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说出因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2.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3.了解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两极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竞赛等方法为主。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分组竞赛的标记、图片、学案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极地地区的视频导入新课,看完后转承: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地方吗?(对,是地球上最寒冷的极地地区。)一、自然环境如果我们是科考队员,要去极地地区考察,我们首先要明确考察地的位置和范围。(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1.分别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图,让学生分析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简单分析这种纬度位置的意义。2.请学生比较南北两极位置的异同。(从纬度和海陆分布的异同方面略作提示)学生讨论并上前指图回答,讨论后学生指图回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N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S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过渡:两极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在两极考察,判别方向是必备的生存技能,我们以南极地区为例。(展示课件)课件展示:练一练说出南极点的位置和指向:四面朝北(即四面一方);经线指示南北向,纬线指示东西向,以南极为中心点,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练一练:南极地区判别方向。提示:北极地区的方向和南极地区相反。创设情境:考察过程中,为便于行动,我们的考察大队分成九小队,希望各小队团结一致,注意安全,认真考察,最后争当优秀科考队!一切准备就绪,让我们坐上中国极地考察船,并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顺利出发吧!二、科学考察宝地。问:在船上,热心的船长告诉我们,去南极考察,最好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去北极考察,最好乘北半球的夏季,这是为什么呢?各队讨论、抢答并汇总:极地地区的夏季即暖季,又有极昼现象,是人们的考察活动的最佳时机;而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的船一路往北开,在北冰洋沿岸,我们看到了……(课件展示冰山、北极熊、北极地区动植物资源等景观)请学生扮演北极熊并作为本地区的霸主来介绍这一切。过渡:哪怕是暖季,北极的极点也覆盖着海冰,使我们的船无法到达90°N,所以,我们的考察船转换航向,一直往南开,终于看到了这块冰雪覆盖的白色世界——南极洲,瞧,可爱的企鹅正向我们走来……(展示课件: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企鹅、南极的动植物资源)学生扮演企鹅并作为本地区的主人向考察队致欢迎词来介绍这一切。问: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是什么?最普遍的景观是什么?抢答:永恒基色是白色,最普遍的景观是冰雪覆盖。过渡: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字 ?答:冷!(展示课件: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问:南极地区为何如此寒冷呢?(展示课件:在众多可能性中引导、学生总结出纬度、地势、冰雪等导致南极地区寒冷的主要原因,又展示系列数据资料让学生总结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比较并归纳:两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区域,而南极地区比北极还要冷。学生讨论分析这三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并通过系列数据资料,感受并总结出南极地区三大气候特征:酷寒(世界寒极)、干燥(白色沙漠)、烈风(世界风库)。过渡: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适合人类居住吗?可是,迄今为止,以南极为例,已有18个国家建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为什么要建立科学考察站呢?答:不适合。分组讨论并交流汇总:资源丰富(动植物、淡水、矿产);原始的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归纳总结: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和科学考察的极好环境,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国的极地又考察进展如何呢?(展示课件)读图说出我国的两极考察站:北极地区黄河站,南极的长城站和中山站,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建第三个考察站昆仑站……三、极地地区的保护过渡:在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的恶劣气候下,我国一批又一批科学工作者奔赴南极考察,置生死于度外,他们这种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考察者的到来,也给寂静而洁白的南极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危机。打开今天的《企鹅日报》,我们触目惊心地看到这些栏目……(展示课件:“救救我们吧——SOS专栏”、焦点关注——日本大肆捕鲸、惨不忍睹——捕鲸系列照片)学生讨论:人们该怎样和平开发利用极地,保护极地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紧迫性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展示课件介绍:《南极条约》,并强调只有每一个国家都恪守承诺,共同承担保护及和平利用南极的责任,两极地区乃至全球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学生齐读《南极条约》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