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直击热点一】热点1习近平二十大报告谈文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热点2 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 奋进的精神力量。《规划》强调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统筹推进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增 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规划》指出,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 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规划》从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特色乡村文化建设、民间文艺传承、乡土 文艺团组发展四方面作出部署。【考点链接】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结合《规划》,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1、2点为中华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 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 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我国应怎样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直击热点二】热点1.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习俗”申遗成功▲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热点2 文化创新类节目迅速升温近年文化类节目力求从几千年厚重的历史中找寻答案并将其影视化呈现,铸就文化的道德根基以提升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等系列节目,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梳理与当代演绎,观众在这些节目中,感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热点3 2023年春晚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整台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作为核心创作方法贯穿始终, 用温暖人心的精品节目、亮点满满的技术创新、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为全球华人送上了一道红红火火的文化大餐,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彰显了极致浪漫的东方意蕴和奋进拼搏的时代气息。【考点链接】1.中华文化特点?(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3)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2.“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说明了什么?(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致力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4)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3.★ 为什么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为什么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开展保护、传承、弘扬、创新文化类活动?(1—9点)★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展示有何意义?开展保护、传承、弘扬、创新文化类活动的意义:(3—9点)★ 从“延续文化血脉”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3—9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有何意义?(3—9点)★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什么意义?(3—9点)(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有利于学习、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4)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6)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7)利于弘扬传统美德、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9)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4、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层面:(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校层面:(1)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宣传教育活动;(2)开发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3)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青少年层面:(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粹。(3)自觉保护文化遗产。(4)积极保护、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文化。(5)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青少年如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直击热点三】热点1 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热点2 4月23日,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阅读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考点链接】1.请你谈谈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依据?全民阅读的意义?(1) 理论依据:①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②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③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 现实依据:①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②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需要;③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促进全民学习的需要。2.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政府应该做出哪些努力?(1)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如举办马拉松长跑比赛、登山大会等活动。(2)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全民健身运动。(3)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保障3、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体现【直击热点四】热点1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热点2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引发亚洲国家人士热烈反响。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对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建设提出殷切希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成立将有利于加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明交流,相信中国将为维护亚洲文化繁荣、深化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一群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团体的中国年轻学者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实实在在帮助”。中国学者去年以来与当地文保工作者合作为大佛遗址附近的多数石窟正式编号,并安装写有洞窟建造年代等信息的木质铭牌。他们还在当地定期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培训,以提高当地人保护文物的意识。【考点链接】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怎样正确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如何对待各国文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法?(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2)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3)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4)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3、中国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有哪些?(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原因是什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5)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5. 保护文化遗产,国家与政府应怎么做?(1)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2)执法机关加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打击力度。(3)利用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教育。(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影、报刊等媒体,对外宣传本国的文化遗产。6.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团体的中国年轻学者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实实在在帮助”给我们什么启迪?(1)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2)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3)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4)以实际行动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作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