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重难点突破——溶液的浓度一、单选题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5%的稀盐酸,需用到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2.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钠饱和溶液3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蒸发掉30克水 B.温度不变,加入15克氯化钠固体C.温度不变,取出15克原溶液 D.温度不变,加入30克水3.某同学欲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7.0%的食盐溶液,在称量时托盘天平游码未归零就开始调平称量,其他各步操作均正确,那么他实际上所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A.>7.0% B.<7.0% C.=7.0% D.无法判断4.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B.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C.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D.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5.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如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 B.C. D.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7.对“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B.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0g氯化钠C.将10g氯化钠溶解在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将氯化钠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8.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将氢氧化钠放在右盘称量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量好的水加入烧杯时有水溅出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几滴9.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食盐(如图)。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10.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①称量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使用游码);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⑤砝码生锈。A.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11.海水淡化常用蒸馏和膜分离等多种方法。(1)蒸馏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蒸馏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膜分离的原理如图2所示。将海水加压一段时间后,水分子能透过分离膜,Na+和Cl-却不能透过,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______操作相似。12.下表是固体A、B、C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A 35.7 36.0 36.6 37.3 38.4B 13.3 31.6 63.9 110 169C 35.0 44.5 57.6 55.0 50.0(1)若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B。(2)将80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_____。(3)精制A物质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而不是降低溶液温度。据表分析其原因:______。13.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50℃时,将4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3)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4)将50℃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三、实验题14.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 g。(3)量取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下面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15.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机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填序号)。(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__________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四、计算题16.食用小苏打是厨房中常备的物品,食用小苏打是用纯碱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得:Na2CO3+H2O+CO2=2NaHCO3,现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100g质量分数为4.2%的小苏打溶液。试计算:(1)制得的小苏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2)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现可以用质量分数为10%的小苏打溶液,稀释为100g质量分数为4.2%的小苏打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装瓶贴签)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详解】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装瓶贴签,一般用量筒(用到胶头滴管)量取,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和转移装瓶时要用到玻璃棒.所以需要的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稀释步骤与所用仪器,难度不大,要注意溶液的稀释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在稀释时和转移液体时要用到玻璃棒。2.D【详解】A、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蒸发掉30克水后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温度不变,加入15克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温度不变,取出15克原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温度不变,加入30g水,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游码归零,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所表示的质量,游码未归零,相当于在左盘已经已经添加了药品,称量溶质食盐结果偏大,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所以实际上所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大于7.0%,故选:A。4.B【详解】A、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没有蒸发操作,故A选项分析错误;B、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正确的应为“左物右码”;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读数,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故B选项分析正确;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故C选项分析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选项分析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C【分析】对一种溶液来说,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对于接近饱和溶液来说,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0”,也就是说起点不是“0”点,错误;B、随着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大,错误;C、当到达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是不会溶解的,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D、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不会一直增大,错误。故选:C。6.C【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说明溶液是否饱和,需确定温度,否则没有意义,说法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说法错误;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说法正确;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故选C。7.A【分析】10%氯化钠溶液,其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氯化钠,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10:100=1:10;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0:90=1:9;或溶剂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90:100=9:10。【详解】A、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0g:110g=1:11,而1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1:10,故选项解释错误;B、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有10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10:100=1:10,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选项解释正确;C、将10g氯化钠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10g:100g=1:10,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选项解释正确;D、将氯化钠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8.A【详解】A、将氢氧化钠放在右盘称量,使用了游码,砝码和氢氧化钠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C、量好的水加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几滴,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9.B【详解】在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食盐,甲中能够溶解30g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100%≈23.1%,乙和丙中溶解的氯化钠质量都是36g,质量分数都是×100%≈26.5%,因此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选:B。10.B【详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均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①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需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若称量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使用游码),药品与砝码放反,此时左盘砝码的质量=实际所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则实际所取的氯化钠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②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实际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即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洒出,会导致实际所加的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并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⑤砝码生锈,会导致实际所取的溶质质量偏大,则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11.(1)物理(2)变大(3)过滤【详解】(1)蒸馏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加压后右侧的水分子逐渐向左侧转移,Na+和Cl-却不发生转移,则右侧的海水中水的质量变小,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3)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原理相似,都是将物质进行分离。12.(1)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2)C(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详解】(1)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B晶体会很快析出,故答案: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2)因为在60℃到80℃之间,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升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由8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A、B会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而C会变的不饱和,质量分数不变,故填:C;(3)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A,故填: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13.(1)5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2)70(3)降温结晶(4)B>A>C【详解】(1)P点含义是5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2)50℃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4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3)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4)50℃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A、B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C此时因为温度降低,溶解度上升,C溶液是20℃下的不饱和溶液,A在20℃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20℃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14.(1) ②①⑤③④ ①(2) 广口瓶 3(3) C 凹液面的最低处(4)AD【详解】(1)配制溶液的正确的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所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其中操作错误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固体物质盛放在广口瓶中;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3)配置50g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所需水的体积:47g÷1g/mL=47mL,所以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50mL(一次性量取,最接近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故选:C;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故选:AD。15.(1)酒精灯(2)D(3)引流(4) 50 偏大【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C是酒精灯;(2)第一步实验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第二步实验是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所以部两步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量筒,故填D;(3)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引流;(4)配置溶液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则需要用到的水为50mL×(1-5%)=47.5mL,应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量筒,所以应选50mL量筒,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氯化钠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16.(1)4.2(2)解:设Na2CO3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答:Na2CO3的质量为2.85g,CO2的质量为1.1g。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9%(3)设需要10%的小苏打溶液质量为zz×10%=100g×4.2%z=42g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42g=58g。【详解】(1)制得的小苏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2%=4.2g。(2)见答案。(3)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