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教学设计
课标
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课标解读:
①“运用资料”,包括各种地图(如: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①气候这一节位于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中国自然环境学习的第二大块内容,其中第一节是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地形、气候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两个要素,先学地形再学气候的学习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这两大自然地理要素,同时这也与七年级学习世界地理中地形、气候顺序一致,有利于学生调用知识。本课前两课时学习了我国气温及降水的基本情况,学习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干湿区的划分。学习完气候的两大要素,再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②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而教材中给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能打待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范围,同时得出我国气侯类型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说明在高大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通过读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另外,教材中还补充了“竺可桢和中国气候研究”的阅读材料,向学生们介绍对我国气候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地理学家,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及对祖国的热爱。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活动题,能根据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当地的气候类型并能说出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加深对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能够根据图文信息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和气候特征。
B.结合“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C.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而大陆性强的特征。
D.结合“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理解地形因素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E.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学会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及其特征。通过结合“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分析在山体不同高度出现的不同气候及植被类型。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教学重点
A. 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和气候的主要特征
B. 阅读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并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4、教学难点:阅读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地理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技巧。七年级学习天气与气候,学习过世界主要气候及分布,能够掌握不同气候所对应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懂得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但可能不太熟悉,可能会弄混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本节课主要是将研究我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前面两节课学习了气候的两个要素,及我国温度带划分及干湿区划分,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世界气候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导入环节 首先,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气温和降水的重点内容。复习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干湿区的划分 我国南北温度带跨“五带一区”(温度不同)及干湿区分四大干湿区(降水空间差异),进而不同气温和降水组合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 (承转)我国地域辽阔,气温(热量)和降水(水分)组合不同,组成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小组讨论完成屏幕上的活动题。(学生讨论完成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特点,造成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结合地形图、温度划分图、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不同气候类型的主要范围、重要分界线。 分析高大山地气候类型、植被出现分异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进行学习和探究,训练学生运用地图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大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承转)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有哪几种类型?又大致在什么地区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大致范围,与地形图、降水量图、温度带划分图结合
教学2 (承转)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有着相似之处(季风气候)。读“我国气候类型图”,我国东部地区有三种季风气候,解释季风气候的特征,给出季风区降水柱状图,降水不均匀、夏秋多雨——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自主看图归纳,根据“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类型,以及不同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分布特征,得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特征
探究学习 回顾初一时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气温降水量关系判读。再给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活动部分),学生回忆世界不同气候的气温及降水量关系,说出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候特点,并能判断它们都属于那种气候类型 通过对“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的阅读分析,反复强调、训练学生读图技能(重点教会学生看坐标),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能将世界气候学习的方法运用到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判读上来。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区域观念
联系生活,课外拓展 (承转)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对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对比不同区域存在的不同人文景观,开拓学生视野。
总结归纳 让学生一起回忆总结本节课所讲主要内容,并且强调本课重点。结合地形图 归纳总结,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