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心理课 | 平凡中的微光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长40分钟;授课主题认识自我;课程目标1、关注情绪情感:激发积极情绪体验,提升效能感和希望感;2、调整认知:从积极角度认识自我,欣赏自我的能力与品质;3、指导行为:将积极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深化;课前准备学案、PPT热身阶段(时间:7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条。教师:同学们,看到这条线,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数轴……教师在线条两端分别标记时间节点0和13。教师: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成长、时间、生命……教师在线条上方板书“生命线”。教师: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你的生命线,你会用什么颜色呢?在不同的阶段,颜色一样吗?学生会给出非常开放的答案,比如:婴幼儿时期:白色、透明色……小学时代:金黄色、绿色、蓝色、橙色……初一:灰色、五彩斑斓的黑……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不同颜色背后代表的心情和感受。比如,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好奇、内心的纯真;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作业很少的假期……还有学生分享幼升小、小升初期间因不适应而感受到的淡淡的灰色,引发了很多同学的共鸣。当大家一起用各种颜色吐槽学习压力,回味美好时光,就营造出了欢乐温馨的课堂氛围。教师(将直线改为波动的线条):生命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色彩,我们的生命更像是一条波动变幻的线条,有亮色,也有暗色,有低谷,当然也有高峰。转换阶段(时间:10分钟)教师:在那些色彩斑斓的生命片段里,发生了哪些闪光的故事呢?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属于你的微光时刻呢?让你印象深刻、充满成就感的事;每次回想起来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的事;对你意义非凡的小事……邀请学生将正方形的学案对折两次,形成四个格子,在不同的格子上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微光时刻。第一格代表学习、第二格代表兴趣爱好、第三格代表人际交往……这个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哪一个程度的自我探索,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铺垫。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微光时刻,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和学生分享了我的“划水”故事。我的母校将游泳作为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家里有亲戚年轻时候在水库玩发生了意外,导致我从小是一个特别怕水的人,每次下水对我来说都特别胆战心惊。在我好不容易克服恐惧,在深水区开始练习动作时,被一位同方向练习的同学不小心踹了一脚。同学很快游走,而我被影响了平衡,开始控制不了自己,在水里下沉。当时在水里看到老师还在很远的地方指导同学的动作,我觉得必须靠自己来拯救自己。我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动作要领,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终于游到了岸边。在这一次经历之后,我害怕游泳的信念更加深入骨髓,说什么都不敢下水。老师说你这样一定会不及格,会挂科。我想到大一刚入学就挂科,没挂在高数,挂在游泳,也太丢脸了。于是,我每天晚上都会抽一个小时,去游泳馆浅水区练习动作。从带着各种护具,与小朋友作伴开始,每天练习2000米,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高分。我现在都能够回想起来,走出游泳馆那一刻,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所以,微光时刻并不需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也足够打动人心。教师的分享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回顾自己成长经历中,那些与坚持、勇气、努力、成就等有关的故事。工作阶段(时间:20分钟)(一)小组分享(4分钟)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1号同学开始,小组成员顺时针发言,每人用一分钟讲述自己的时刻。1号同学作为组长,控制好分享时间,并组织好组员的提问和回应。(二)全班分享(12分钟)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作为小组发言人,向同学们分享你听到的故事。1.你最想和同学们分享哪个格子里的故事?2.哪位组员的故事让你印象最深刻?3.你从TA的故事中听到、看到或者感受到了什么?有一个班级昨天刚输了足球赛,男生们的情绪有点低落。一位男生分享到自己小学时曾经带领几个没怎么接触过篮球的同学,努力训练几周时间,打进决赛的故事,成功鼓舞到了全班同学。一位男生分享了同桌的微光时刻“用嘴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当他念出这句话时,全班爆笑。采访当事人,他表示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沉默寡言、不擅长社交的人,很少主动和同学们交往。来到中学以后,当自己鼓起勇气,主动表达时,意外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让他对自己感到无比骄傲。听到这里,同学们也不自觉被他感动。毕竟每个人都有过社恐的时刻,战胜恐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学生分享环节,是最考验心理老师的。及时跟进,澄清细节,积极赋能,就能鼓励更多学生踊跃表达。有些学生还能够很骄傲地表示:自己的故事不是微光时刻,是高光时刻!(三)点亮微光(4分钟)请学生与班级任意一位同学交换学案,在第四格上,记录自己曾经感受到的属于TA的微光时刻。结束阶段(时间:3分钟)教师: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微光时刻。此时此刻,再看看黑板上的生命线,你希望属于你未来的生命线是什么颜色呢?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勇敢而热烈地探索属于自己的微光时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