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学案【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学案【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2-23七下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思维导图+核心知识填空+真题演练)(解析版)
思维导图
核心知识填空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含义)
4.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5.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意义)
7.在生活中,道德、纪律和法律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8.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10.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11.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12.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司法保护(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其中,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13.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4.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5.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16.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7.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18.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真题演练
1.(2022·云南昆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学校严肃批评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并给予纪律处分
B.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某
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D.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相关知识。A:纪律不属于法律,A错误;B: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某属于道德舆论,B错误;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这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也是法律区别于道德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C正确;D: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D错误;
故本题选C。
2.(2022·天津)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说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的知识点。A:题干中未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B: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B选项错误;C:题干中未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3.(2022·山西晋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该法的表决通过体现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D.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B: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体现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在行使立法权,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B正确;ACD:三种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所以ACD排除;故本题选B。
4.(2022·福建)从材料可以看出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第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国家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③未成年人自我约束意识增强 ④法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相关知识。①: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①正确;②: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备,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②错误;③:未成年人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没有体现,③错误;④: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该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利于正确引导家庭对未成年人教育,体现了法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④正确;故本题选B。
5.(2022·广西柳州)如图漫画《法律保障》说明
①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③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
④公民个人信息权不再受到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漫画中《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某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法律保障,这说明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故①③正确;②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④:不再受到侵害,说法绝对,故排除④;故本题选A。
6.(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依据教材知识,依法治国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③;故选D。
7.(2022·四川南充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和演讲中,善于用“中国风格”话语表达方式,引经据典、融情于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语”近人。下列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体现法治思想的是( )
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思想的理解。①体现了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题意不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都强调了法治思想的重要性,故②③符合题意;④意思是我们虽然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
8.(2022·河南)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的正确认识。①:噪声污染防治不仅要依靠法律,还需要公民提高道德水平,①说法错误;②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体现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④说法正确;③:国家用法律规范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9.(2022·广西百色)近年来,我区各级法院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接待、迅速立案、有效调解、快速审理”原则,最大限度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关爱。这种特殊保护和关爱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司法保护 C.政府保护 D.网络保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的保护。B: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题干中,我区各级法院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主体是各级法院,属于司法保护,故B正确;ACD:题干未涉及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故排除ACD;故本题选B。
10.(2022·浙江舟山)某经营者严格遵守《电子烟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醒目标志,并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该经营者实施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司法保护 C.网络保护 D.社会保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的保护。D: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词“经营者、遵守、拒绝”等可知,材料中的经营者实施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故D正确;ABC: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ABC;故选D。
11.(2022·山东泰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这是对未成年人的
A.网络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政府保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BCD:依据教材知识,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题文中国家新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2022·湖北荆州)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该法对家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做出了明确规定。这
①有助于提升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娃的能力 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③有利于让家庭教育承担更多学校教育的职能 ④表明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的事,而是国家的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题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此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助于提升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娃的能力,①②正确;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家庭教育不能承担学校教育的职能,③错误;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④错误;故本题选A。
13.(2022·湖北随州)漫画《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表明
A.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特权
B.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家庭的责任
C.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唯一法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A:未成年人不享有法律特权,A错误;B:保护未成年人不只是家庭的责任,B错误;C:漫画反映了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体现了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C正确;D:《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之一,D错误;故本题选C。
14.右图警示我们要
①学习法律,懂得自己不违法就行
②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守法的习惯
③善待生命,遛狗是不应该牵绳的
④文明养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②④:你不牵着狗,我就牵着你,警示我们要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守法的习惯,文明养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②④正确;①:不仅要懂得自己不违法,还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①错误;③:为了安全,遛狗应该牵绳,③错误;故本题选C。
15.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之后,你认为要学好法律,应该
①把握法律的主要特征,避免法律知识间产生相互联系
②树立法律信仰,坚持在依法办事中提高尊法守法认识
③结合具体案例研读法律,准确理解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④画出思维导图,只有思维导图才能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做守法公民。②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要学好法律,应该树立法律信仰,坚持在依法办事中提高尊法守法认识,结合具体案例研读法律,准确理解法律的区别和联系,②③正确;①:法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①错误;④:“只有……才能”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D。
四.非选择题
16.【时政点评】(6分)
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等4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七个方面举措,包括网络平台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直播打赏服务;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等要求。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以上举措的必要性。(6分)
【解析】国家提出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是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参与打赏现象的需要,有利于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未来。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阐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们党不仅是敢于革命、善于建设、勇于改革的政党,更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建设法治的政党,是我们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宣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的论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新图景,法治中国建设掀开了新篇章。
(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 (6分)
【解析】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②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为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6分)
【解析】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④树立法治信仰,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⑤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自觉性。⑥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思考与实践】(14分)
(2021·河南南阳)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进校园,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某校七年级准备举行一次“法治教育进校园”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集思广益,为活动的开展积极献计献策,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我思考】
(1)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你会重点推荐哪几部法律?(4分)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我掌握】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请写出来。(2分)
【解析】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分析】
调查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
请你分析上面的图表,归纳其中蕴含的信息。(4分)
【解析】①中学生接受法治教育渠道很广泛,学校、家庭、媒体等都起了很好的作用。②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④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仍需继续加大家庭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力度等。
【我倡议】
(4)做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请你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4分)
【解析】①在学习法律方面,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定,明确权利和义务。②在遵守法律方画,要依法办事,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③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22-23七下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思维导图+核心知识填空+真题演练)(原卷版)
思维导图
核心知识填空
1.________就在我们身边。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________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________和调整。
2.________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________。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________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________。法律规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________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________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________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________产生之后,________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5.法律是________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________,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________。(含义)
4.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________、________至上,要求________组织和个人都要________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5.________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________。
6.坚持全面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国家,切实保障社会________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________优势之一。(意义)
7.在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和法律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________。
8.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或________的。②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______特征)③法律对________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10.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______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________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11.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________关爱和保护。
12.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指:家庭保护、________保护、社会保护、________保护、________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________保护(包括公安机关、人民________院、人民________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其中,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________责任;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________保障。
13.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________的权利,未成年人要________自己的权利,依法________自己的权利,同时要________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________公民应尽的义务。
14.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________的认可、________、遵守和________。当法律真正________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5.建设________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________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________者。________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________要靠人民维护。
16.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者,更应该成为________者和推动者。
17.法律________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遵守。
18.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________的诉求和愿望;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________守法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者、自觉________者、坚定________者。
真题演练
1.(2022·云南昆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学校严肃批评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并给予纪律处分
B.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某
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D.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2022·天津)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说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2022·山西晋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该法的表决通过体现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D.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4.(2022·福建)从材料可以看出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第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国家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③未成年人自我约束意识增强 ④法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广西柳州)如图漫画《法律保障》说明
①公民需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收集个人信息
③国家为个人信息保护构筑法律保障
④公民个人信息权不再受到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22·四川南充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和演讲中,善于用“中国风格”话语表达方式,引经据典、融情于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语”近人。下列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体现法治思想的是( )
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2·河南)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广西百色)近年来,我区各级法院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接待、迅速立案、有效调解、快速审理”原则,最大限度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关爱。这种特殊保护和关爱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司法保护 C.政府保护 D.网络保护
10.(2022·浙江舟山)某经营者严格遵守《电子烟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醒目标志,并拒绝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该经营者实施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司法保护 C.网络保护 D.社会保护
11.(2022·山东泰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这是对未成年人的
A.网络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政府保护
12.(2022·湖北荆州)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该法对家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做出了明确规定。这
①有助于提升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娃的能力 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③有利于让家庭教育承担更多学校教育的职能 ④表明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的事,而是国家的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2·湖北随州)漫画《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表明
A.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特权
B.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家庭的责任
C.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唯一法律
14.右图警示我们要
①学习法律,懂得自己不违法就行
②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守法的习惯
③善待生命,遛狗是不应该牵绳的
④文明养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之后,你认为要学好法律,应该
①把握法律的主要特征,避免法律知识间产生相互联系
②树立法律信仰,坚持在依法办事中提高尊法守法认识
③结合具体案例研读法律,准确理解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④画出思维导图,只有思维导图才能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四.非选择题
16.【时政点评】(6分)
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等4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七个方面举措,包括网络平台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直播打赏服务;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等要求。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以上举措的必要性。(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阐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们党不仅是敢于革命、善于建设、勇于改革的政党,更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建设法治的政党,是我们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宣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的论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高标准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新图景,法治中国建设掀开了新篇章。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 (6分)
为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6分)
【思考与实践】(14分)
(2021·河南南阳)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进校园,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某校七年级准备举行一次“法治教育进校园”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集思广益,为活动的开展积极献计献策,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我思考】
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你会重点推荐哪几部法律?(4分)
【我掌握】
(2)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请写出来。(2分)
【我分析】
调查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
(3)请你分析上面的图表,归纳其中蕴含的信息。(4分)
【我倡议】
(4)做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请你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