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水循环(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3.1 水循环(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学生绘制示意图并用图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水循环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环节及过程。
三:新课讲授过程
导入: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带着疑问进入水循环的学习。
【板书】水循环
播放小水滴探险旅程视频,边放边讲解:我是一片汪洋中的一颗小水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仿佛拥有了一双会飞的翅膀,一路向上,时而会穿越连绵的山峰,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一阵风吹来,我圆鼓鼓得身体一直往下坠,坠落到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黑土里,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又回到了大海,几十亿年来,斗转星移,在无数次上升又下落的过程中,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样的奇遇。
师问:视频中的各个箭头代表什么含义?
回答: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师:其实各箭头就代表了水循环的各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板书:1、水循环的环节
师问: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学生答:太阳辐射
总结: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还来自水的重力能,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最终汇入大海。
板书:2、水循环的动力
师问: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结构呢?
学生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总结:什么是水循环呢?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构成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三态水(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的过程。
板书:3、水循环的概念
师: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成三类: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上空
2)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空
3)内陆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空
思考:各类水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教师边一边绘制示意图一边讲解:
海陆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海汾渗人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海上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上内循环: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边讲解边板书
思考:你能正确选择水循环的类型吗?
A 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陆地内循环
C 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海陆间循环
D 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
老师订正答案
以表格形式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所包含的环节以及过程
思考:你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哪个环节?
降水
从水循环的类型上,黄河水参与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黄河水真的是“奔流到海不复回”吗?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又重新回到陆地
总结: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大海的水量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因为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更新之中,在长期来看,大海水体会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板书设计:
水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的动力
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在笔记本上绘制完整的水循环环节和过程示意图。
课后练习(见配备文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