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7 讲 质量守恒定律 选择题2023年中考化学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人教版)第一部分:中考真题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分子个数比为4:3:6,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B.每个丁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C.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N2。A.甲物质是氨气,甲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故错误;B、丁是N2,每个丁分子中共含有2个原子,故错误;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水)、丁(氮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正确;故选:D。2、在空气中煅烧黄铁矿的主要反应为4FeS2+11O22X+8S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2O3B.SO2中含有氧分子C.S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D.FeS2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7:8【答案】B【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SO2中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SO2溶于雨水会生成亚硫酸,最终会形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D、FeS2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56:(32×2)=7: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学式的有关计算、酸雨形成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27 x 10 6反应后的质量/g 3 5 18 22A.甲一定是化合物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x=3+5+18+22﹣6﹣10﹣27=5,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丙、丁,因此甲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不知道化学计量数,因此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22﹣6)=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第二部分:考点解读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第三部分:自主练习1、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的数值为3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2、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3、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1:1:24、 从不同角度认识下图中的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A. 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 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 符号描述:D. 实践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5、“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D.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6、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1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D. 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7、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推断X的化学式是( )A.C3H8 B.C3H6 C.C2H6O2 D.C3H8O38、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10、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11、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1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C.生成物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13、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C.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14、甲醛(CH2O)是一种有毒气体,房屋装修时部分建材释放出的甲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可高效地促进甲醛的转化,从而降低甲醛的危害。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2B.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15、下图为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CH4OC.该化学反应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1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乙物质为气体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1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17、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A.a=5B.甲和乙为反应物C.丙可能是催化剂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18、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3:16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19、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可减少CO2的排放B.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HCOOH+O22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纯净物 C2H5OH O2 CO2 H2O X反应前质量/g 4.6 2.4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A.反应后X的质量为2.1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21、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