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知多少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知多少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情绪知多少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情绪及几种基本情绪,并能辨别和区分基本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情绪追忆、情绪换位等移情训练法及情绪表演,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景的影响,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对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增强自我意识,促进移情的练习,训练理解情绪的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引导和启发情绪管理和情绪使用的意识,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与他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游戏,自我探索,小组讨论,老师讲解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
活动一:游戏:情绪脸谱
这里有一些情绪的词汇,和表情脸谱,但他们的顺序是被打乱的,请同学们分小组来帮每个脸谱找到它对应的情绪,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脸谱代表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表情?你猜他可能遇到了什么事情?
情绪词:生气、愉快、悲伤、羞愧、焦虑、惊讶、开心、内疚
老师总结:情绪的变化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开心可能是听到了有趣的笑话,悲伤可能是听到了什么噩耗,惊讶可能是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这一连串的情绪变化透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事物的态度。情绪就像一扇内心的窗口,通过窗口看到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活动。
2.讲授新课
活动二:你演我猜
成员按小组坐好,每个小组派组员到老师这抽取一张情绪卡片,然后各小组用非语言或情景哑剧的形式将抽到的情绪表演出来,其他小组竞猜是哪种情绪。对表演情绪的成员以及竞猜优秀的成员给予小小的礼物作为奖励。之后,小组成员头脑风暴,将生活中引发此种情绪的事情一一罗列。最后,推荐一名成员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内容。
事先准备的情绪卡片:愤怒、期待、快乐、信任、恐惧、惊讶、伤痛、厌恶
活动三:我的情绪
下面老师给出了一些假设性的情景,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当这些假设情景发生时,你会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什么?
假设情景:
你受到请示或侮辱
你感到威胁
你失去亲人
你违背了道德规范
你未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你希望拥有别人的东西
你接近了某种你所排斥的东西
你害怕面对最糟的局面并盼望事情好转
你正接近渴望的目标
你获得了有价值的东西或取得了成就
你受到别人的款待
你渴望得到别人的感情
你被他人的遭遇所感动
老师给出引导归纳每种情绪评价及对应的情绪。
3.巩固与进阶练习
活动四:情有可原
同学们,刚刚的游戏是大家认识到,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情绪就像一个多变的万花筒,展现了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相同的情绪体验有着大致相同的外在表现,但是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可能会有一点不一样,那么我们就要学习,学会观察,留心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要学会判断自己和别人的情绪。
请同学们想一下最近一星期自己的情绪如何。与组员确定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情绪。请组员将这一周的情绪画在纸上,用各种颜色代表这一周的各种情绪,而各种情绪的面积代表该情绪所占的比重。成员画好后,在小组内分享。分享内容包括:①此画中的颜色所代表的情绪分布;②为何分不成这样子;③是否有特殊事件发生。
4.小结:老师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和体验了很多的情绪,刚刚我们通过自己的回忆和绘制以及与组员们的分享,也发现情绪其实是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有平衡和谐的,也有激烈甚至快要淹没我们的。今天我们通过情绪追忆、情绪换位、情绪表演等方法,丰富了同学们对各种情绪的体验,增强了对自我情绪的感知,也练习对他人情绪的鉴赏。关于情绪的自觉与鉴别的敏锐度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的。老师都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做一个认识自我情绪的有心人。可以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有意识的留意并记录下情绪的变化过程。回过头来看看记录就会从中得出新的感受。
5.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用彩色笔记录下你从今天起一周内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和情绪。
延伸阅读:
表情是进化的产物,也是适应的手段
脑的进化水平与情绪发生的关系从不同的进化阶段表征出来:
爬行类。以蛇为例,蛇有开始形成脑皮层,但尚无面部肌肉系统。蛇有明显的趋避行为,其所发出是声音和身体运动,可看做整体情绪反应,它是情绪进化的来源,也是情绪的萌芽。
鸟类。在同种属的通讯交往中具有头部和面部的动作特征。这些特征伴随着声音,是求偶的重要信号,也是传递关于危险或安全的重要信号。但是这些头部和面部运动的特征还没有标志出情绪。
哺乳类。以啮齿类动物为例,猫、狗、牛、马的面部均有分化的肌肉纤维和少量精细的血管。它们有怒、怕等全身表情和部分面部表情。例如猫的怒模式为:弓腰、竖尾、呲牙、嗥叫。高等哺乳动物在育幼和择偶期还有明显的依恋表现。有些家畜表现出明显的对人的依恋,但无明显分化的面部表情,然而,动物在哀鸣中伴随着流泪以及在依恋中出现的安详反应,都可使人们假设,高等哺乳动物已经具有情绪感觉的内部状态。
灵长类。几乎所有研究灵长类动物行为的习性学家和动物心理学家,在观察猿猴群居的通讯活动中,都注意到和感兴趣于它们的面部反应和情绪反应。在猿猴的群体中,它们的面部肌肉迅速而瞬变地运动(经常伴随着声音和动作),似乎在相互输送视觉信息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恒河猴已具有可区分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它们在威胁、骚扰、育幼、媾和的通讯交往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不同的面部运动模式提供性质不同的信息,例如,母猴在喂奶时,对趋近它们的对象表现出警觉和愤怒的表情;小猴在呼唤母亲时,出现类似哭的表情。实验研究还表明,当向小猴呈现新异刺激(如熊猫模型)时,小猴出现害怕的表情。这些表情维系着猿猴种属内部的群居关系,参与建立和维持它们之间的支配从属等级。
五、板书设计: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张显文章主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