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1 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1 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本节内容选自科学普及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材分析】
本节是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重要的自然资源》中的内容。此节内容包括身边的自然资源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道”两部分内容。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为“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中国地理的基础是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本节作为自然资源的第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和地理知识的储备,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学生是首次接触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辨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章自然环境里学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是在分析理解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鲜明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设置相应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获取知识,归纳规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辨析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图文资料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结合数据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的特征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难度较大,教学围绕设疑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归纳规律---学以致用展开组织。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环境,使学生借助各种图像和多媒体资料在“用”中“学”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在“学”中“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解决问题,具体设计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圈画、擦除、补丁等交互功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辨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2.当堂练习,即时评价,针对性教学。
本节课设计两部分的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一结合网络平台当堂检测,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使学生清楚的辨析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当堂检测二利用交互式白板,希沃助手结合当堂检测一,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
【教材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 意图
情景导入问题感知 (引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生活,大家大胆猜测猜想一下未来的地球可能会是什么样?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1.视频中未来的地球是怎样的? 2.如果让你为地球添加一种物质让它重新恢复生机你会添加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过渡:我们把大家说的这些叫自然资源,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学习 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先做一个预判和看到的视频做对比,通过反差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 【学习目标一】:结合生活实际辨析自然资源的概念 【学生活动】: [学习任务一]: 1.阅读课本P53页用双色笔圈画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2.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以致用 [任务要求]: 1.自主完成 2.展示时老师任意抽同学上前作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纠错补充 学以致用一 [活动一]结合课本P61页图片判断以下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请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二】再识自然资源 判断:空气 闪电是自然资源吗? (小结)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是自然资源要同时满足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条件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学解决问题
二 自 然 资 源 的 分 类 【学习目标二】: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一)按来源: 【学生活动】对号入座 利用拖拽功能任意请六位同学上前将资源名称拖动到相应的图片底下 (二)按属性: 学以致用二 【活动一】阅读课本P62-63判断以下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学生活动】检测: 1.任意抽取学生分两组做游戏 2.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自主辩论,对于争议较大的水资源播放微课《水循环》 ①利用希沃课堂活动里的分组对抗进行检测 ②播放自制微课《水循环》 (过渡) 既然可再生资源通过更新,循环都可以再生,那是不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思考: 1.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那应该怎样合理使用 2.不可再生资源又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呢? 【学生活动】 1.自由交流观点 2.列举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无论是对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活中合理节约的使用资源。那在生活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吗? 观看视频“垃圾处理”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小窍门? 利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答案上传到白板上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学生的交流并结合微课让学生清晰的掌握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识
三自 然 资 源 的 保 护 和 利 用 [学习目标三]: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活动】读下图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有人说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地大物博”也有人说“地大物薄”结合图中的数据说说你的观点: 【学生活动】 自由交流观点 (小结):我国资源的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更应该在生活中践行合理节约使用资源 通过分析数据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课堂小结 通过思维轴师生共同梳理本堂知识要点
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难度较大,我利用视频“毫无生机的地球”片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贯穿全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的活跃度并为最后的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做铺垫。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从难度不大的“什么是自然资源的概念”逐步过渡到“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每个环节都利用上个环节探究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2、课堂中运用电子白板的达到了师生的交互,突出了学生的“学”。本节课中除了使用白板的基本功能拖拽,分组对抗游戏等之外,我还使用了希沃授课助手,学生做完习题后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将学生的答案上传,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真正达到了“解惑”,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很好。微视频“水是可再生资源吗?”在上课时可以灵活运用,根据学生交流后的答案,可以选择观看,多次观看或者跳过微视频的观看,直接进行等高线特征的练习。 3、如何结合网络平台实现在课堂中进行分层测试练习,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