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七 单元第 四 课 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课时 第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总 1课时 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3.理解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教学重难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绘图法课前自学阅读课本P56-63页内容,读图7-30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指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课上研学自学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展示 二、聚焦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分享 【合作探究一】 根据课件上的材料上海港,结合课本P57页图7-31,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合作探究二】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有何优势条件?(完成课本P58页活动题第3题) 【合作探究三】探究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区域名称中心城市主要城市区域经济现状与上海的关系长江三角洲 区域的北翼长江三角洲 区域的南翼深度构建 总结对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和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课后拓学巩固知识 二、拓展提升 P110页18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