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①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度大;②年降水量较大且相对集中;③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易被冲刷。答:①政府加大治理资金投入;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③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3)根据材料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阐述长汀县坚持水土流失治理的合理性。(6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效协调当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间的关系,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据新华社2月6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6.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0万亿元。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期末时政速递7.3月3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在长春完成首次悬浮运行。高温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运行时速可达600公里以上,是未来我国构建超大城市间、发达经济圈之间快速运输通道的重要选择。8.5月10日晚间,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这是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飞行任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有着“不凡”的身份——我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发射的首发航天器;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期末时政速递PRED问题——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少,浪费严重——资源短缺人口多,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发展的选择第一框可持续发展与新发展理念过度开发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发展陷入困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①人口过多→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资源→超过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出现资源短缺。②人口过多→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③人口过多→人类索取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破坏。人口是关键因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1、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纬度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国的努力落实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框因地制宜谋发展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因地制宜谋发展——我国的四大地区划分因地制宜谋发展——我国的四大地区总体特点中国四大地区三大产业的比例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少的是第一产业;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观察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因地制宜谋发展在地势比较平坦、降水较多、草地广布的地区,用作畜牧业,放牧业,放牧羊、牛、马等牲畜,饲养猪,肉鸡,肉牛和奶牛等。在平原广阔、土地深厚且土壤肥沃、降水较丰沛的地区,用作耕作农业区,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地用作林业和特产区,经营林业及相关产业。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因地制宜谋发展交通便利,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开发历史:开发时间早,工业基础好政策:政策优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教育、科技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广阔的消费市场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大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旅游业海南风光,适宜发展--------沿海的地理优势,适宜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优势互补跨区域调配优势互补: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向贫困宣战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答:趋势:2016年至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所有减少,但依然很大。最主要方式:焚烧。必要性:①我国垃圾总量大,垃圾的分类处理,可以把可回收垃圾利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问题;②垃圾分类处理减少焚烧填埋量,保护环境。答: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好预防和监管作用。东海下答:①水网密布;②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答: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虽然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侵占过多未利用地,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因此,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4发展的选择.pptx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