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专题二 法治建设热点1:1136个村(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据新华社2023年1月16日报道,记者从司法部获悉,经过严格的评选程序,司法部、民政部近日决定命名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东窑村等1136个村(社区)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先进典型。热点2: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81.4%和81.5%,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7亿件,审结、执结1.44亿件,结案标的额37.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64.9%、67.3%和84.7%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热点3: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全面整改据新华社2022年12月26日报道,2022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调查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案组,依法扎实高效、稳妥有序推进案件查办,对知网进行现场检查,获取大量证据材料;对其他竞争性平台和大量用户广泛开展调查取证;对本案证据材料进行深入核查和大数据分析;组织专家反复深人开展研究论证;多次听取知网陈述意见,保障其合法权利。热点4:《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为个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022年11月1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从财税、金融、社保、就业、转型升级等各方面,对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作出制度安排,更好地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激发“新个体经济”发展活力,为个体工商户发展增添底气。热点5: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2022年9月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热点6:中国足协主席接受审查调查据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2023年2月14日消息、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陈戌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审查调查。实战演练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并将其字母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2022年12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对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一中 国知网滥用市场地位、实施不公平高价和限定交易等垄断行为予以处罚,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8760万元的罚款。由此可见( )①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②司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④社会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下列选项最能够概括这段话的主旨的是(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坚持宪法的基本原则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 2022年8月中旬,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7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司法机关人员过问案件和不正当接触交往的典型案件,这是继2021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中央政法委第四次公开通报此类典型案件。这表明厉行法治要推进(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4.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 )①行政机关的权力是人民授子的 ②可以削弱政府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③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保障黄河安澜,《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二部流域性法律应运而生。以下是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从中可以看出( )2020年,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度重视黄河立法工作。 2021年4月,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公布了《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2021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会后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2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4月1日起施行。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审议权和表决权 ②行政机关领导立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③我国坚持民主立法,努力使每项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和贯彻了这一原则的有( )①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②某省警方抓获邪教组织人员400余名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④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贯彻国务院关于恢复线下展会的要求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7.人民法院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审结“老庆祥”、“夕阳红”、“长者屋”壁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件,近五年判处里犯4523人,追赃挽损31.9亿元,守护群众养老钱。这表明人民法院行使了(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审判权 D.检察权8. 2022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原主教练李铁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监察调查,这说明监察委员会( )A.依法行使了处置职责 B.是行使监察权的专责机关C.在国家机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D.对所有公民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9.为了增强同学们对我国政府的认知,政治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以下居民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对应的政府部门正确的是( )①爸爸为支援灾区,准备向政府报备公开募捐物资送往灾区②明明发现,“双减”之下,周末仍有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营业③奶奶想开一家特色烧烤店 ④妈妈的身份证丢失了A.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所B.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信部门C.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部门、环保部门、派出所D.民政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行政服务中心10.某班级法律小组要进行一次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小华是右图法庭中的“审判长”,下列案件中他可以审理的是( )A.案件1和案件3B.案件2和案件5C.案件4和案件5D.案件1和案件411.下图漫画《终身追究》警示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要( )A.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B.集中民智,判决时广泛吸纳群众意见C.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D.一切案件从轻处罚,避免冤假错案12.“全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68445人,提起公诉1748962人”“强化精准监督理念,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5319件……小海同学在网上看到的一份某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中,有以上内容。他看到的报告应该是( )A.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B.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C.政府工作报告 D.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3.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该法针对就业领域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将歧视行为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规定联合约谈制度,引人公益诉讼制度等。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小美:只有实现男女平等,才能保证绝对公平B.小好:专门立法保护妇女权益,对男性不公平C.小明:这有利于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促进平等的实现D.小天:女性精力体力不如男性,用人单位有所偏重无可厚非14. 近日,住建部等11部门印发方案,要求到2025年,农村低收人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这一举措( )①说明了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②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彻底消除了城乡发展差距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④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村群众生存的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下列材料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宁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颁布,提升市民的公共文明行为②“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文明礼让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③南宁市志愿者联合会举办“志愿者最闪耀”活动,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力量④南宁市交警通过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电动摩托车车主的戴盔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0分)16. (8分)2022年6月10晚,唐山某烧烤店发生一起恶性打人案件。该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发全网关注和全民热议,严惩打人者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此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公安机关的全力侦查追击下,打人者迅速落网。2022年8月29日,河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对唐山打人案背后15名相关公职人员立案审查调查,其中对8名公职人员采取留置措施,保护伞纷纷落马。2022年9月23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此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其余2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1年至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的刑罚。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保护伞,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推进了国家法治建设,维护了法律的尊严。(1)严惩打人者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说明了什么 (2分)(2)该案件的宣判凸显哪些法治价值 (6分)17.( 10分)材料一: 2022年11月30日,北京市政府就“2023 年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邀请广大市民进行网上投票。实事项目聚焦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如:房产证办理难、中小学学位紧张、养老问题、就医难、住房难、停车难等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市民“出题”,市政府“破题”,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上来。材料二:观察以下两幅漫画(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府 (2分)(2)结合漫画一反映的问题,谈谈漫画二市民的“投诉”有何价值 (4分)(3)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4分)18.(12分)在某社区的普法宣传栏上有这样一个板块的内容,请你阅读该普法宣传栏,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关切]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法治回应]202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二次审议后,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充分采纳公众意见基础上,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反对网络诈骗,维护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多管齐下]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法院、检察院充分履行职责,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反诈宣传在社区、校园、公共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让反诈意识深入人心,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加强反诈宣传教育.....多管齐下推动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更有效地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1)“社会关切”“法治回应”两个板块的内容体现了法治的哪一要求 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的 (6分)(2)上述宣传栏的内容后能厉行法治,建成法治社会 (4分)面对网络诈骗,我们要怎样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2分)专题二 法治建设 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D 6.D 7.C 8.B 9.A 10.D 11.C 12.A 13.C 14.D 15.B16. (1)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2分)(2)①法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社会秩序,让人安全有尊严。②法治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④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每点2分,答到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1)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分)(2)漫画一中的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的现象,对本职工作懈怠、推诿。(2分)漫画二中的“投诉”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人民群众(市民)解决问题,提升幸福感;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3)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政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④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⑤政府要自觉接受公民的监督,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监督的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每点2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8. (1)良法之治。(2分)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人大网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说明良法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回应当前社会反诈骗的迫切需要,说明良法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反对网络诈骗,维护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说明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每点2分,结合材料和知识点各1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2)①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3)①我们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相信中奖信息,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等。②我们要学习防止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下载国家反诈APP。③遇到网络诈骗,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点2分,答到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