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课】对“网络暴力”说不——高中心理课程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网络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无处不在。2.通过“匿名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暴力的“杀伤力”。3.通过小组讨论,探寻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4.学会理性、文明上网,学会保护自己。【教学重难点】1.重点:亲身体验网络暴力的危害2.难点:网络世界中,如何去做好自身,应对网络暴力【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扩音器、便利贴、匿名箱2.学生准备:纸笔【活动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活动对象】高二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学生观看两则网络热点事件及动画短片、正义使者视频:1.2月28日,湖南桑植县某中学一名高三学生代表在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发言。凌晨6点的校园真的很黑,但600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2.热搜榜首#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抑郁的女孩走了#教师提问:看到这两则网暴事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有罪。网暴是“戴着面具的人性之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安全”,甚至是“社会安全”,网络并非不法之地,这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主题就是网络暴力。Part.02活动体验:匿名箱特别说明:匿名箱活动灵感来源(网络转载)匿名箱活动一共设置三个环节,环节一“情景展现”,目的是让学生在匿名的状态下,站在网络暴力者的视角,可能会发表的各种有侵害性的言论;环节二:“感同身受”,意在站在网络暴力受害者的角度来思考网络暴力可能对自身造成的伤害;环节三:“侧耳倾听”,是回归到自身角度进行思考,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三个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去体验、去理解、去思考。环节一:“情景展现”预设2-3个匿名箱的情景,让学生模仿网络暴力者对此发表各种言论,投放到匿名箱内。(为增加匿名性,教师提前准备好统一规格大小的纸条;并让同学们认真对待,保持安静、认真思考,不要讨论!不要交头接耳!环节二:“感同身受”小Z性格描述:阳光、分享欲强,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充满爱心,偶尔情绪化邀请3名同学扮演小Z,分三批查看匿名箱内的内容,念出来,说出各自的感受。环节三:“侧耳倾听”回归到自身视角,采访扮演网络暴力者的同学在当时的想法和感受。Part.03网络暴力的成因Part.04如何应对网络暴力?从自身做起,文明上网:1、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有意识地“破除信息茧房”,拓宽信息视野,了解多元化的声音,未知全貌,不予置评。2、做到理性、平和,不要被媒体利用,被情绪要挟。3、不要在网络上分享敏感的私人信息,对个人账号进行隐私设置,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4、在网上谨慎发表言论,网络空间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场合,任何一条言论都可能被数以千计的人浏览。如果我被网暴了,怎么办?1、关闭网络,无视它,自我关怀2、采取行动:不理睬、不回复、保留证据3、寻求外部帮助:主动向亲友、班主任及信任的人求助、告诉学校管理人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暴力进行了学习:网络暴力的危害、网络暴力的成因、如何应对网络暴力。这个世界本该温柔,语言其实很美好,但绝不是攻击别人的武器,拒绝网络暴力,从我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