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复习课)班级___ 小组____ 姓名 _____ 使用时间 2023 年 月 日 编号 7024课 题 第四单元复习 走进法治天地 编制人 审核人核心 素养 目标 知识储备:熟练运用本单元重点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政治认同:增强对法治认同感,理解现代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法治观念: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体会法律的规范作用,进一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自律意识、维权意识。一、知识点再现★1、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什么是法治?为什么走法治之路? ★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5、怎样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法律在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7、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设置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8、如何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9、我们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10、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1、我们怎样树立法治意识?二、思维导图梳理生活需要法律 走 法律在我们身边 进 法律保障生活 法 法律为我们护航 治 天 法律伴我们成长 地 我们与法律同行三、合作互学材料一 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许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作出一审判决。经查明,被告人许某使用微博账户先后发布2条包含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内容的信息,阅读次数达9万余次,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法院认为,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告人许某的行为侮辱了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已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应予刑罚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法院依法判处许某有期徒刑七个月,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材料二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 (2)通过许某受到法律惩处的案例,你认识到法律具有哪些? 2.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漫画】 【一则新闻】 针对校园欺凌现象,某校德育处进行了题为“遏制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主题活动,以下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内容。 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的原因:有些学生缺乏专项教育,只注重自己“责任免除”。 有些家长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纵容孩子施暴,或认为孩子的事不算事,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施暴学生得不到应有惩罚,藐视法律,有恃无恐。 (1)图甲和图乙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特殊保护? 防治校园欺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至少三个角度) 3.为引导同学们体会法律的意义和价值,某中学开展了一次“走进法治天地”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问题。 活动一 拟写宣言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语。 活动二 原因分析 2022年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禁止利用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个人信息处理者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 (2)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活动三 目的探究 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 教育部提出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占比有何用意?四、巩固提高1.人在不同时期用到的法律说明 ( ) 少年时期: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青年时期:宪法、婚姻法、劳动法等;老年时期: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①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④法律能调整我们一生中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法律是什么?”这是某校七年级某班身为律师的学生家长与同学们进行网络班会互动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下列同学的回复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创制法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因为( )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体现了(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究施 ③我国积极推进落实全面依法治国 ④法律可以完全消除家庭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具主要特征。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学校严肃批评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并给予纪律处分 B.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在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某 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D.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6.当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相关规定散见于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范中。将分散而零星的法条进行归并,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设计新的法律务款,使立法实现专门化、系统化,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群众的呼声。群众呼吁制定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从法律的作用来看,是因为( ) A.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C.法律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7.我国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特别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这是因为( ) A.未成年人一旦接触社会就会遭受侵害 B.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最容易受到侵害 C.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D.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8.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本次修订将原来的“四大保护”发展为“六大保护”,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章,完善了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②我国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③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④“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新闻事件与特殊保护对应一致的是( ) ①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学校保护 ②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网络保护 ③南平市中小学为放学后无法及时被接走的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家庭保护 ④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司法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了遏制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 ) 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明辨是非,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③在面对校园暴力侵害时,既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又要善于求助和依法维权 ④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树立法治意识,就要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在机场大闹 ②刘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自觉缴纳税款 ④方某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的行为将王某的车划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是( ) A.张某坚持过马路走斑马线,从不闯红灯 B.李某一直坚持诚信考试,从不作弊 C.王某坚持依法办案,从不徇私枉法 D.陆某过量饮酒后偷偷驾驶汽车上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