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与“烦恼”和解——初中励志教育主题班会【教育目标】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烦恼”,接纳“烦恼”,学会与“烦恼”和解的方法,感受周围世界的温暖。【教育准备】1、教师制定计划2、教师精心准备制作课件【教育过程】导言:生活之事,虽大多不易,让人悲,让人痛,让人恼……在潮起潮落间,纵有千般烦恼,亦有万种解药。定义烦恼聆听MV歌曲《最近比较烦》,接着观看视频片段“小学生的烦恼”“中学生的烦恼”“高中生的烦恼”“成人的烦恼”,另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并且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烦恼,其实,我们的人生之路其实常伴“烦恼”。2.书写烦恼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卡片上,并贴在黑板上,形成爱心的形状。说一说我的烦恼“要是……怎么办?”这个句式;“要是我考不好怎么办?”“要是我学习再不进步怎么办?”“要是老师或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要是这件事我做不好怎么办 ”烦恼背后我们总是试图控制那些让我们觉得不安全的东西,烦恼就是一种控制欲。对于爱烦恼的人来说,只有在心理上对各种最坏的或意外的情形做好了准备,才可能让自己安心点。所有形式的控制,不仅仅是烦恼,都是试图要消除你所感觉到的不安全的状况。因为你不相信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其实应对生活只是下意识就可以成功做到。而你开始无数次的想“要是……怎么办?”,开始了一场时空旅行,徒劳地想要推算出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你觉得只要可以推算出各种意外,就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或者至少可以少受到伤害,或者至少你可以为此做好准备。虽然有时候你也知道这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自寻烦恼,但你还是觉得自己应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好像这样做总好过让天就这么塌下来。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时不时地有一些不经意的烦恼,这有什么不对吗 对大多数人而言,没什么不对,但是对爱烦恼或是自寻烦恼的人来说,烦恼绝对不是不经意的,也不是时不时的。烦恼,特别是长期的烦恼,会让你在心理上付出昂贵的代价,而我们的身体会把这些由于烦恼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转化为头痛、胃部不适、失眠、免疫力下降,还有焦虑和抑郁。烦恼是焦虑和抑郁的基础,同时也是焦虑和抑郁的突破口。也有人要问,为事情做计划做准备的时候考虑意外也是不对的吗 在长途旅行之前避免汽车出意外而检查汽车,或是担心天气变化的时候多带件衣服都是对的。对生活的预期并不会让你成为一个自寻烦恼的人,但是对怀疑、害怕等消极情绪过于关注的时候会让你成为自寻烦恼的人。还有人要问担心也是有害的吗?烦恼和担心有什么区别呢 担心的状态是与周遭的环境和事实相关的。比如你听到天气预报说早晨上学的时候会下雨,你开始担心并预计在上班路上会多花时间,于是你提前半小时上路,这是常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形下,自寻烦恼的人可能也会提前半小时上路,表现出具有同样的常识。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的想法的就不再是以事实或是周遭的环境为基础了,而是受到了不安全感的驱使。烦恼在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不安全感之上的条件反射式的心理投射,基本上与实际的问题或是解決问题的办法无关。“要是我在路上被堵住了怎么办 要是我出交通意外了怎么办”。“要是……怎么办”并不是事实,只是由于不安全感而引发的心理上的想象。所以担心是健康的,因为这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烦恼却是破坏性的,因为这是以想象为基础的。烦恼是一种有害的控制,也是一种有害的心理想象,当你沉迷于烦恼中时,也就是说当烦恼成为你主要应对生活的方式时,它不仅在摧毁你的信心和信任,同时反过来在增加你的不安全感。随着不安全感的累积,你开始不信任自己,怀疑自己应对生活的能力,于是你开始害怕、焦虑,甚至恐慌,最后还可能抑郁。你也开始不信任生活,觉得生活中却处处充满意外,人人与你作对,成为只能看到坏处的悲观者。三、克服烦恼小贴士1、焦虑时冥想焦虑的本质,是对潜在失控的恐惧,让人时刻担忧未来。焦虑,会让人无法正常地活在当下。焦虑时怎么办?冥想,是一种对心灵的训练。首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挺直腰背,可盘腿。然后,做5次深长的呼吸,闭上眼睛去扫描身心,感受哪些部位是舒适、放松的,哪些是僵硬、紧张的,心情怎么样。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缓缓地数呼吸的次数,吸气、呼气,重复循环。睁开眼睛,此时,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刚开始冥想时,可能会感觉更焦虑。因为,冥想照亮了原本处于黑暗中的心灵,让人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只要坚持,大脑中有关幸福快乐的区域会变得厚实,焦虑大幅降低,身心愉悦从容。2、迷茫时读书为什么会迷茫?杨绛先生说:“迷茫,来自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能盯紧目标,笃定地前行。身体生病时,读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更好地感受苦难与信仰;生活凌乱时,读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了解真正的自律;四处碰壁时,读读余华的《活着》,看透世态炎凉后,却依旧庆幸活着的幸运,热爱生活。多读书,读好书。让一行行文字,沉淀成智慧,为你找到前进的方向;让一本本厚重,夯实成力量,让你在迷茫中披荆斩棘、风雨无阻。3、悲伤时运动研究发现,人在运动时,身体会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即时的快乐;一种是内啡肽,它能产生持续性的欣快感和成就感。心理学家主张,要在平时保持运动的习惯,从而维持激素的分泌。由此,即便陷入悲伤,也能够快速地解脱。适度地跑步、打球,忧伤会渐行渐远;舒缓地游泳、瑜伽,好运会愈聚愈拢。悲伤时去运动吧,让身体的能量流动起来,快乐地拥抱健康与未来。4、痛苦时改变心态王小波说:“人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无能的人,往往不在做事上努力,而是在情绪上计较。陷入困境时,与其彷徨、痛苦,不如开一剂“改变心态”的药,放手一搏。听过一个小故事。一头驴不慎跌入一口荒废的深井中,每天都有人往井里倒垃圾。绝望几天后,驴开窍了:与其等死,不如自救!从此,它将落下的垃圾踩在脚下,并从中寻找一切能裹腹的东西维持体能。终于,堆积如山的垃圾成为了它的垫脚石,它走出了深井!心态差,即便稳操胜券,也可能功亏一篑;心态好,纵使走入绝境,也可能逆风翻盘。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5、失望时放下期待作家郑渊洁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人生就会陷入被动。”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个落差,就源于圈地自困的期待。期待太高,往往会被现实教训而心生怨怼,进而衍生为无尽的失望。人生在世,从来没有期待出来的精彩。降低期待,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放下期待,对自己充满希望。少一点期待,多一点成长,你会发现,纵使人生风风雨雨,也能“满目惊喜”。【教育活动总结】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同学们正确认识烦恼,分析烦恼的成因和类型,学会把不合理的情绪问题合理化,与“烦恼”和解,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起到了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