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一框 守护生命 第21课时(总38课时)教 材 分 析 知识与 地位 《守护生命》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框题,本课时首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其次,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守护生命》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知道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考点分析 1.能说出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能记住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怎样养护精神,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学 情 分 析 知识和能力 的储备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白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将“努力发扬民族精神,充盈精神生活。”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学科维度 1.能说出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 2.能记住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3分钟) 1.创设氛围 通过战火中两个小女孩的不同境遇,引出生命的宝贵,导入本课。 2.单元知识树导入 展现本单元知识树。 3.小组评价方法 (1)积极回答问题每人每次加1分 (2)补充纠错每人每次加2分 (3)达标测试小组全对加5分 4.呈现学习目标 (1)能说出爱护身体的一些具体做法。 (2)能记住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守护生命更需要关注精神养护。 二、问题引领,新知学习(28分钟) 【自学指导一】爱护身体——生命的长度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1: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本99-101页,勾画重点知识,疑难点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加油! 1.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2.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合作探究 通过出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爱惜身体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三)展示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点拨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总结: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自学指导二】关注心理健康——生命的宽度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2: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101-102页,勾画重点知识,疑难点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加油! 我们所说的健康仅仅是身体健康吗? (二)合作探究 现代人八大“不良生活习惯”当中第八条: 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的梳理心情。 想一想:它在提醒我们什么? 要学会调控情绪,豁达宽容。 (三)展示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点拨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总结:守护生命不仅要爱护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自学指导三】养护精神——生命的高度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3: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102-104页,勾画重点知识,疑难点小组间相互交流,各小组加油! 守护生命就是爱护身体,物质充足吗? (二)合作探究 “富二代”为何让人如此反感? (三)展示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点拨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总结:勿要过度追求物质 ,丢失精神富足。 教师过渡: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养护精神需要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滋养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案例分析,盘点提升(5分钟) 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教孩子们绘画。在最恶劣的条件下,费利德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艺术活动尽量做到身体被囚禁,精神依然健康和自由。 从这些画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些儿童绘画作品体现了对美的热爱、体现了生命的力量,维护了生命的尊严,是对生命的坚持,还有生命中那始终不曾泯灭的“爱”和“希望”。 四、变式训练,步清人清(3分钟) 电子书包发题 1.2017年5月11日,某校8名八年级学生相约到江边烧烤。途中,有1名男生下江游泳溺水,其4名同学发现后手牵着手去救他,不幸一起落入江中失踪。该事件启示我们( ) 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②遇到险情时,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③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④只要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能体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 ) ①《舌尖上的中国2》引领观众穿越美食香气 ②《中国成语大会》展现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 ③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传递美妙乐章 ④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五、达标测试,课堂小结(5分钟) (一)达标检测 (限时3分钟) 电子书包发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 1.生活中,学会紧急避险十分重要。发生下列险情时,避险正确的是( ) A.打雷时,站在大树下 B.火灾时,及时拨打“ll9” C.地震时,乘电梯逃生 D.水灾时,先救财物 2.“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目前全 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这类活动的开展( ) 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 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教育部2011年8月2日发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科学评价机制,凡没有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规定明确,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规定还指出,要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作出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学生增强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B.表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C.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D.会使我们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4.近年来,中小学生溺水、高空坠落、交通意外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每一次事故、每一个孩子的不幸身亡,都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悲痛.面对各种意外伤害,我们青少年应当( ) A.自觉远离各种户外活动 B.参加文化补习班,避免伤害 C.培养高雅的情趣,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D.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对照学习目标,师生互动,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三)单元回归,完善单元知识树。 (四)评出优胜小组。 观看尼克胡哲励志视频,引导学生要守护生命,珍爱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六、布置作业,拓展提高(1分钟) 为自己生命代言,守护青春的生命。 通过故事对比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呈现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有目的性。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通过图片对比,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预设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实现难点突破。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能力。 根据预设和学生自学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思想升华。 知识问题化,改变提问方式,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 通过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限时完成,训练学生思维敏捷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当堂达标效果 布置作业,知识巩固提高板 书 设 计 守 爱护身体——生命长度 生 护 关注心理——生命宽度 命 生 养护精神——生命高度 亮 命 度 简单明了 突出本节课重点,便于学生梳理记忆。教 学 反 思 1.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小组加分评价、电子书包发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以案例分析、情景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突破重难点。 3.通过励志视频引导学生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 4.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自学、合学、展学的学法,以学为中心,精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