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论古诗词的当今价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论古诗词的当今价值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论古诗词的当今价值
文题
有人说古诗词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既不能提供现实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也很少用于日常言语交流。针对这种说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谈谈你的认识。
佳作展
论古诗词的当今价值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诗词名篇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他们仍被人们朗诵。虽然在当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被利用,但在无形中却闪耀着它们的价值。
何为价值?我个人认为价值是在我利用某些东西,或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好处。并且使我有所感悟,令我受益。
诗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态度。每个人都有失意难过的时候,但是在这时候你突然读到一首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时,你能感受到这首诗句所传达的向前拼搏的力量使你的失意落寞一扫而空。面对秋天,万物开始凋零。总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孤寂和悲凉感,许多文人便也如此悲秋。可刘禹锡便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你便可以从他那诗句中读出那种乐观、豪放的人生态度。我想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如此看来长时间经过这些古诗词的熏陶,我们的观念和态度也会有所改变。
对于社会而言,诗词便像是一瓶药剂。如今网络用语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于语言的表面意思,而不是去注重语言内部的逻辑和设计。诗词中有许多巧妙的对偶与谐音,还有许多的藏头诗。这些巧妙的设计使得诗词语言更加的巧妙和上口。在创作诗歌、词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地去雕琢和完善,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而不像网络语用只会干巴巴的重复和对文字进行缩减,有的可能只是迅速出现但是却又很快消失。有时我们的社会也像这一样,需要诗词来丰富,并且也要改改社会浮躁的风气。所以要重视诗词的发展与应用。
对于国家而言,诗词是一块瑰宝,它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古时有多少爱国诗人不但为我们留下千古名篇也为我们以身作则。辛弃疾即使不被重用却仍心系国家,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作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想正是因为这些爱国诗人所创作出的词赋,使我看到了一个有骨气,有气节的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大国”。
也许诗词在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很少被应用,但是它确确实实在各个方面发挥着它的价值。尤其是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不但影响着我们个人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诗词文化在经历千年之后也还能如此闪耀。
发扬诗词文化
诗词,孕育于我们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中,是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联系现今与古代的最佳纽带之一。它们描绘了壮阔的大江大河,雄伟的崇山峻岭,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诗,起于汉,兴于魏晋,盛于唐。词,则源于诗文,兴起于两宋。对于诗词,我们都会不禁联想到“文雅”、“风韵”这类词语,让人感到心胸舒畅。
但在当下,仍有人会对古诗词的实用性提出疑问,在当今社会我们为何还要学习诗词呢?
的确,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诗词已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诗词绝不会,也绝不能就此落没。其实,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品鉴一首诗词,你的心也会借此得以舒缓,一种文雅的感觉便会贯通你的全身,使精神与这喧嚣忙碌的世界剥离,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一天的疲惫也得以舒缓。
诗词中蕴含着许多人生道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人们,看一件事物一定不能仅停留于其中来观察,更要跳出框界,整体观察才能领略出事物的真谛。王安石诗《登飞来峰》中讲: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出不必担心受到限制,只要在某方面做到一定高度后,便没有什么阻碍能影响到你了。
诗词还能让人们领略到自然景象的奇丽,让人直抒胸臆。当你泛舟夜游于洞庭湖上,能否想到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当你乘船渡过滔滔的长江,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你登上山巅,俯瞰群山时,又何尝不会想到那气势雄浑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所以,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年文化的积淀,不应被舍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发扬中华文化,学习诗词,品味诗词,享受诗词,将诗词文化坚定不移地传递下去。
从诗词歌赋,到诗意人生
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以流水线般的速度运转,游走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城市里,有人难免质疑古文诗词于当今社会意义何在?对此,我认为诗词在伟大的时代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火种,联系着时代与时代,联系着我与我们。
诗词歌赋是中国历史浩浩汤汤了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诗词没有偏颇地记载着华夏子孙的情感历程和意识形态的变迁。有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超然物外,也有道法自然以柔克刚的朴素辩证思维。同立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宋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千古绝响;近代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荡气回肠。诵读诗词歌赋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
诗词歌赋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转述人。从古朴悠扬的先秦小文,到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诗词以他独特的韵律裹挟着厚重的历史和人生百态流传至今。“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史实被史学家称为“诗史”。通过碑林石刻文献古籍研究探索那个时代的故事,以更好的姿态面向未来。
在现今生活中诗词成为了个人素养与文化底蕴的代名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诗词作为自我介绍,也曾在某个清晨朗读诗词陶冶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讲述家国情怀,也用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展现友好邦交。如果诗词对现今社会没有意义,那又怎会或日常或庄重之处随处可见?
山河入笔,星辰揽之,贤才用一腔热血倾泻于纸,所成之物即为诗。诗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傲岸的处世态度,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旷达的情怀。我们当从诗词歌赋中体味人生哲学。
当我们在感叹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的诗意人生时,殊不知我们也在泼墨着自己的一生。
人当以诗意栖居于大地,那何为诗意人生?就是如诗词一般隽永的人生。琵琶女辉煌过落寞过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是,钟大胆不断探界的一生是,我们也可以是。这要求我们坚定理想踔励奋发勇毅前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历史照进现实,古代与当下的距离一次次被拉近,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赓续,我们在诗词歌赋中树立民族脊梁,书写属于我们的诗意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