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守护好祖国的明天【直击热点】热点1 “六一”特别礼物:《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2022年5月底,为促进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塑造和自护意识养成,在第72个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正式出版发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定位于法治教育普法“小百科”,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为主线,以孩子为主体、从未成年人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363个法治知识点,1000多幅手绘彩色插图,涵盖了未成年人从出生到成年前的各个阶段。热点2 新修订的体育法为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体育法,体现了国家从立法层面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决心,是打通青少年体育发展通道的重要举措。热点3 清朗”行动整治网络乱象2022年7月18日,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热点4 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问题,教育部组织收看防溺水专题节目。热点5 加强艺考管理,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性侵、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热点6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发展第一部蓝皮书发布2022年11月18日,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填补了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发展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是该领域第一部蓝皮书。热点7守护明天,护航青春用爱守护,依法守护,守护不变的初心,守护家庭温暖,保护未成年人,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2022年12月12日—2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节目《2022守护明天》,用生动实例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的故事,彰显媒体责任,促进法治观念进步,护航青春,织密未成年人的保护网。热点8 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2023年1月,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面向家庭集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安排儿童寒假学习生活,加强假期亲子陪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热点9 最高法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23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人民法院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推行圆桌审判、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合适成年人到场、回访帮教等制度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开展司法与行政、家庭、学校、社区保护联动机制试点,共同保护祖国的明天。热点10 山东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3年3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情况。省委编办批复设立山东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全国第一家新设立的独立省级未保机构。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未保机构;1825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未保站,并配备至少1名儿童督导员。【考点链接】1.生命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生命有时尽?① 生命来之不易② 生命是独特的③ 生命是不可逆的④ 生命也是短暂的。2.为什么要敬畏生命?①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② 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 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3.怎样守护生命?①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②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4.怎样爱护身体?①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 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爱惜自己的身体。③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5.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战胜挫折?)①发掘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6.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7.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8.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①家庭保护——基础 ②学校保护——重要作用③社会保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司法保护——重要保障⑤网络保护——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⑥政府保护---承担着主体责任9.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①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②父母应履行好家庭保护的相关职责,抚养教育引导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③学校要履行好学校保护的相关职责,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④社会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⑤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维权。10.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②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11.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12.遇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④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维权。13.青少年怎样为法治建设做贡献?①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②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依法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养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拥护者。④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⑤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4.如何网上交友?①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要遵守法律、法规。⑤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15.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16.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17.网络的弊端有哪些?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1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⑤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19.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强调了青少年体育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基础工程中的重要位置,说明了什么?①党和政府重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给予青少年特殊保护;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良法之治;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享有立法权;20. 当遭遇意外伤害与险情时,青少年应该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必要的自救常识。②尽量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③遭遇意外伤害与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自救④面对不法侵害,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