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二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专题六 推动乡村振兴 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二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专题六 推动乡村振兴 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

资源简介

专题六 推动乡村振兴 人民至上 走共同富裕
【直击热点一】党的二十大报告
热点1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热点2 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直击热点二】2023《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落实到位。
热点2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多次提到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诸多惠民生的好消息: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
【直击热点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文件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直击热点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直击热点五】习近平新年贺词
热点1 “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热点2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考点链接】
1、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了哪些措施?
(1)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施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
(5)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
(6)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3)是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5)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乡村振兴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3)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
(4)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一定要结合材料)
(1)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的力度;
(2)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3)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4)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5)加大乡村普法宣传力度,建设法治乡村、和谐乡村;
(6)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建设文明乡村;
(7)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
5、★“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体现了什么
★“坚决有力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说明了什么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医疗、就业、教育公平、乡村振兴等),这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体现了党和国家哪些治国理政的理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蕴含的道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4)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5)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
④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简要说明理由。
(1)协调理念。理由: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挑战。
(2)共享理念。理由: 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①粮食事关国运民生。它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②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安全做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必然缺乏有力支撑。
③粮食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粮食安全,我们的安全才有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④粮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10、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①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②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③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
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⑥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
11、建设美丽乡村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
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③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④有利于挖掘、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留住乡愁。
12、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增进民生福祉。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准备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
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为乡村绿色发展做贡献。
③主动学习和宣传党有关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支援乡村建设的公益活动,勇担社会责任。
④积极就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