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为自己而学》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深度广度的增加,感觉力不从心或者只见耕耘不见收获,容易出现浮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必须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热情,提升自我认知力。本课着重从学习力的三个方面——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去引导学生挖掘潜能、提升自信,认识到学习动机是可以调整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效能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增加对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转化率的目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对学习的可控感、获得感和满足感;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动机并做出适当调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 设计意图 内容一、课堂导入 通过视频引入思考“为什么而学习”。 1. 视频欣赏:广西老奶奶自学多门语言 师:说一说你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都提到了这位老奶奶的学习能力,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她的学习能力让我们作为青年、少年都自愧不如呢!同学们请从视频中老奶奶的学习情绪、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结果)三个方面找找原因。 师:从根本上来说,老奶奶能在年纪这么大的时候掌握十种语言的原因是? 教师总结 是的,老奶奶一直是在为了自己而学,是她自己想学,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不论外界发生了什么,她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新的一课——《为自己而学》,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并适时地调整学习动机,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二、我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分类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以及做出适当调整。 1. 思考与分享 师:有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人“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读书”同学们,现在的你又是在为什么而学习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填写下表。填完以后进行分享。 我的学习动机分类表 请学生根据自己写的学习动机,在分类表中打分,找到影响自己学习最大的动机是哪一个类型。并思考:哪一种动机保持的时间更久,对学习更有帮助? 故事分享《不给糖就捣蛋》 师:为什么三个孩子最后生气地说再也不来了? 生:因为老爷爷不给他们糖了,这个爷爷好有智慧。 三个孩子最开始的动机是:自己想玩——认知性动机(内部动机) 老爷爷给了糖以后,三个孩子的动机变成了:得到糖果——附属性动机(外部动机) 教师总结 启示:学习不要忘了初衷,学习的内部动机对学习能产生积极效果,外部动机通常不能维持长久的学习。 完成学案中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我们刚刚所学习到的知识,你认为你的学习动机需要调整吗?那应该怎么调整呢?请你写在学案上。三、调整学习动机 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内部学习动机。 1. 觉察学习兴趣:心流体验 在做某件有挑战的事情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中,很快一小时都过去了也没有感觉,完成后格外能体会到兴奋感和充实感,这就是心流体验。你在什么事情上体验过这种感觉呢? 保持学习毅力 建立合理的目标 A. 避免模糊的目标。(如我要好好学习、我要把钢琴练好、我要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B. 具体的目标。(如每节课回答一个问题、每星期看完一本书、每天进行半小时英语阅读) (2)保持激情,创设成功体验 (3)调整学习方法,正向反馈等 提高学习能力:训练注意力、学做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等我要为自己 总结升华:学习是为自己而学。 观看视频《采访14-17岁的学生他们为了什么而学习?》 教师总结: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前的人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学到东西,一条条地落实在自己身上,得到进步。现在的人学习是为别人学的,希望能够改变别人,比如我学教育就是为了改变孩子。是为了和别人讲话有谈资,显得自己有文化,让人觉得自己还行。为自己学习,学到一点,就去做到一点,改变自己。不要被知识轰炸乱了阵脚。反复学习每天正在做的事,日常行为做好了也是学习。最主要的是为自己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