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依法行使权利 表格式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依法行使权利 表格式导学案

资源简介

导学案 主备人:
课题 第三课 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 (新授课) 第6课时(总34课时)
教材分析 《依法行使权利》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本单元以理解权利义务为主题,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阐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意识和程序意识教育,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本框题从正确行使权利出发,使学生学会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学情 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10班学生已经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法律知识少,生活经验不足,有的人对基本权利的认知还不深刻,不知道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怎样正确的去维护自身权利。所以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警示,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行使权利是有界限的,要依法行使权利并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知道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依法行使权利; 2.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知道维护权利的方式,依法维权,增强权利意识。 3.通过本框题学习,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依法行使权利。 难点:维护权利的方式,依法维权,增强权利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4分钟) 复习导入,展示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要依法行使权利。 二、目标引领 新知学习 (32分钟)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本P43-44的内容,勾画重点知识,同学们加油!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二)合作探究 1、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公民网上发布诋毁戍边英雄的言论与“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是否相违背?说出你的理由。 言论自由≠自由言论 言论自由权的界限:道德、法律 知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结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P43) 2、抗击冠状病毒疫情当前,公众场合有人不戴口罩,有人提醒他,他说:“戴不戴口罩是我自由,你管得着吗?” 思考:这是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吗?为什么? 结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43) 3、思考:视频中公民网上发布诋毁戍边英雄的言论侵犯了戍边英雄的什么权利? 结论:侵犯了名誉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出示案列,思考:车主车展维权反被公安机关处罚,此事件启示我们在行使或维护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结论: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总结归纳: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有范围)P43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44(行使权利有要求)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维护权利守程序)P44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本P44-46的内容,勾画重点知识,同学们加油! 如何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维权的方式(途径)有哪些?及其具体内容?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小云爸爸的案例,思考:评析小云爸爸的行为? 思路:爸爸的维权方式已超出法律界限,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属于滥用权利,这是不对的。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应该冷静理智的面对,按照法定程序处理。 总结归纳:①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案、步骤和过程进行。(P44) ②.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P44) 2、仔细阅读p44探究与分享小张的案例,思考问题: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1)张某首先找到厂家负责人,将由于播种机故障给村民造成的损失与厂家负责人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双方沟通解决纠纷。思考:张某通过何种方式解决纠纷的呢? 和解 ①含义 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适用范围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③过程 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④特点 快速、简便 (2)双方协商不成,情绪激动,导致问题搁置。后在村民的提醒下,张某找到了村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人民调解员在倾听了双方表述后,依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张某和厂家负责人进行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思考二:张某这次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纠纷的呢? 调解 ①含义 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依据 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 ③调解过程 调解人疏导劝说,促使双方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④调解方式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⑤特点 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知识拓展 人民调解: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和平解决纠纷。 司法调解: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 行政调解:由我国行政机关主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纠纷。 (3)后来厂商认为调解有失偏颇,拒不接受。张某不知道怎么办了,有人说找仲裁委员会寻求帮助。也有人说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仲裁 ①含义 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适用范围 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经济纠纷) 提示:仲裁异于诉讼,仲裁需要双方自愿,是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  ③特点 a.灵活性;b.快捷性;c.保密性;d.国际性 诉讼 ①含义 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向人民法院起诉) ②特点/地位 诉讼是最权威、最正规的途径,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③方式 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民告官) 区分诉讼方式 民事诉讼 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争议 刑事自诉 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民告官) 三、达标检测 回扣目标(5分钟) 1.某市法院依法公开审理被告人杜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一案。法庭认定杜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此案的判决说明(  ) A.个人权利是无限的 B.个人隐私权难以保护 C.行使权利有界限 D.维护权利只有诉讼途径 2.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没有绝对的自由  ②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  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下列属于侵犯他人权利的是( A.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印在通缉令上 B.某人在网上发布违法言论,其账号被网主管部门冻结 C.商场因为丢失物品,保安强行将被怀疑的顾客扣押并搜身 D.国家安全机关因为国家安全的需要,对某人的通信进行检查 4. 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线。下列同学的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A.小明在网络上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 B.张某的餐厅为了多赚钱而偷税漏税 C.小风把故意破坏的球鞋退还给商家 D.小花为自己的小发明申请了专利 5.菁菁在网上买了一双足球鞋。 在收货时发现,足球鞋鞋底已经开裂。菁菁本着自愿、互谅的原则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   ) A.与卖家沟通协商,进行退货 B.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C.请求相关调解组织调解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课堂小结 (2分钟) 五、布置作业 (2分钟) 完成黄皮3.2课时练。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总结起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总结起来 知识拓展 限时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