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案课题:《 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事故 》 备课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溺水事故的有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溺水事故的危害;通过讨论学习,学会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溺水事故危害的过程中,震慑学生心灵,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改正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重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难点:通过讨论学习,学会处理溺水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课型: 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PPT、溺水事故影视资料 学 案 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听防溺水歌曲,全班齐做防溺水手势舞。一、导入:《荀子.哀公》里有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啊,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水是生命之源,他能哺育生命,但他也能夺走人的生命!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齐唱防溺水手势舞,齐做防溺水手势舞 课前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以古典名著导入水与我们的关系,多学科相互渗透。二,观看新闻回放,了解溺水事故。(一)、活动一:观看影片组织学生观看溺水事故影视片。同学们,视频中是一个个因溺水而死亡的事实案例。据统计,青少年安全事故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溺水身亡,全国平均有三万左右的儿童死于溺水事故,溺水已成为中国0——14岁儿童的头号杀手。我们这里处在湖泊、河流较多的特殊位置,防溺水的重要性对我们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讨论交流如何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事故。活动二、那么怎么才能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事故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记录汇报。我们首先来讨论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小组讨论游泳溺水的原因和注意的问题。 1、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 教师作总结:经过孩子们刚刚的讨论,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会游泳。 (2).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 (3).水边玩耍,下水摸鱼虾,捡落入水中的物品。 (4).盲目游入深水区。 (5).贸然下水救人。……… (三)学生思考,那么同学们在游泳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把你认为的注意事项写下来吧,待会分享。3、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六不”,黑板贴“六不准”图片:(1)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2)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3)深水的地方不去。(4)江溪池塘不去。(5).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6)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四)活动三:溺水急救 1、如果你溺水了,你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由一人记录汇报。(1)如果你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 (2)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3)假如周围有木板,应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尽量往上浮。 (4)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如果此时你正经过池塘边,你看到小伙伴落水了,作为小学生的你能做什么呢?预设1:大声呼救;预设1拨打报警电话。除了以上这两个同学说的以外,我们还应该掌握上岸后如何具体施救。师:出示课件。正确做法:(1)大声呼叫并拨打120。 (2)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3)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应立即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术。(4)上岸后施救: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然后进行控水处理。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己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错误做法:不能手拉手施救;2、不能入水施救。(注: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所学的预防和应对野外防溺水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希望同学们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一起宣读誓言: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绝不私自下河游泳;绝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绝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绝不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游泳。 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视频中提供的真实案例,教师讲解防溺水事故的频发。师:总结。课件出示。教师作总结指生说。教师进行总结黑板贴“六不准”图片: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巡视。 教师:(播放溺水自救视频) 师:总结自救方法。出示课件。师:指生说。师:总结,评价。师:出示课件:上岸后如何进行紧急救助的方法。教师演示动作。出示上岸后自救的步骤,教师示范演示心肺复苏正确姿势。出示课件:错误的施救方法。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跟老师一起读,溺水施救的特别注意事项!师:指生说。出示课件:防溺水宣誓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交流。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记录汇报。学生讨论。 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四人一组,一人用本子记录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学生思考书写注意事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由一人记录汇报。2组汇报;4组汇报。学生观看溺水自救视频。看后说一说从视频中得到的自救方法有那些。学生回答。学生跟做。学生认识和了解错误的救助方法。生:谈收获。全班起立,宣读誓言。 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了解防溺水的危害,初步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结合学校驻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湖泊河流较多,因此防溺水安全更为重要。带领学生分析讨论溺水的原因,了解溺水悲剧的根源所在,培养学生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小组合作,进行讨论,由组长负责记录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的认识防溺水的问题,更能把防溺水安全重要性内化于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让知识点更有条理性。学生主动思考游泳的重要性,更胜于教师直接灌输。教师在学生思考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让知识点更有条理性。板贴图片呈现防溺水“六不准”,直观而又形象。学生在了解了游泳的注意事项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分析讨论出现溺水时的紧急自救,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在讨论的基础上,视频的形式呈现自救方法,直观、形象。更加深了学生对自救方法的掌握。教师总结,进行梳理,强化自救方法。了解自救的方法还要知道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施救别人。掌握正确的施救,不贸然进行施救。了解正确的施救方法,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知识。情感升华,让学生了解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回扣课堂之初,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事故。、布置作业。同学们,通过这次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请将你的感受做成一份手抄报,向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孩子们发出珍爱生命的呼吁吧!教学反思:本次《预防和应对野外溺水事故》一课,让学生了解了防溺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意识。课堂上,首先,让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一些预防溺水的安全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分别讨论了,造成野外溺水事故的原因,以及游泳时如何自救、看到他人落水时如何进行正确施救的方法。最后进行了防溺水宣誓活动。教学中,结合学校驻地环境的特殊位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学生心中,自觉养成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本次课堂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教具的限制,没能让学生在堂课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课堂氛围上,学生的课堂热情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