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心理课|我们与欺凌的距离作为心理教师,在咨询室里,我们见证了太多被欺凌的孩子在心理重建过程中的泪水、迷茫和无助。有的孩子害怕再次被孤立,给自己戴上面具拼命讨好;有的孩子变得过分敏感谨慎,每天都在反复回想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分析同学和老师可能的话外音;有的孩子面对善意,却困在自我怀疑中,无法建立深入的同伴关系。太多被欺凌的孩子在新生活里仍旧如履薄冰,无声挣扎……校园欺凌是一个比较低气压的话题。大部分课程是从知识层面出发的,本节课希望更加生动一点,引导学生关注更加隐蔽的关系欺凌、言语欺凌等对个体的影响,并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觉察。叙事治疗认为是欺凌问题而不是学生是班级不愉快的始作俑者。通过运用不带指责的“外化”方法为欺凌问题命名,把欺凌问题和学生个人分开看待,减轻自责和羞耻对“欺凌者”的影响,逐渐改变班级整体的氛围。我很喜欢这种不评判、不指责的平等态度。因为欺凌事件的发生,班级里每一个人都不是置身事外的。只有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可能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才能够真正促进改变的发生。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长30分钟;授课主题人际关系;课程目标1、关注情绪情感:缓解面对欺凌的恐惧和担心,激发应对欺凌的信心;2、调整认知:了解欺凌不止一种表现形式,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被欺凌影响,挖掘应对的资源与方法;3、指导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觉察,将平等、尊重、包容的理念延展到日常生活中;课前准备学案、便利贴、彩笔、PPT热身阶段(时间:3分钟)实验逛三园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实验里面有什么”类限定句,学生根据限定句在互动区补全内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常见的事物,不可以重复提及。1. 实验建筑有什么?2. 实验教室有什么?3.实验网课有什么?教师:同学们提到的每一项事物都构成了我们最充实而美好的校园记忆。但有一只怪物的出现,会像《哈利波特》中的摄魂怪一样,吸走我们在校园里所有的色彩斑斓,让阴影时时刻刻笼罩着我们。它就是——欺凌怪。转换阶段(时间:5分钟)通过绘画形式对欺凌进行拟人化,启发学生思考欺凌的特点,并且通过外化的语言将欺凌与个体分离开,引导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遇到的挑战。欺凌怪观察记欺凌怪和学生自己的位置往往代表了学生当下的处境,如果发现学生有被欺凌的可能,也要记得在课后及时跟进。(一位内疚的旁观者)工作阶段(时间:20分钟)(一)欺凌怪的攻击技能教师:欺凌怪其实很狡猾,它已经知道肢体攻击是最容易被发现和被大家制止的行为。它现在已经学会了隐藏,隐藏在玩笑中,隐藏在打闹里,悄无声息露出爪牙,去伤害我们的同学。我们来看泰国的一个公益广告《感谢“分享”》。通过对视频的思考与分析,总结出三个要点: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欺凌怪的隐藏伤害技能:(二)欺凌怪,退退退!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被欺凌怪隐藏伤害技能击中的时候,分享当时的应对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自身应对欺凌的有效资源。网课时间有限线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和分享结束阶段(时间:2分钟)邀请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抗欺凌怪的信心有多少?用0-10分为信心程度打分,并移动火柴小人与欺凌怪的位置。再次鼓励学生,在必要时寻求支持!过去一年,在自治区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共同编写了《少年的你我走出雨季——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还原了欺凌发生时的真实原貌,提供了识别欺凌的蛛丝马迹的方法,防患于未然;还梳理出欺凌发生前后,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可以采取的有效行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重新书写故事的结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