法律 合同纠纷、财产权益争议 一裁终局制、保密性
诉讼 当事人及代理人、人民法院 事实、法律法规 人身、财产争议、 行政违法行为 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最后屏障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和法律。
表现: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④遵守公共秩序;⑤尊重社会公德。
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做法: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②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③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④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2)维护国家利益。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违反后果:任何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7.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内容: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要求
①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8.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易错易混(修枝剪叶)
1.只要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同学认为“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上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
3.某公职人员借了魏某5万元一直未还,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属于行政诉讼。
4.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
5.公民应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6.违反义务须担责,只要违反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7.仲裁裁决可以上诉。
四、链接中考(开花结果)
1.14岁的初中生小红一家人的生活能够体现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①在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活动中,小红把票投给了小兰
②妈妈在市政府的网站上留言,给政府提出了环保建议
③爸爸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百姓接种疫苗有利于疫情防控”的观点
④爷爷从超市出来后,拒绝了超市保安搜身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1年10月6日,罗某平在网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2022年5月5日,罗某平被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在网络上发表无事实依据的观点将受到法律制裁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不容诋毁
③要严格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用图示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图表示的是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下列各组概念之间关系与图示关系不一致的是(  )
A.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
B.政治权利和监督权
C.公民的基本义务与依法服兵役
D.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江赣同学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到商店要求更换遭到拒绝。江赣知道后,向妈妈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建议。最终店主为妈妈更换了手机。江赣的建议应该是(  )
A.围堵商店,逼迫商家让步 B.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C.利用网络,诋毁商家名誉 D.向公安机关起诉,请求调解
5.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的是(  )
A.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某商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B.市民王某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C.某企业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 D.人民法院就郑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案进行审理
6.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依法履行义务的有(  )
①小军年满18周岁报名应征入伍 ②小林的妈妈参加当地的人大代表选举
③小芳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④小明的爸爸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我国宪法的这些规定说明(  )
A.应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B.放弃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D.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8.下列对维权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调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B.当事人可以将争议提交仲裁,但不受仲裁裁判约束
C.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D.当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他人损害时,应该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9.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每学期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学生的( )
A.物质帮助权 B.受教育权 C.荣誉权 D.财产权
10.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作为青少年要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下列行为值得倡导的是(  )
①爱护自然,在涪江放生巴西龟 ②发现某企业排放污水,立即举报
③拍摄敏感军事图片并传到境外 ④发现宣传暴恐活动的网站及时向网监部门举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吃瓜”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不同意见表达。但一段时间以来,“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有些“吃瓜群众”跟着自媒体,沉迷“吃瓜”不能自拔,耽误学习、耽误工作……在一些未知真相的“吃瓜”事件中,部分网民热衷于声讨,而非求证,甚至拒绝相信澄清。有人说:“吃瓜”是我的权利,不受约束。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网络表达意见,体现公民享有何种自由权利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吃瓜”是我的权利,不受约束。
12.2022年9月16日,桂林市公安局在执法过程中,通过分贝测试仪对广场舞音响音量进行现场监测中,发现秦某等人广场舞音乐播放的音量检测结果达到了87.3dB,已经超过了夜间允许噪音级40dB,达到了噪音污染的标准。
秦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目前已对违法行为人秦某处以罚款二百元的行政处罚。
秦某的行为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参考答案
1——5:BCDBD
6——10:DDC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