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段:初中学科:体育与健康) 实验区青教赛初中综合组教学设计课题:竹竿舞 年 级:八年级 姓 名: 学 校: 联系电话: 2023 年 5 月 30 日课 题 竹竿舞科 目 体育与健康 年 级 八年级 课 时 1 课时教学思想 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 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 健康第一” 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 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 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教材分析 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 (苗)族 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 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学情分析 黔西南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教学目标 1.学习竹竿舞和踢花键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 2.发展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3.体验民族民间体育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 4.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教学难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教学资源 篮球场一块、竹竿 10 根( 、展板 2 个、 口哨一个 、音响等。教学流程设计结 构 教学过程及内 容 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 式 时 间 强 度课 堂 常 规 一、课堂常规内容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检查 服装 3.提出本课目标 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明确本课 目标 宣布本次课 的内容 要求:简洁 明了 听教师讲解 要求:快、 静齐,集中 注意力 ◎◎◎ ◎◎◎ ▼▼▼ ▼▼▼ ★ 3 分 钟 小1导 入 新 课 1、师:在世代相 传的过程中,民间 体育和人民生活 有密切的联系。由 于各民族、各地区 的生活、历史、风 俗习惯以及自然 条件的不同而形 成民间体育形式 的明显差异。中国 的民间体育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 地方特色浓厚,简 便易行。 2 、展示图片,提 问,图片上运动是民 族 体 育 项 目 中 的什么项目呢? 3 、引入新课:《竹 竿舞》。 通过问题设 置,激发学 习兴趣。 民族体育简介、 展示图片并提 问 老师提问,学 生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分 钟 中2讲 授 新 课 部 分 一、自主探究学 习竹竿舞 1 、视频挂图 展示知识窗:竹竿舞也 叫“跳竹竿”或“打 柴舞”,起源于我 国黎族、佤族、苗 族、京族等民族的集体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2 、挂图展示动作 分解图。 ( 一) 平步 在“开—合”的节 奏中,用平常步 法,左右脚交替向 前跳跃。 (二) 磨刀步 在“开—合”的节 奏中,左右脚交替 跳进两组竿后,再 退跳一组竿。 搓绳小步 在“开开—合合 "的节奏中,左 右脚在每组竿 中各做一次后 踢腿,跳跃向前。 二、小组展示 动作; 三、学生自评 (归纳出节奏 和动作); 四、教师点评 并做补充。 提高协调 性和灵敏 性,增强 节奏感, 培养团结 协作的精神 。 1、分组 (把学 生分成三个大 组); 2、布置任务, 分发动作图解 挂图) (每组中 抽出8个同学学 习打竿,其余同 学学习跳竹竿 动作); 3、关注每组学 习及练习情况, 做引导和指导; 4、强调安全。 1 、 小组合 作:观、仿、 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课 的 部 分 五、合作探究 ( 一) 竹竿舞 创 编各 种 动 作,体验竹竿舞带 来的快乐。(思考: 舞 者 和 打 竿 者 如 何 相 互 配 合? 怎 样 才 能 轻 松 有 弹 性地跳跃竹竿? ) 上肢素质练习 、俯卧撑 上肢徒手操 熟练掌握基本舞步和节奏后,你可以加上转身、转圈与 同伴手拉手共同过竿等动作,或挑战更复杂的 舞步和节奏 纠正、巡回指导 评价鼓励教师 讲解方法、规则 并示范,强调安 全。 小组合作: 观、仿、做、 展、练,总 结。 积极参与学 习和练习, 体验学习的 乐趣同时获 取技能。 与 同 学 共 同 讨论和探究, 创 编 各 种 动 作。 2 7 分 钟 小 中 到 大放松 与 小 结 四.整理放松、小结 1.跟随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 3、小结 4、回收器材 5、布置课外作业(分小组完成民族民间体育知识收集并分工完成手抄报并下节课展示。) 6、下课 放松身心 教师领做 总结本课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积极参 与,完全放 松身心。 学生小结、 自评 收回器材 ◎◎◎◎ ◎◎◎◎ ▼▼▼▼ ▼▼▼▼ ★ 10分钟 大到小课后反思4(共27张PPT)第一部分 课堂教学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课堂常规一、课堂常规内容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3.提出本课目标和要求4.安排见习生一、导入: 民族民间体育图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运动吗?一、 导入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民间体育和人民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民间体育形式的明显差异。中国的民间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厚,简便易行。学习目标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2.发展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3.体验民族民间体育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一、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是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不-样。现今比较流行的有京族竹竿舞、瑶族竹竿舞、壮族竹竿舞、佤族竹竿舞、苗族竹竿舞、黎族竹竿舞、畲族竹竿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讲授新课新知探究1、挂图展示知识窗: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或“打柴舞”,起源于我国黎族、佤族、苗族、京族等民族的集体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挂图展示动作分解图。(一)平步在“开—合”的节奏中,用平常步法,左右脚交替向前跳跃。新知探究(二)磨刀步在“开—合”的节奏中,左右脚交替跳进两组竿后,再退跳一组竿。(三)搓绳小步在“开开—合合"的节奏中,左右脚在每组竿中各做一次后踢腿,跳跃向前。1 小组展示2 同学互评3 教师点评三、 展示与点评合作探究创编各种动作,体验竹竿舞带来的快乐。思考:舞者和打竿者如何相互配合?怎样才能轻松有弹性地跳跃竹竿?舞者和打竿者之间需要极度默契才能保证舞者在可以轻松有弹性地跳跃竹竿。他们可以用一定用如“嘿哈”之类又有气势又有默契的口号帮助统一步调。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你们今天的表现,我相信我们民族与民族之间有团结,有凝聚力,国家的未来因有你们会更强大。素质练习1、俯卧撑(每组5个,3组)2、跟音乐节奏做上肢徒手操。放松、小结跟音乐放松身心小结本节课内容作业布置分小组完成民族民间体育知识收集并分工完成手抄报并下节课展示。第二部分 教学阐释目录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 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二、教学目标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2.发展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3.体验民族民间体育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4、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三、教材分析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 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价值。四、学情分析黔西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地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五、教 法在整堂课中,采用探究实践性、发展性的教法,激发兴趣,突出主体。另外,采用纠错法,纠正错误动作。通过多次尝试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热情。六、学法以学生的主动性为重点,引导探究、归纳,让学生始终存在着跃跃欲试。通过练习,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创新,再进行评价,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3.提出本课目标和要求4.安排见习生(二)导入新课七、教学过程民族体育简介、展示图片并提问(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习兴趣。)(三)自主探究学习竹竿舞1、挂图展示知识窗(了解竹竿舞)2、挂图展示动作分解图,自主学步、磨刀步、搓绳小步)(四)展示、自评、归纳、点评和补充1、小组展示动作;2、学生自评(归纳出节奏和动作);3、教师点评并做补充。七、教学过程(五)合作创编练习创编各种动作,体验竹竿舞带来的快乐。(思考:舞者和打竿者如何相互配合?怎样才能轻松有弹性地跳跃竹竿?)(六)上肢素质练习四、结束部分集合整队放松讲评宣布下课安排学生送还器材。要求:安静、放松、互相抖动手臂,拍击肩部.八、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挂图5张竹竿10根(可以用长跳绳代替)口哨一个音响一台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体育《竹竿舞》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体育《竹竿舞》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