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同。道德修养:树立法治意识,努力做法治中国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法律意识:(1)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以及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2)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责任意识:(1)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2)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学习难点:树立法治意识,建设法治中国。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_________。法律____________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__,表达自身合法的______和______。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____________。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__。4、法律意识是人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5、建设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最法律保障,____________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___________,增强全社会__________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6、法治时代,并不否认___________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7、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____。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2、我们应该如何依法办事?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4、道德在法治时代有什么作用?5、青少年应如何与法同行?三、合作探究1.2022年3月,福建福安市法院在审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盗窃案件时发现被告人的母亲林某某平日忙于生计,忽于履行监护职责,放任孩子一步步走向歧途。法院针对林某某监护失职情况,依法发出《家庭教育令》,并予以训诫。“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材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学会依法办事?2.阅读材料,分享观点。守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将法律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在一次关于“守法”讨论中,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小华:“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小明:“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小会:“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小青:“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对于守法,作为中学生的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向同学们分享你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为法治,合法的行为得以系护,违法的行为受到超罚: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结合材料,说明青少年学生如何促进法治的实施?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某省《学校安全条例》中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学校门口200米范围内不得确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在校园主要区域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发现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开展调查处理。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危害学校安全的行为,都有权向教育、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材料二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规定,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分别进行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纪律处分、警示教育或训诫、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甚至依法处置。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发布《学校安全条例》该条例,有什么意义?(2)从道德与法律角度谈谈未成年人应如何远离欺凌,保护自我。5.信息一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占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占32人,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大好的青春就在少管所度过……信息二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细化监护人监护职责,加强网络监管防止沉迷、强化各方报告义务等,力求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保护。(1)结合两则信息,请你谈谈“依法治国”的理解。(2)除此之外,青少年还要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每个公民都要养成相信法律、遵从法律、爱护法律的良好守法意识,把法治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将守法义务落实到每个公民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守法,就要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3.我们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4.(1)①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③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让家长放心。(2)①提高道德修养,文明交往,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宽容他人;②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有维权意识,懂得通过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1)①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②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④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①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②学会求救和自救,采取灵活机智的自卫策略,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注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③善用法律武器,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又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