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赛题第1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赛题第1套

资源简介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





01
第一部分 竞赛须知
一、竞赛纪律要求
(一)正确使用设备与工具,严格遵守操作安全规范。
(二)竞赛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必须向现场裁判举牌示意,不得扰乱赛场秩序。
(三)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裁判、工作人员,服从安排。
二、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
(一)完成竞赛任务,根据操作规范完成所有竞赛任务,注意用电安全。
(二)保持竞赛工位、工作台表面整洁,工具摆放、零碎导线等处理符合职业岗位规范要求。
(三)爱护赛场设备及器材,节约使用材料,控制成本。
(四)使用和规范管理材料、工具等。
三、扣分项
(一)竞赛过程中,因参赛选手个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破坏性损坏或造成事故,扣5分,两次及以上者将被取消竞赛资格。
(二)禁止带电操作(用表笔检测和操作触摸屏等除外),违反一次扣5分。
(三)污染赛场环境、扰乱赛场秩序、干扰裁判工作等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扣5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取消竞赛资格。
(四)竞赛过程中,选手须全程佩戴安全帽。竞赛过程中不佩戴安全帽,扣5分。
(五)设备第一次上电,须举牌示意裁判请求通电,现场完成上电检测,确认检测无误,裁判许可后方可通电;因选手操作不当造成器件损坏,扣5分。
(六)竞赛结束时,务必保存设备配置,不得拆除硬件连接,保持电脑及屏幕处于开机状态;严禁对设备设置密码;须断开实训设备上所有空气开关;违反者扣5分。
四、选手须知
(一)若任务书出现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现场裁判举牌示意,申请更换;比赛结束后,现场下发的所有纸质材料不得带离赛场,否则视为作弊。
(二)设备的安装配置请严格按照现场下发的任务书要求及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三)参赛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书要求的竞赛任务,任务实现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必须存储到任务书要求的指定位置,未存储到指定位置造成裁判组无法检查结果及评判的,相应竞赛任务以0分计入总成绩。
(四)竞赛过程中,选手判定设备或器件有故障(赛题中预先设置的故障除外)可举牌向裁判示意提出更换;如果设备或器件经检测有故障,则当场更换设备,此过程中(从选手举牌示意开始到更换完成)造成的时间损失,经裁判长与现场裁判讨论在比赛时间结束后,对该小组进行相应的时间延迟补偿。如设备或器件经检测完好,属选手误判时,设备或器件的认定时间计入比赛时间。
(五)在裁判长宣布竞赛结束后,选手根据裁判长的命令立即停止任何与比赛相关的操作,否则视为作弊,总成绩以0分计算。
(六)相关答题内容,须按要求填入答题卡的请根据要求完成,若选手未按照要求完成,该部分成绩以0分计入总成绩。
(七)选手提交的各项材料用工位号标识到相应位置,不得写有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视为作弊,总成绩以0分计算。
五、注意事项
(一)选手需在比赛开始30分钟内,完成对竞赛平台硬件、软件及工具的检查,确认是否正常,并填写现场下发的竞赛设备确认表;比赛开始30分钟后收取竞赛设备确认表。
(二)竞赛任务中所使用的各类软件工具都已安装至工作站,各类说明文件等都已拷贝至工作站的“桌面\竞赛资料”文件夹,请各参赛队根据竞赛任务合理调配使用。
(三)分部分项专业施工的关键节点需举牌示意裁判,在裁判的监督下完成施工作业,其内容包括:
1.设备第一次上电
参赛队须举牌示意裁判请求通电,裁判与技术服务人员共同在工位前监督;由学生现场完成上电检测,确认设备检测无误,经裁判许可后,参赛队填写上电检测确认单并签字确认,方可按职业规范要求逐步上电;参赛队对上电结果负一切责任。
2.线管扫管、穿管
参赛队须举牌示意裁判,在裁判监督下进行扫管、穿管的操作。
(四)竞赛过程中,选手应及时保存竞赛成果;竞赛结束前,务必按要求完成离场确认单的填写。
第二部分 工程项目背景与任务概述
一、工程项目背景
某总包公司承接了一个新型电力系统场站建设项目,要求该场站具备如下功能模块与系统:
(一)需要有配套的组件装调模块、风力装配模块、多能互补调节模块。
(二)需要有配套的智能监控模块、并网配电模块、变流器模块、储能模块。
(三)需要有配套的信息处理模块、集中控制模块、用能模块。
(四)需要有配套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等装置。
(五)需要有配套的站端控制系统。
(六)需要有配套的运维监视系统。
二、任务概述及作品呈现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任务概述及作品呈现要求见表2.2.1。
表2.2.1任务概述及作品呈现要求
序号 任务概述 作品呈现要求
1 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配置 对区域能源工程项目整体的项目需求分析、能源系统分析、产能分析、耗能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能源供电选址、系统设计等 仿真规划软件中保存建立的方案信息
2 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控制方案 对组件装调模块进行电站施工,完成光伏组件连接、光伏支架搭建,汇流箱的安装 满足光伏电站的行业标准工艺要求,完成最佳倾角的光伏电站搭建
对风力装配模块进行电站施工,完成风机的组装,风力支架的搭建 满足风力电站的行业标准工艺要求
在竞赛设备上实现各功能模块装置的安装、配置、桥架搭建、线路管路连接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电站及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行业标准工艺要求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及组态软件的程序模拟电力系统中发电能源控制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能源控制的功能要求及结果呈现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及组态软件的程序进行电力系统的智慧储能调试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储能调试的功能要求及结果呈现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及组态软件的程序进行电力系统的开发、调试、运行及监测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管控联调的功能要求及结果呈现
3 新型电力系统的场站运营 模拟以第一人称视角在新能源电站光伏区、风电区场景下,可进行模拟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站的运行考核 完成在对应的考核场景中完成相应的模拟操作
对光伏电站的故障进行故障排查、修复及修复后的检测 故障分析报告
4 职业规范与 安全生产 考核安全操作规范、团队协作、文明比赛、现场整洁有序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施工规范、有序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第三部分 竞赛任务
任务一、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配置(15分)
拟在该岛屿建设由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浅层地热,生物质发电、蓄能为一体的新能源发电系统。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的工程技术参数,分析能源单位面积装机功率;通过耗能需求分析,合理设计能源种类和容量;调试系统使其在供电不足天数、太阳能偏差、太阳能电站选址、太阳倾角偏差、风能偏差、风能电站选址、储能容量及波动、弃电天数、生物质偏差、地热利用率、占地格数等相关参数上综合设计方案最优。
系统设计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仿真规划设计软件中实现。
模型为“XX岛”“试题1”。方案设计名称为“工位号”,例如方案名称“01”,表示工位号为01的方案设计。岛屿地形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岛屿地形图
根据某岛屿的发展规划,每天实际用能负荷用电变化幅度为10%。其中提供空调制冷、制热的耗电量为25%(制冷制热能耗全部由浅层地热提供)。该岛屿年可提供生物质10036吨,每方格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1)光伏发电产能分析
单位面积光伏电站功率分析:光伏电站电池组件面的面积约占站区面积的35%左右,组件转换效率为16%,工程项目光伏发电系统整机转换率取78%;根据参数要求,在能源互联网仿真规划软件的“方案设计”中,设置单位面积光伏系统容量(KW),设置方式如图3.1.2所示。
图3.1.2 光伏容量设置
光伏组件最佳倾角分析:在仿真规划软件的“设计详情”中,查询光伏组件最佳日照时长对应的组件倾角,设置方式如图3.1.3所示。
图3.1.3 最佳倾角设置
(2)风力发电产能分析
单位面积风机容量选型:工程项目中,风力发电机组按照矩阵布置,技术参数见表3.1.1,同行风力发电机组之间距不小于3D(D为风轮直径),行与行之间距离不小于5D,则在能源互联网仿真规划软件中,单位面积最适合安装表3.1.1中哪种风力发电机型,并把额定功率值填写入“风力容量”中,设置方式如图3.1.4所示。
表3.1.1 技术参数
型号 指标 NEFD-5 KW NEFD-10 KW FD10-20 KW FD5-50 KW FD10-100 KW FD20-200 KW
额定功率 5KW 10KW 20KW 50KW 100KW 200KW
启动风速(m/s) 3 3 3 3 3 3
额定风速(m/s) 10 10 12 12 13 13
安全风速(m/s) 40 40 40 50 50 50
风轮直径(m) 6 7.8 10 12.9 15.6 29
图3.1.4 风力容量设置
单位面积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所选单位面积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与等效倍率的1KW风机功率与风速模型关系如下述表达式:
当0当3当8当12工程项目风力发电系统整机转换率取80%。
(3)浅层地热产能分析
浅层地热的产能,仅用于供冷制热耗能,不直接产生常规电力。本项目中浅层地热系统采用水平单沟双地热能电站,每天单位面积地热产生的能量为1296kWh。根据区域能源需求说明,结合浅层地热系统的产能参数,在设计方案中进行浅层地热选址和容量规划。
(4)生物质产能分析
本项目单位面积生物质电站每天消耗生物质约为1.37吨;生物质电站每天单位面积产生的能量为1643kWh。根据区域能源需求说明,结合生物质系统的产能参数,在设计方案中进行浅层地热选址和容量规划。
(5)区域能源综合规划与优化
储能可采用多种储能方式(如飞轮储能,蓄水储能,电池储能等)相结合,用户设计储能时只需根据项目设置储能的容量大小即可,无需考虑效率转换问题和存储方式。
储能系统容量设置合适,满足负荷变化要求,储能总容量小于10倍的平均每天耗电量;储能设置后,初始值为50%的能量存储。
区域能源规划时,光伏发电容量与风力容量(功率)比例范围为0.2~5范围之间。
在规划平台中土地类型有工业用地、公共事业用地、荒地、农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其他等。根据区域土地使用要求,各能源站址选择见表3.1.2。
表3.1.2 能源站址选择
序号 土地类型 用途
1 工业用地 生物质、地热、储能站
2 公共事业用地 事业用地
3 荒地 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地热、储能站
4 农业用地 光伏电站、风能发电
5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
6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
7 其他 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地热、储能站
任务二、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控制方案(50分)
一、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本阶段选手作为施工人员,根据需求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工程要求,完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安装部署工作。要求如下:
光伏发电系统建设
1.完成光伏组件安装:将提供的4块光伏组件整齐的安装在面积为1.1m×1.2m的支架上并使用外连接固定,组件之间的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3)外接电缆同插件连接处应搪锡。
(4)光伏组件进行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
(5)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可利用支架进行固定,并应整齐、美观。
(6)同一组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串的正负极不应短接。
(7)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完成光伏支架安装,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将底座固定至底座边上,两个底座中心与中心间距为25cm。
(2)完成前后横梁安装,横梁与横梁间需使用平面连接固定。
(3)完成斜梁安装。
(4)完成立柱斜边安装。
3.完成汇流箱线路的连接:根据对应图纸完成汇流箱内部器件的连接线。
4.在光伏组件引出线缆至汇流箱进线口之间规范的使用MC4接口连接,所有制作的MC4接头符合表3.2.1要求。
表3.2.1 MC4制作工艺要求
要求1 要求2
剥线钳剥去光伏电缆绝缘皮,保留线芯压线长度8-10mm 金属端子公头和母头压线钳压紧后插入连接器,线芯和MC4连接器适当力度试拔不分离。 线芯拨开的绝缘层长度适中,锁紧螺母锁紧后不外露,适当力度无法旋开
(二)风力发电系统建设
1.完成风机组装,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完成轴承的检查与装配。
(2)完成机壳安装。
(3)完成尾舵安装。
(4)完成叶片安装。
(5)完成导流罩安装。
2.完成风力支架安装,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完成支架脚安装。
(2)完成支架杆安装。
(3)完成法兰安装。
3.完成风机至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心多能互补调节模块的电气连接。
(三)综合布线管路建设
1.新型电力系统的器件安装
安装光照度温湿度传感器,使其能采集多能互补调节模块的光照度温湿度数据。
2.新型电力系统的线路连接
(1)用能模块的线路连接
负载及控制中心交流负载1(交流灯1)、交流负载2(交流灯2)、交流负载3(交流灯3)、交流负载4(交流灯4)、交流负载5(交流灯5)、交流负载6(交流风扇)控制线路的连接。
(2)储能运行管理中心的线路连接
①储能运行管理中心并网柜内部主电路的连接。
②储能运行管理中心智能仪表供电线路连接。
③储能运行管理中心控制线路的连接。
④锂电池至BMS采样线路的连接。
⑤锂电池组串并联线路的连接。
(3)集中控制模块线路连接
①PLC至开关按钮盘线路的连接。
②PLC至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线路的连接等。
(4)电源线路连接
①光照度温湿度传感器电源线路连接。
②负载及控制中心电压电流组合表、储能运行管理中心电压电流组合表电源线路连接( 8块电压电流组合表采用24V供电,不是以220V供电,表上标示的L/N对应的 / )。
(5)空气开关到各控制对象线路连接,负载及控制中心
继电器从左至右的编号依次为KA1~KA14;接触器从左至右的编号依次为KM1~KM4;数据采集模块从左至右依次为交流表1(P1),交流表2(P2),交流表3(P3),交流表4(P4);储能组合表1(P1-C),储能组合表2(P2-C),储能组合表3(P3-C),储能组合表4(P4-C);电池单元从左至右依次为BATT1~BATT8。
(6)汇流箱线路的连接:根据对应图纸完成汇流箱内部器件的连接线。
3.设备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1)设备安装须符合工程安装工艺标准,设备安装牢固、美观。
(2)设备接线须符合工程接线工艺标准,设备接线牢固、走线合理。
(3)设备接线须按照设备上的接口标识进行正确的连接。
(4)冷压端子的使用:每根导线的两端都必须使用冷压端子;使用冷压端子时不得出现露铜。
(5)U型冷压端子压痕要求:U型冷压端子裸端头压痕在正面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牢固且装配时正面朝外,如图3.2.1所示。
图3.2.1 U型冷压端子压线钳压痕示意图
(以现场提供的U型冷压端子为准)
(6)号码管的使用
号码管标识号按照提供的标识数码有序连接,号码管标识读序合理且正面朝外易于查看。号码管标识示意图如图3.2.2所示;要求号码管能遮住U型冷压端子的压线钳压痕或遮住管型冷压端子的塑料套管,如图3.2.3所示。
图3.2.2 号码管标识示意图(以现场提供的号码管标识为准)
图3.2.3 号码管套用示意图(以现场提供的号码管为准)
(7)接线须使用正确颜色的导线
负载及控制中心火线及直流正极使用红色导线,零线及直流负极使用黑色导线,PLC的输入输出信号线使用白色导线;储能运行管理中心火线及直流正极使用红色导线,零线及直流负极使用黑色导线,其他类型导线的颜色由选手自定义。
(8)并线要求
某个接线端子需要接入2根及以上导线时,不允许使用U型冷压端子。
(9)桥架安装要求
①桥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②桥架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10mm。
③桥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5mm。
④桥架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桥架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两桥架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5mm。
⑤桥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10)台体内(上)布线
原则上都应在线槽内,特殊线路需在线槽外布线的软导线必须使用缠绕管或扎带紧固缠绕,通过PVC软管连接至桥架,通过桥架连接至线槽;接线完成后应盖紧线槽盖,管路应横平竖直,安装紧固。
(11)台体内(上)管路连接
①管路连接应使用套箍连接(包括端接头接管)。用小刷子沾配套供应的塑料管粘接剂,均匀涂抹在管外壁上,将管子插入套箍,管口应到位。粘接剂性能要求粘接后1min内不移位,粘性保持时间长,并具有防水性。
②管路垂直或水平敷设时,最大隔1m距离应有一个固定点,在弯曲部位主尖以圆弧中心点为始点距两端300~500mm处各加一个固定点。
③管进盒、箱,一管一孔,先接端接头然后用内锁母固定在盒、箱上。
(12)指定的台体之间布线
台体间布线必须管内走线,布管长度、结构、固定方式均需要满足施工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线管,线管末端应进入台体内部并在两端制作防水弯,如遇管路交叉应使用过桥弯,且需要管路接地,样例如图3.2.4、图3.2.5所示。
图3.2.4户外布管示例1
图3.2.5户外布管示例2
(13)管内穿线过程工艺
穿线前应检查线管内有无可能导致损伤导线的异物或腐蚀材料后进行扫管操作,线管穿线时应套护口并使用滑石粉,防止所穿导线损伤绝缘层。
(14)接线过程要求
接线须确认标识的输入、输出、正负极、零火等标识,正确连接,以免损害设备,严禁带电接线操作。
二、新型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案建设
本阶段选手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项目组的系统调试人员,需根据需求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及功能要求,完成对系统电气控制、监控功能的开发调试。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的生产和分配功能,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管控等工作内容。
要求在“桌面\竞赛资料”文件夹中的“新型电力系统.ap15”PLC程序基础上,通过触摸屏的手动按钮及PLC编程实现站端控制功能,并进行站端控制整体功能的调试与运行,执行过程中站端控制的优先级高于运维监视。并根据需求方提供的功能要求,在现有的新型电力运维监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化功能更改、调试,最终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管控和监测运行,并完成电站试运行检测。
现有的新型电力运维监视系统见“桌面\竞赛资料\新型电力系统运维监视程序.PCZ”文件。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能源控制
在运维监视系统的登陆界面中新建能源控制账户。
账号:nykz,密码为123,点击登录按钮检测账号密码的正确性,当输入对应的密码正确时,触摸屏显示光伏系统控制、风力系统控制按钮,按钮图标如下图3.2.6所示。
当光伏系统控制按钮自锁时,对负载及控制中心继电器组自KA1向KA11以1Hz的频率依次巡检,每次只吸合一个继电器,在巡检过程中光伏系统控制按钮解锁时,则断开全部控制结点并停止所有巡检状态;
当风力系统控制按钮自锁时,开启风机并点亮交流黄灯作为风力系统指示灯,当风力系统控制按钮解锁时,断开全部控制结点。
图3.2.6 按钮图标示意图
(二)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储能调试
在运维监视系统的登陆界面中新建储能调试账户。
账号:cnts,密码为456,点击登录按钮检测账号密码的正确性,当输入对应的密码正确时PLC站端自动开始光伏输入、风力输入监测、储能电池监测,交流灯绿灯作为光电指示点亮,交流风扇作为风电指示运行,触摸屏显示光伏输入电压,风力输入电压,储能电池1-8电压、温度。
(三)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管控联调
在运维监视系统的登陆界面中新建管控联调账户。
账号:gklt,密码为123456,点击登录按钮检测账号密码的正确性,当输入对应的密码正确时运维监视系统进入操作界面及系统助手窗口,根据图3.2.7手动按钮布局示意图所示,PLC编程执行对应表3.2.2按钮功能。
图3.2.7 手动按钮布局示意图
1.操作界面
使用图3.2.8的自制控件制作多能互补调节模块供电、储能模块供电,按钮可控制《负载及控制中心系统原理图》中负载及控制中心的各继电器、接触器,每次按下按钮,按钮状态从左右图中呈来回切换显示。
开关控件键盘包括:状态显示区块、标识指示等部件。
点击多能互补调节模块供电按钮:按钮显示右图,新型电力系统由多能互补调节模块供电,以1Hz的频率依次循环运行交流红灯、交流黄灯、交流蓝灯、交流绿灯、交流白灯。
再次点击多能互补调节模块供电按钮:按钮显示左图,断开全部控制结点。
点击储能模块供电按钮:按钮显示右图,新型电力系统由储能模块供电,开启交流风扇。
再次点击储能模块供电按钮:按钮显示左图,断开全部控制结点。
图3.2.8 组合式开关按键案例
2.系统助手窗口
要求使用图3.2.9控件制作一键退出控件,可实现能在任何界面(除登录界面外)的一键退出组态软件功能。
要求能够顶部窗口实时显示当天日期及时间,日期格式为XXXX / XX / XX,时间格式为XX : XX : XX。
要求系统助手窗口的所有内容可以在操作界面显示。
要求创建快捷指令“Ctrl+A”截屏功能,键盘按下“Ctrl”与“A”按钮开始截屏,此时鼠标左键按下并拖动,会出现一个选取框,双击鼠标即可保存截图至电脑桌面。
图3.2.9 一键退出控件
表3.2.2 站端控制第一阶段功能
按键 功能说明
SB1 作为急停按钮,在任何情况按下:PLC立即关闭所有输出,但不改变复位旋钮的模式。 急停按钮复位后:不会恢复急停前的功能
SB2 作为本地/远程系统运行切换开关,该按钮作用为站端控制和远程控制切换,功能要求如下: 按钮按下,切换到站端控制模式,SB2~SB7按钮有效,远程控制无效。 按钮松开,切换到远程控制模式,SB2~SB7按钮无效,远程控制有效。 (急停按钮不在此切换控件控制范围内)
SB3 按钮按下:由多能互补调节模块供电,开启交流风扇。 按钮松开:关闭交流风扇。 (后续按钮操作,按照上述顺序实现相关功能)
SB4 按钮按下:开启变频器开关。 按钮松开:关闭变频器开关。 (后续按钮操作,按照上述顺序实现相关功能)
SB5 按钮按下:根据下图完成所需功能: 按钮松开:关闭上述所有功能。 (后续按钮操作,按照上述顺序实现相关功能)
SB6 按钮按下:打开交流灯风扇开关;1秒后打开交流风扇供电开关。 按钮松开:关闭交流风扇开关、交流风扇供电开关。 (后续按钮操作,按照上述顺序实现相关功能)
SB7 按钮按下:由储能模块供电,开启交流黄灯,并保持亮1秒灭1秒的周期持续运行。 按钮松开:关闭交流黄灯。 (后续按钮操作,按照上述顺序实现相关功能)
注:1.上表中“打开**开关”仅要求接通相应的继电器及接触器;“**负载点亮/常亮/闪烁/运行”则要求负载能够处于工作状态;
2.定义模拟量执行器最左端为0,最右端为90,顺时针运行数值增加,逆时针运行数值减少。
任务三、新型电力系统的场站运营(25分)
一、场站运营维护操作
本阶段选手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运维工程师,模拟在光伏电站光伏区场景下,选手进行模拟光伏电站运行运维考核,任务要求如下:
使用竞赛现场下发的运维账号密码,在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场站仿真运维软件中完成对各个考核场景的实际操作模拟。
二、发电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本阶段选手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试工程师,对竞赛任务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案搭建中预先设置的故障进行排除,对设备进行维护,任务要求如下:
1.分析、寻找并排除相应故障,确保新型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2.将具体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进行记录。
故障说明如下:
1.本次竞赛任务共预设故障4处,其中线路故障2处,PLC程序故障2处;其中线路故障的设置并未影响到系统的上电安全。
2.PLC程序故障涉及站端控制的部分功能,在程序注释中标识了设置故障程序的区域,已写好的程序并未影响参赛选手对于其它PLC站端控制功能的正常开发和运行。
注:多排、漏排、错排故障均不得分。
任务四、职业规范与安全生产(10分)
一、参赛选手在职业规范、安全规范、工作计划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表现。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需报告现场裁判,在裁判的监督下进行有序施工。
二、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必须全程佩戴安全帽。
三、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必须爱护及正确使用设备、工具、仪器仪表,遵循使用规范,整齐摆放工具与耗材,符合职业岗位规范要求。
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应控制建设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耗材用量。
五、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无踩踏工具、耗材、盖板、线槽、器件等现象,无绊倒及人身受伤事故发生。
六、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必须遵照安全用电规范进行用电操作。
七、选手在竞赛过程中,遵守纪律及规则,尊重裁判及工作人员。
八、参赛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调作业。
九、工作完成后保持竞赛工位、工作台表面整洁,工具摆放、零碎导线等处理符合职业岗位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