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定势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突破思维定势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突破惯性思维》教案设计
【教学背景】
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指用已有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解 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惯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思考习惯。思 维定式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解 题中的不少失误都是由思维定式造成的。本次活动课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思维定势对我们解 决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了解突破思维定势对我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在训练中 打开思路,让学生体验突破思维定式带来的成就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发散 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帮助同学们认识“思维定势”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几个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帮助同学们树立打破常规,独立思维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突破思维定势带来的乐趣,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难点:初步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教学过程】
活动 设计意图 内容
一、导入: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图片导入“惯性思维”。 呈现心理图片。 教师提问: 1、当画面刚刚呈现时,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老人)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寻找其他人) 3、除了人物,你还发现了什么图画 教师小结:第一眼看到人脸的影像后,就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寻找人物,进而忽略了其他的东西:石柱、鸟、石子路、狗、草等,这就是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
二:惯性思维与发散思维 讲解惯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1、什么是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习惯用以往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教师:我们可以用身边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大家看这两个人谁更像被通缉的罪犯呢?如果不熟悉他们的人第一眼可能会觉得,面容狰狞的王宝强相比较长相清秀的李易峰看起来更像罪犯,因为他的表情看起来可怕、猥琐,更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对罪犯的形象认知。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李易峰也有可能犯法,王宝强也可能是受害者。 教师:惯性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当我们在路上遇到一条蛇时,我们会凭借以往的经验赶紧躲开,这也帮助我们不受到伤害,所以惯性思维对我们也有积极的影响:以往的经验直接拿来用,省时省力。但它也会遏制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当别人告诉你这个数学题只有这一种解法时,我们就会停止思考,不会去想其他的解法。 过渡:所以在遇到和以往不同的问题时,需要我们打破惯性思维,懂得灵活变通,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去解决问题。 那什么是发散思维呢? 其实也就是和惯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考方式,从字面意思看,发散思维就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特点如下: ①流畅性:指在最快的时间内想出最多的办法。(速度和数量) ②变通性:指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多面性和多样性) ③独特性:指在发散思维中想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办法。(独特和新奇)
三、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发散思维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形成,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练习我们的发散思维。 练习1:发散思维的流畅性((规定时间内产生的数量越多越好) 请在3分钟内,写出“回形针”的用处。 练习2:发散思维的变通性(面对问题情境能不墨守成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练习3:发散思维的独创性(面对问题情境能想出不同寻常的、具有特异性和新奇性的观点)
四、总结 总结升华 解决问题需要思维灵活、懂得变通; 一个问题不止一个解决方法,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多进行练习和尝试; 学好科学知识,丰富知识储备,遇到问题时才能有更多的创意思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