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
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
一、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法律意识: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责任意识:
(1)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2)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
学习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
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_的。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__________制定的。
3、法律由____________来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___________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____________、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4、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的运用必须以_______为前提。
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___________,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__。
6、 法律规范着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_________。
7、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___。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8、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材料一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
材料二 2023年3月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审结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3.8万件27.4万人,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4.7万件44.2万人,对高承勇、张维平、陈宇萍等一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死刑。我国刑事犯罪案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总体呈持续下降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请问,材料—是如何体现其特殊性的?
(2)材料二体现法律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丽生活在一个和谐民主幸福的家庭中,家里每个人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他们在一边看着反腐专题一边聊天呢:
爸爸 这些当官的,贪污老百姓的钱,在以前走走关系就没事儿了。
王丽 现在是法治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无论是谁都要坚持依法办事,出了事儿谁都跑不掉,当官的也不例外,“贪了就跑,一跑就了”,如今再也行不通了。
爸爸 是啊!前不久新闻里还报到了我国积极开展海外“猎狐”专项行动,远涉重洋抓捕外逃贪官们,并依法判刑呢。
结合所学,请对王丽的话进行解读。
3.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严惩“网课爆破” 维护师生网课秩序
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被称之为“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入侵者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等方式干扰教学秩序。从调查可知,很多上网课的老师都遭受过“网课爆破”,身心遭遇重创,却无可奈何。“网课爆破”,绝非简单的恶作剧,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的性质恶劣行为。正如有律师所称,“爆破手”或构成畔滋事。显然,法治社会,不容邪恶横行,一旦被坐实违法犯罪,就应该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请结合材料和法治的定义,谈谈法律在这个案例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4.探究与分享---小云的故事
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生意。为了节省开支,小云的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后来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
请你思考: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样做?法律依据是什么?从中能体现法律的什么作用?
5.【法律保障生活】
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律和法治,是为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结合材料与日常生活,说出法律对人民群众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达标
见课时练习
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由全国人大通过,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①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中关于审结刑事犯罪案件,对一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死刑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材料中入侵网课的人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等“网课爆破”行为严重干扰教学秩序,而且涉嫌违法犯罪。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上述行为严重违背法治要求。因此法律应该通过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为人们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4.小云的父亲不应该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律的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5.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