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主题班会的教材主要涉及公共场所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公共场所的卫生意义、公共场所卫生的标准、公共场所卫生的方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公共场所卫生的标准和方法。
2.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在公共场所中如何维护卫生,以及如何教育他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如何教育他人维护公共卫生。
学情分析
本次主题班会的学生为初中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他们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积累卫生知识和养成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对于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来加深他们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逐步形成。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教师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维护公共场所卫生”,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平时去公共场所时,有没有发现一些卫生不好的地方?
你们认为公共场所的卫生为什么重要?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举例说明在公共场所中卫生不好的情况,如公园中垃圾满地、厕所脏乱等。
第二环节:讲解新课
1.教师讲解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卫生的标准和方法。例如,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垃圾应该分类投放,厕所应该定期清洁等。
2.教师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水龙头等,并强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基本卫生习惯。例如,使用厕所时应该将座圈放下,洗手时应该用肥皂洗手等。
第三环节: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就公共场所卫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公共场所卫生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缺乏卫生意识,或者缺乏卫生设施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教育他人维护公共卫生。例如,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倡导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卫生维护中来。
第四环节:小组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公共场所(如学校、公园、商场等),并在该场所内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发现的卫生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学校内的教室、走廊、厕所等场所。
2.小组成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卫生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建议学校增加垃圾桶、定期清洁厕所等。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考察结果和改进措施,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代表可以向全班展示照片、图表等记录的内容,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建议。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实际案例,说明公共场所卫生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维护公共卫生,帮助他人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卫生计划,每天记录自己的卫生行为等。
六、板书设计
1.公共场所卫生的标准和方法
2.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3.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基本卫生习惯
4.如何教育他人维护公共卫生
七、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通过讲解、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公共场所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参与到卫生维护中。例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养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但是,在讨论和实地考察中,学生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表现较为活跃,有些学生则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中,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