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思维1.思维的含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思维的特征: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见…而知;计划;预测;推断出)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之处是)③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3.思维的分类①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分析地认识对象的思维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词语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逻辑1.逻辑的含义——与“规律”同义(所有学科的研究对象);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指“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学的研究对象)。2.逻辑学: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 广义的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 矛盾律(常用于反驳 以真推假) 排中律(常用于证明 以假推真)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错误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A并且非A “两可” “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A或者非A举例 老师:“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 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两人所说的“结果”是混淆了概念的) 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方的和圆的不能是同一个图形) 甲: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 乙:谁说我不去? 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 (既否认去,也否认不去,两不可)三、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什么是科学思维?①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②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3.科学思维的特征:特征 阐释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阐释思维素养意义 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把握本质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着眼创新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意义 觉悟层面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实践层面 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一、概念1.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和非本质属性。2.概念的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3.概念的内涵(质:是什么)①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②构成:被定义项(需要明确的概念) 定义联项(把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连接起来的部分) 定义项(用来表现概念的内涵)③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属概念④下定义的要求——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人是能直立行走的动物)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直接包含被定义项——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循环定义”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机体正式定义为“有生命的个体”)·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词不是句子)·定义不能用比喻。(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4.概念的外延(谁:有哪些)①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②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动物和植物)——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②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构成:母项+子项·正确划分的条件——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规则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规则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言情小说。)规则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规则四: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5.概念是变化发展的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二、判断1.判断的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有真假之分(真/假判断:符合实际的判断 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 有断定就有真假2.判断的表达——语句。(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3.判断的类型:①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判断的量项(“全称”所有/“特称”有些/“单称”她)+主项+判断的联项(是/不是)+谓项·关系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对称/反对称关系、传递/反传递/非传递关系)类型 内涵 表现对称关系 在某一个论域中,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仍然成立 “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是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 在某一个论域中,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一定不成立 “大于关系”“小于关系”“重于关系”“少于关系”“侵略”“剥削”“在……之上”等是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在某一个论域中,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帮助”等属于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在某个论域中,有三个对象,如果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这种关系,那么,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一定具有这种关系 “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等可构成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在某个论域中,有三个对象,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这种关系,而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一定不具有这种关系 “……是……的母亲”“……是……的父亲”“……是……的儿子”等可构成这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在某个论域中,有三个对象,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这种关系,而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喜欢”“不喜欢”“相邻”等可构成非传递关系②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构成——联结词+支判断.联言判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真。)·类型 选言判断 相容 或者…或者… 有一个真就行. 不相容 要么…要么… 只有一个是真的假言判断——“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三、推理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必然推理—演绎推理 一般到个别或然推理 归纳推理 个别到一般 类比推理2.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1)演绎推理(性质判断、复合判断)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①换质法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②换位法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所有的肯定判断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全称和单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③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正当防卫(中项)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大前提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中项), 小前提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结论小项 大项·三段论的规则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必须分别出现两次。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①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当一个联言判断真时,它所有的支判断都是真的,因此,前提断定了一个联言判断真,就能导出它若干支判断真的结论。(联言判断合成式:p,q→所以p且q. 联言判断分解式:p且q→所以p p且q→所以q)②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判断——前提否定→结论可以肯定 前提肯定→结论不能否定 (p或者q非p→所以q)不相容选言判断——否定肯定式(要么p,要么q p→所以非q );肯定否定式(要么p,要么q 非p→所以q )。③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 那么 肯定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肯前 否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 才 否定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肯后 否前)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2)归纳推理①分类 完全归纳推理(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必然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求同法——“异中求同”; (a去的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b )求异法——“差异法、同中求异法”;(白薯一部分被温水浸过,另一部分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温水浸种产量高。增产是因为差异因素 温水浸泡)②归纳推理的方法 共变法也叫“求量法”体温计、气压表(a的某种程度变化,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寻找因果联系 求同求异并用法“既求同又求异” (小王在和小王不在,办公室氛围愉快)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abcd导致ABCD 已知a导致A b导致B c导致C 剩下d导致D)(3)类比推理(或然推理)①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不同于比较,不同于比喻,它是或然推理。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②类比不是比较,是要得出新的结论;类比不是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是为了更生动形象地描写表达,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③类比推理的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④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越密切,也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⑤类比推理的作用: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获取新知识。可以帮我们创新新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找已经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这个可以使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得到论证和说明。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1.辩证思维①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②特征:整体性(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动态性(变化发展、运动的观点,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③辩证思维的方式: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与综合分析 综合区别 含义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特征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 分析把注意力放在点上。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综合把注意力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有没有);定量分析(有多少);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缺点: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联系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②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③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质量互变和推动认识发展 量变 质变含义 量变即量的变化。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质变即质的变化。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特点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关系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 ①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坚持得当思维和得中而处的思维(度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4.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关系 对立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进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中5.认识发展过程: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不完全,外部形象。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②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第四单元 创新思维1.含义: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方面,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新在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2.特征: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含义: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特征: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正迁移:在功能上发挥促进作用的正迁移负迁移:有发挥阻碍作用的。3.联想思维 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同化性迁移:可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直接应用到其他工作之中进行或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方法 顺应性迁移: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想象的方式:形象化的想象、“假如”式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推测前景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4.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区别 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方向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方法 ①检核表法: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这一技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几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②信息交合法: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③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②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联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解决复杂问题,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反向求索。5.逆向思维 主要方法: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6.超前思维特征 探索性 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预测性 超前思维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不确定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推理和想象的 方法 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调查研究方法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作用 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