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讲 物质的组成 选择题2023年中考化学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人教版)第一部分:中考真题1、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H2PO4 D.Ca(H2PO4)2【答案】A【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正确。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液氧 B.酒精 C.冰水 D.铁锈【解答】解: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B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C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铁锈属于混合物,氧化物必须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C。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汽水 C.液氧 D.生铁【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A错;B、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 B.汞 C.氢气 D.氯化钠【答案】D【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我国最早期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在苯酚(C6H6O)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下列有关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上看:1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B.从宏观上看:苯酚由6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C.从分类上看:苯酚属于氧化物D.从质量上看:苯酚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分析】A、根据每个苯酚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苯酚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化物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1个苯酚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而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苯酚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6)=12: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刚石和石跟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7、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答案】B【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原子核中都含有,据此解答。【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点评】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端午时节粽飘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发生了分解 D.分子不断运动【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飘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第二部分:考点解读1.物质的微粒性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二氧化碳由 分子 构成;所有金属和稀有气体都由 原子 构成;氯化钠由 离子 构成。 2.分子、原子和离子(1)分子定义 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性质 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不停地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的 物质 多数非金属气体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等; 气态的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2)原子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 粒子性质 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不停地运动;③原子间有间隔;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构成的 物质 金属单质,如铁、铜等; 少数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3)离子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 阳 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 阴 离子电性 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得电子后带 负 电,失电子后带 正 电构成的 物质 如金属氧化物(氧化镁)、盐(碳酸钠)、碱(氢氧化钠)等(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微粒 原子 分子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联系(5)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微粒 原子 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区 别 量的 关系 质子数 等于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大于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小于 核外电子数电性 不显电性 带 正 电 带 负 电符号 元素符号(如H) 离子符号(如H+) 离子符号(如Cl-)联系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1)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扩散、升华、挥发、汽化、闻到气味等。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2)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可能只是分子间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了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3)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第三部分:自主练习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物质 分子个数 体积0℃/101kPa 20℃/101kPa 0℃/202kPa17g氨气 约6.02×1023个 22.4L 22.1L 11.2LA.氨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2 C.H2CO3 D.H2O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6、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品红扩散 B. 柳絮飞扬 C. 美酒飘香 D. 食醋挥发7、下列对化学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氢气球升入高空后会爆炸,因为高空中氢气分子体积会变大B. 镁粉制造烟花,因为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因为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D. 氮肥、磷肥、钾肥使作物增产,因为作物生长只需要氮、磷、钾三种元素8、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说明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体积变小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0、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氢氧化钾 B. 铝 C. 金刚石 D. 水1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13、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14、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 B. C. D.15、替诺福韦(化学式为C9H14N5O4P)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55℃~65℃的环境中反应制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7.22。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热即可分解 B. 属于混合物C. 质量为287.22g D. 由五种元素组成16、硫辛酸(C8H14O2S2)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下列有关硫辛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 由4种元素组成 D. 含有1个氧分子17、研究发现千金藤素(C37H38N2O6)可抑制某些冠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含有氮分子C. 由四种元素组成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8、2022年5月,广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实行全民核酸检测,室内室外消毒杀菌,注重个人防护等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它的有效成分含有乙醇(化学式为C2H6O)。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B.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19、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A. 氯化钠(NaCl) B. 次氯酸钠(NaClO)C. 氯酸钠(NaClO3) D. 亚氯酸钠(NaClO2)20、中印“东湖茶叙”使恩施州硒茶品牌迅速蹿红,享誉全球恩施绿茶中的茶多酚(C22H18O11)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8gB. 茶多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 茶多酚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 茶多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121、“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O D.NH322、乳酸可用作饮料中的酸味剂,分子式为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12种元素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C.每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水分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23中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中含有水分子C.葡萄糖属于有机高分子 D.葡萄糖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